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经/智慧之门
内容
编辑推荐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本书对诗经的诗篇进行了翻译和解说,并探讨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是一本很好的研读《诗经》的工具书。

目录

国风

周南/1

召南/10

邶风/19

鄘风/35

卫风/44

王风/54

郑风/62

齐风/75

魏风/83

唐风/89

秦风/89

陈风/108

桧风/114

曹风/116

豳风/118

二雅

小雅/129

大雅/218

三颂

周颂/277

鲁颂/293

商颂/304

试读章节

(一)关关睢鸠,

雎鸠情侣咕咕唱,在河之洲。

同居河内岛中央。窈窕淑女,

秀美纯洁贤惠女,君子好逑。

恰与君王配成双。

(二)。参差荇菜⑤,

荇菜长短绿油油,左右流之⑥。

左捋右捋好温柔。窈窕淑女,

 秀美纯洁贤惠女,寤寐求之⑦。

日思梦想苦寻求。

(三)求之不得,

苦苦寻求得不到,寤寐思服。

日思梦想好心焦。悠哉悠哉,

情意绵绵长不断,辗转反侧。

翻来覆去受煎熬。

(四)参差荇菜,

荇菜长短水灵灵,左右采之。

左采右采好轻盈。P1

(一)桃之夭夭①,

蓬勃桃树绿葱葱,灼灼其华。

鲜花盛开红彤彤。之子于归,

这位公主要出嫁,宜其室家。

与她新郎两钟情。

(二)桃之天天,

蓬勃桃树绿油油,有蒉其实⑤。

果实肥大挂枝头。之子于归,

这位公主要出嫁,宜其家室。

与她新郎配鸾俦。

(三)桃之天天,

蓬勃桃树绿沉沉。其叶蓁蓁。

浓叶茂美汇成荫。之子于归,

这位公主要出嫁,宜其家人。

与她夫家共欢欣。P7

序言

中国向有“诗的国度”的美称,而《诗经》便是这诗国之诗的伟大源头。  《诗经》最初的名字,是叫《诗》或《诗三百》,大约编成于春秋中期,其中包括从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500多年间的305首诗歌。一部文学作品而能由《诗》入“经”,并曾长期位居儒家五经之首,成为古国精神文明的重要代表,这种现象在世界文化史上极为独特。

细想其中必有原因。儒家,就其本质来说,乃是一个伦理学派,其主要理论是讲仁德,讲“为政以德”。讲仁德,自然就重情操,重修养,重心灵,重意趣,这样便与诗沟通起来。孔子就是个典型。他是儒家的圣人,却酷爱诗,曾说自己“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谆谆教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又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而事父、事君正是儒学的根本要义。所以,《诗》便自然受到高度的推崇。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儒家对诗的推崇,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促进了中国诗文化的超常发展,使之达到了极大的繁盛。

从一些古书的记载来看,周代似乎设有专门的官吏“采诗”,又让公卿列士“献诗”,以便“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由此可见,当时的政治首脑对诗也十分重视。而正式定《诗》为“经”的则是儒家。据《庄子·天运》,孔子曾向老子说,自己钻研《诗》、《书》等六经。到了汉代,《诗》作为儒家经典的地位进一步固定下来。西汉所传有《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四家,分别因其传者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鲁人毛亨而得名。前三家立于学官,《毛诗》传于民间。至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毛诗》地位遂远高于三家之上。后来三家诗逐渐消亡,《毛诗》独传至今。而“诗经”也十分自然地变成了压倒诸名的通用名称。

今人之重《诗经》,主要的却不因为它是经,而因为它是诗。在文学史上,它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选集,有着重要的地位。诗中描绘了广阔深宏的社会生活画面,政治美刺、生产劳动、家庭生活、爱情婚姻、祭祀宴饮、战争行役、英雄业绩、民族历史,等等,无所不及。在艺术上,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表现技法,形象生动,感情浓烈,语言优美,声韵铿锵,受到历代人们的真诚喜爱,成为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歌的宝贵源头。由此前进,中国诗歌得到了极其辉煌的发展,并获得巨大的世界声誉。因而,《诗经》同时又是中国文学的伟大经典。

除此之外,《诗经》在史学、美学、文化学、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面的价值,也都极其宝贵。

卜商《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六义”后成为诗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唐人孔颖达的解释是:“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毛诗正义》)依此,则风、雅、颂为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诗的三种基本表现方法。

究竟什么是风、雅、颂?彼此如何区别?古来聚讼纷纭。影响较大的是卜商《诗序》之说:“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认定别之以政事。此外还有人别之以体制,或别之以音律,各有道理。有的学者则博取诸家之长,首重内容,兼顾体制、音律,综合区分,更觉周严。

风,取义于化,主言政教风化。其中共分为十五国风,是一些诸侯国和其他有关地区的诗歌。在这些地区中,周南、召南是周初所分两大行政区,王是东周天子的辖区,其余邶、廊、卫、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二国,为十二诸侯国。十五国风的全部地域,约当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雅,意思是正,主言王政得失,多为贵族所作。雅又有小雅、大雅之分,对于区分的依据,也颇有歧见。孔颖达赞同《诗序》“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的观点,又加补充说“诗体既异,乐音亦殊”,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认识。颂,意为颂美,主言人君之功德,王侯祭祀时所用。颂又分周颂、鲁颂、商颂。周颂是周王的祭歌,鲁颂是鲁侯的祭歌,商颂则是殷商后代王公的祭歌。

对于赋、比、兴的涵义,宋人朱熹的解释比较确切:“赋者,敷冻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即直接的记叙、描写,这是诗的最基本的用法。明人谢榛曾对《诗经》中赋、比、兴各体所占的章数作过统计:“赋,七百二十;兴,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四溟诗话》)可以看到赋体的绝对优势。比、兴两法之异同,长期以来,纷争不断。今人冯浩菲结合前人所论,提出可从八个方面来作区分,如比诗的本体和喻体多为词或短语,而兴诗的喻体和本体则必为句子;如比诗主要用比喻连词“如”连接本体词语和喻体词语,兴诗的喻体句和本体句之间则无任何连接成分;如比诗的本体词在前,喻体词在后,而兴诗恰好相反;另外还有比诗语气直当,兴诗语气委婉;“比显而兴隐”,等等。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长期疑而未决的诗学难题,使我们对《诗经》的理解也有进一步的加深。

《诗经》为千古名著,自然会选本众多。遴选的宗旨也往往各自不同。本书的选诗试图对人性真情、诗性审美、史性文明三者有所兼顾。目的亦在使读者于此三方面皆有汲取。

《诗经》研究,两千年来赓续不断,仅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及存目的著作,就有147种。有人估计,加上它未统计的及在其后的著作,数量当不下千种。尽管如此,《诗经》学并未山穷水尽,新成果仍不断推出。本书注评者仅就视野所及,努力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尽量反映当代学者的最新成就。

译诗,颇难。严格地说,诗是不能翻译的。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对于许多古诗也许只注不译更好些。但就《诗经》来看,如不翻译,对于多数人来说确实过于难读,所以翻译一下该是不无好处。译诗与译散文的明显不同,是其中含有较大的再创作成分。译出来的必须仍然是诗,且富有诗味。而要如此,又几乎无法与原文完全契合。这就难免要略作变通。考虑到《诗经》原文多数是齐言诗,少数为长短句,译诗也多数译为齐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另外也不时译些参差之诗或错落之句。但一般不译为通常所见的自由诗,而且尽量顾及声韵。不知这样的尝试效果如何。 古人曾说,“《诗》无达诂”,“《诗》无通故”;在一些当今名家的著作里,也时常出现某说“亦通”、“尚难论定”之类的话语,这说明《诗经》的解评确实艰苦烦难。但笔者并不想以此来为本书的缺点错误辩护,而诚恳希望专家、读者批评赐教。

葛培岭

  

2005年仲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经/智慧之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葛培岭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824746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03
14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