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医无闾子医贯/原著系列/浙派中医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医无闾子医贯》,后世简称《医贯》或《赵氏医贯》,由明代赵献可纂著,薛三才订正,李梃详阅。全书共六卷:卷之一“玄元肤论”论述《内经》十二官及阴阳、五行理论;卷之二“主客辨疑”论述中风及其后遗症与厥脱的鉴别,伤寒、温病、郁病的证治;卷之三“绛雪丹书”专论血证并附有以上病证方剂;卷之四、卷之五为“先天要论”,主要论述六味丸、八味丸的组成与应用,滋阴降火、相火龙雷、阴虚发热等理论,以及痰、咳、吐血、喘、口疮、消渴、泻利、梦遗等的证治;卷之六为“后天要论”,主要论述补中益气汤及伤饮食、中暑、湿、疟、痢疾等的证治。该书立意于先天水火而尤重命门之火,对“命门学说”颇有发挥。本次校注以明崇祯元年(1628)重刻本为底本。 目录 卷之一 玄元肤论 《内经》十二官 形象图 阴阳 五行 论五行各有五 卷之二 主客辨疑 王安道中风辨 口眼喝斜 厥 伤寒 温病 论阳毒阴毒 郁论 卷之三 绛雪丹书 血病 附方 中风 厥 伤寒 温 郁 血 卷之四 先天要论上 八味丸 张仲景八味丸用泽泻论出《东垣十书》 水火论 六味丸说 八味丸说 滋阴降火论 相火龙雷论 阴虚发热论 痰论 咳嗽论 吐血论 喘 咽喉痛 眼目 卷之五 先天要论下 齿 口疮 耳 耳疮 消渴 气虚中满 噎膈 泻利并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并不禁 梦遗并滑精 卷之六 后天要论 补中益气汤 伤饮食 中暑伤暑论 湿论 疟论 痢疾论 校注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医无闾子医贯/原著系列/浙派中医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明)赵献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2860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7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08 |
CIP核字 | 2023235589 |
中图分类号 | R2-52 |
丛书名 | 原著系列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