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才是教出来的(优质教育打开孩子七种天赋)/台湾引进亲子教育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80%的大脑细胞在3岁前形成;诺贝尔奖得主的父母,多数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早期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甜菜,本书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天赋。

内容推荐

别浪费孩子的天赋,零到六岁是发展语言、逻辑、科学等天赋的关键时期,本书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在游戏中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让孩子赢痄腮起跑点。

目录

[自序]他的天才等着你发现

1 每个孩子都有天赋

 天赋与多元智能理论

 天才与常人的区别

 天赋教育,父母责无旁贷

 天赋的发现和培养

2 口语表达&写作——语言天赋

 如何发现孩子的语言天赋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常用语言训练法

 幼儿如何学习外语

 对语言学习的误解

3 推理&思维能力一一数学一逻辑天赋

 数学—逻辑天赋的判断

 快快乐乐玩数学

 学龄前的数学一逻辑智能发展

 “拼”出聪明脑袋

4 应用&实做能力一一科学实验天赋

 科学实验天赋的特色

 可资判断的四项特征

 让科学的种子萌发

 好奇和探索是天性

 培养孩子的实做能力

 生活中的科学实验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5 陶冶心性&智能——音乐天赋

 音乐天赋评估表

 音乐启蒙教育

 培养音乐智能三步骤

 如何选择乐器

 正确看待孩子学音乐

 音乐训练游戏

6 形体&气质美感一一舞蹈天赋

 舞蹈潜力试验

 舞蹈的独特功能

 舞蹈兴趣的培养

 发展舞蹈智能

 舞蹈游戏

7 观察力&审美观一一绘画天赋

 及早发现绘画天赋

 绘画对孩子好处多多

 享受绘画的乐趣

 绘面创造力的发展

 怎样辅导孩子画画

8 竞技&强健体魄——体育天赋

 体育才能资优的表现

 中国的孩子正在退化

 常见的错误观念

 没有天生不爱动的孩子

 家庭体育保健

 适合幼儿的运动项目

 让孩子喜欢运动

9 保护孩子的天赋

 避开传统教育的陷阱

 莫踏天赋教育的雷区

 尊重孩子的情感

 创造绿色健康型家庭环境

试读章节

天赋教育,父母责无旁贷

个体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遗传特点。很多看起来像是社会化的行为,其实都有相对应的基因。孩子刚出生就已是独立个体,虽然他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但与其他个体已有差异,例如哭声,每个孩子哭的方式都不一样。

个体差异的另一部分来自于教育。对每一个个体而言,“社会”所提供的教育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场所,二是教育内容、方式。同样的,“家”也不仅只是提供衣食住行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父母如何根据孩子的特点,让他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好把他的天赋展示出来;这也是天赋教育的一个基本前提。

家庭是真正的学习中心,这往往和很多家长的认识不同。很多人认为,只要孩子进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就可以把所有关于学习的事情都交由学校管理,在家便不闻不问,只有等学校开家长会时才意识到要了解孩子到底表现如何。这违背了发现孩子天赋的最基本原则。因为,家庭才是孩子潜能得以激发和实现的社会工具,因其有滋养内在天赋的氛围,所以积极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早期教育。那么,如何科学早教,培养出德能兼备的人才甚至天才,应是现行教育发展的重点。

令人叹息的是,当今社会“该不该进行早教”,特别是“该不该进行0到6岁的早期家庭教育”成为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早期教育的误解

一、教育是老师、学校的事,与家长无关

根据天赋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能力实现得就越少。那么,怎样才能杜绝能力的递减呢?当然是尽早教育。

中外的婴幼儿发育研究机构多年研究证明,0到3岁是人的一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人类学习能力的50%是在生命的前4年内发展起来的,且刚出生的婴儿脑部发育比15岁的孩子快1000倍。另外,许多成功的范例也说明:教育必须从出生那天就开始。这是学校教育根本不可能进行的,等到六、七岁再去学校受教育,已错过教育的黄金年龄。

二、孩子太小,学多了会累着,甚至影响健康

很多人认为三、四岁的孩子还太小,身体尚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用脑过早会影响智力发育与身心健康。这些想当然的看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研究已证实:人脑开始积极工作的时间越早,延续的时间越长,脑细胞老化得越慢。另外,有人对16世纪以来四百多个著名人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他们大多数是长寿的。因此,大可不必担心早期教育对身心健康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若我们在早期应当开始教育的时候错失良机,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直到他们的潜在能力减退之后,才把他“扭送”到学校,让水准不一的教师强制性地、毫无趣味地乌七八糟乱灌一通,这种教育才有害于孩子的身心,这种学校的教育才会使孩子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三、太早逼迫孩子学知识,会使他有一个痛苦的童年

能力好比知识之鱼赖以存活的水,科学的早教注重的是培养婴幼儿的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各项能力,而且挖掘的是孩子的天赋优势、兴趣所在,不是只注重“学知识”。只注重学知识的早教是片面的,最终也难以取得成功。

而且,“学知识”就必须“逼迫”吗?历来因逼迫学习而使孩子的童年痛苦不堪的例子的确比比皆是,这是因为那些家长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细致与艺术的教育方法,甚至对孩子过分挑剔、要求过高,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  早期教育的方法是生活中教、游戏中学,只要按照这个原则,即使是一些知识性的学习,孩子也不会感到枯燥,更不会痛苦。因为有趣味的学对孩子来说就是玩,这不是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而是充实了孩子的精神生活,使他玩得更有意义。与其他孩子相比,孩子的童年不仅一样轻松、快乐,而且必将更加丰富多彩。

四、高学历的父母才能早教

许多知名天才儿童的父母,如卡尔·威特、M·S·斯特娜,他们的知识面都十分广博,那么普通人有没有早教的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

早期教育因其对象的特殊性,只要求施教者的教育理念,对其知识文化水准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来更新、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然后揣摩出一套符合孩子特点的教育方式。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母亲在书中写道:“应该永远感谢这些早期教育的宣导者和实践者,是他们给所有渴望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开创了一条成功之路。许多父母已按书中的方法培养了数百个中国早慧孩子。刘亦婷被几所世界名校所看重的素质,也是用书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础。”

五、学前学得多了,上学会不认真听课,不如不学

没有人愿意教育出方仲永那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伪天才”。再成功的早教也不可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若忽视了早期教育科学的后续,早教的目的就难以达成。

受过早教的孩子上学后,主要的教育行为转而由学校教师进行,但家长绝不能因此有所松懈。孩子毕竟还小,稍不留神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灾难性的失误,即便是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的小卡尔·威特,若上小学后失去了父母的后续教育,也未必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因此,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必须随时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观察孩子的动态,随时给孩子以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六、认为孩子资质太差

孩子的天斌千差万别,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最幸运的孩子禀赋为100分,白痴的禀赋在lO分以下,一般孩子的禀赋大约在50分左右。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受的多半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

如果能实施可以发挥孩子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分的普通孩子,他也会优于生来禀赋为80分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80分禀赋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不过不必悲观,因为生来就具有高超禀赋的孩子并不多。

因此,即使是普通的孩子,甚至如小卡尔那样生下来就是人们眼里的“白痴”,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表现不佳时,家长也不因一味抱怨、指责孩子,而应想想自己的责任,在教育方法上找原因。

早教稍迟,可能会使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迟到一大步。21世纪的今天,人才竞争的前沿,不在大学,也不在中小学,甚至不在幼儿园,而是在6岁前,在摇篮中。愿为人父母者走出早教误区,重视O到6岁的早期教育,让你的孩子赢在第一起跑线上。

P13-18

序言

他的天才等着你发现

假如曹雪芹去研究物理,假如爱因斯坦从事文学创作,会有什么后果呢?

或许曹雪芹会研究出一些物理成果,或许爱因斯坦会写出几部小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世界不会有《红楼梦》,不会有相对论!

或许你对我做出这么荒谬的假设觉得可笑,然而,我们很有可能正在做着这么荒谬的事情!

虽然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自己是为孩子好,但可惜的是,因为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使得不少父母成为扼杀孩子才能的罪魁祸首!

这一点尤其表现在天赋教育上。

没有人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在相同的愿望下却有着千差万别的教育方式,结果自然就会有着优劣之分——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而错误的做法反而会扼杀孩子的天赋,白白浪费丁孩子的聪明才智。

对于“天赋”的认识,家长们很有可能存在误解,以为只有像爱迪生、牛顿那样的所谓“天才”才具有天赋,自己的孩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何来天赋?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霍华德·加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就是一个最为有力的佐证。他强调,每个人都具备八大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项能力从生命开始时就存在,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赋,只不过每个人在八大智能上的强弱会有所不同。

如果被问及自己孩子有何天赋,很多家长会满脸的不屑:小孩子知道什么?还不就是一张白纸,家长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孩子的天赋与生俱来,无法新建,只能发现,而这正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孩子的天赋所在,就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兴趣表现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隐藏的天赋。孩子能不能成功,关键是他的兴趣能不能早一些被发现、被注意。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所有的能力,兴趣是很重要的,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一个小女孩,偶然发现蚯蚓断成两半后,两半都在蠕动,感到特别好奇。她把断了的蚯蚓分别搁到两个有土的花盆里,想观察一下它还能不能活。妈妈非常生气,说:“一个女孩子,摆弄什么泥巴,没出息!”把有蚯蚓的两块泥巴扔出门去。这么一骂,一扔,就很有可能断送了一位未来的女科学家!

作为父母,不但要欣赏孩子的兴趣,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管你对孩子的兴趣持什么态度,你都要以极大的热情观察并支持,使其发展成为一种能力。

国际象棋大师谢军的脱颖而出,与她母亲尊重孩子的选择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年,谢军面临着要么去棋队,要么继续上学放弃下棋的选择。她想上学,更想去下棋,因为只有她自己知道,只要往棋盘前一坐,她就会无比地畅快、兴奋。而妈妈,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自摔系的电子工程师,为独生女儿考虑更多的是她的学业和前途。作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妈妈,既不愿因自己干预断送一个确有天才的棋手,也不愿女儿为此耽误一生。

于是,母女间进行了一次很严肃的交谈,那时谢军才12岁。“你很喜欢下棋,对吗?”小谢军看着妈妈,从没见妈妈这么严肃过,有点儿害怕,但依然点点头。“那好,不过你要记住,下棋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你选择了下棋,今后,就要对自己负责任!”

试想,如果当年妈妈硬逼着谢军读书,压制她对国际象棋的爱好,那么,现在谢军也许会坐在大学的教室里,而中国就会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谢军的身后,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可以说,孩子的一生,就攥在我们做父母的手中!

所以,为了让悲剧不再上演,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那片蓝天,才有了本书的诞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天才的眼睛。为了帮助家长大体判断孩子的天赋所在,我们在每一种天赋的开始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简单易行的判断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中外专家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因为个体的不同,判断测试的结果不可能准确无误,但至少不至于偏离太远。

发现孩子的天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为教育提供了大致的方向,接下来如何培养孩子的智能义是家长们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对O到6岁孩子的启蒙与引导,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天赋能否正常发展,且家长在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很多人虽然深知其中的道理,但是觉得自己五音不全,毫无艺术细胞,怎能引导孩子的艺术天赋?所以本书的主要内容用来介绍培养孩子智能的方法及建议,这些都是早期教育专家们的研究成果,专业性强但不难懂,适用易行,而对于在一般情况下容易产生的误解,本书也提及较多,以期让读者防微杜渐,少走冤枉路。

书中介绍的七种天赋,没有高低贵贱、优劣先后之别,它们各具千秋,各有特色,家长们不要只认定语言、逻辑一数学智能,也不要齐头并进,要孩子面面俱到,什么都学,试图打造“通才”,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样样通,样样不精”。

愿你早日发现孩子的优势天赋、智力强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才是教出来的(优质教育打开孩子七种天赋)/台湾引进亲子教育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32704
开本 其他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3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10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0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