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阐释恩斯特·布洛赫选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集中体现了布洛赫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入口”部分对黑格尔的语言风格和主要著述做了引导性的介绍。主体部分以Selbst为基本概念,以主客体关系为基本线索,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做了全面的阐释。“扬弃”部分阐述了克尔凯郭尔、谢林、费尔巴哈等人对黑格尔思想的批判,并论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扬弃,从中可以看出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哲学思想的理解,也表达了他自己的希望哲学的基本思想。 作者简介 庄振华,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古典哲学和近代西方哲学。出版专著《黑格尔的历史观》《<精神现象学>讲读》,译有《论世界灵魂》(谢林著)、《德国观念论与当前哲学的困境》(海德格尔著),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目录 1951年初版前言 1962年再版后记 入口 1.设问 2.自身思维 提示 3.黑格尔的语言 提示 4.不熟悉的生造表达 谁抽象地思维? 5.黑格尔的核心思想 提示 6.著作的诞生与教导 提示 哲学 7.《精神现象学》 层级 8.黑格尔与经验主义 知晓、认识? 9.辩证的方法 脉搏与三段论 10.逻辑学 一个世界网络,绝无西班牙长靴 11.向实在之物过渡;《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 提示 12.从逻辑理念向自然哲学的过渡 不满足的海神普罗透斯 1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进步 14.法哲学 公意 15.艺术哲学 界限内的无限性 16.宗教哲学 上帝何以成人 17.哲学史和黑格尔体系的终结 哲学的钟表 扬弃 18.黑格尔的死亡与生命 克尔凯郭尔与共相 提示 谢林与泛逻辑之物 提示 费尔巴哈与黑格尔上帝(Hegelgott) 提示 19.马克思与唯心主义辩证法 提示 20.黑格尔、实践、新唯物主义 21.应当、存在、可以达到的内容 22.人,体系中的潘神,开放性 23.黑格尔与回忆;回忆之反向魔力 24.被中介的自身一同一性之归结为深度 25.辩证法与希望 人名索引 译后记 序言 眼下这部著作想要引人 入胜。但不是通过它将材料 稀释而使之变得容易理解的 方式。如此处理,也许对读 者并无裨益。 主动学习的兴趣是必要 的前提。这种对于辛劳的兴 趣,要比任何东西都更加不 可或缺;谁想要航海,就必 须懂得海员结”。在题材方 面,需要对近代哲学思想有 一个基本的了解。但是,却 并无必要将形形色色的反动 歪曲——如此之多的哲学史 教材就是带着这类歪曲来传 承这些思想的——兼收并蓄 。此外,在流水不腐之处, 在人们想到进步的地方,就 会消除公式化的、毫无独创 因而极其外行的论述。 目前的这部著作并不要 求成为一部关于黑格尔的书 ,而毋宁是一本走向他、追 随他和贯通他的书。本书所 瞄准的,是由黑格尔及其后 继者们所刻画的对我们历史 性的何来(Woher)、何往 (Wohin)和何为(Wozu )的阐明。这类认识始终是 对倾向性的关联、生成着的 总体的一种认识。所以,它 既不在逐条的警句 (Apercu)②中,也不在无 视阈的模式中呈现出来;相 反,它的形式是并始终是一 种把丰富的内容组织起来的 、体系化的形式。这一点怡 好可以在黑格尔那里经验到 ;这个博大精深的东西、这 种世界观(Weltansicht)的 必然性也呈现在哪怕最微小 的细节之中。没有对总体( Totum)③的意识,就既没 有具体的理论,也没有具体 的实践,而且这个总体,作 为我们的自由及其诸对象的 总体,并不是凝固的,而是 处于过程之中。这样一来, 该总体当然不会随着迄今生 成的世界而告终;这个在辩 证的过程中悬而未决的事情 (Sache)始终保持开放。 伟大的著作不会终结, 这成就了伟大著作之伟大。 虽然有人相信黑格尔的著作 终极圆满了,但这是意识形 态的幻象。世界继续前行, 在辛劳和希望中继续前行, 而一同偕行的也有黑格尔之 光。由于每一个伟大的思想 都处于其时代的巅峰,它也 就穿越了临近的时代,甚至 有可能穿越人类的整个时代 关切(Zeitanliegen)。它 在其根本性的问题中包含了 一种继续相关物,一种未完 结之物,在对这些问题的尝 试性解答中包含了一种未清 偿之物。这种未清偿之物是 文化遗产的哲学基底 (Substrat);文化遗产的 新基底越是鲜活地产生出来 ,这种未清偿之物就越是文 化遗产的基底。这类遗产属 于哲学的事件(Gesche- hen),而不仅仅属于哲学 的历史。而且人们在回顾黑 格尔,即马克思的一位老师 时还可以说:很少有一种过 去(Vergangenheit)像黑 格尔的那样,还带着丰富的 问题从未来向我们走来。这 位哲学家的虚假问题 (Scheinprobleme),他 的所谓世界精神的诸意识形 态和唯心主义方面,通过马 克思而消失了;但真正的问 题,即事情本身的马克思主 义方面,却更加清晰地保留 下来。谁要是在研究历史的 一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时忽略 了黑格尔,他也就没有指望 完全把握历史的一辩证的唯 物主义。 黑格尔是一位导师,他 教导的是与僵死的存在相对 立的活生生的运动。他的主 题是达到了认识的自身 (SelbstD),是与客体辩 证地渗透在一起的主体,是 与主体辩证地渗透在一起的 客体,是构成现实之物的真 东西(das Wahre)。而且 ,这个真东西并不是静止不 变的或确凿无疑的事实,就 像黑格尔本人很少如此一样 。这个真东西作为现实之物 毋宁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而 该过程必须得到澄清并且被 掌握。在这方面,无论是就 辩证法还是就他的表达范围 而言,黑格尔都是迄今为止 最重要的见证人之一。据说 黑格尔学派(Hegelei)①已 经远去,而该学派总归只具 有一种模仿者的属性,但正 如恩格斯②——他开辟并且 捍卫着方向一一所说:“我 们德国社会主义者对此感到 骄傲:我们不仅继承了圣西 门、傅里叶和欧文,而且继 承了康德、费希特③和黑格 尔。”④谁想要追寻真理, 就必须进人这种哲学,尽管 真理是:那活生生的、包含 着新东西的唯物主义,并不 曾,也不会止步于这种哲学 。黑格尔曾拒绝未来,但未 来不会拒绝黑格尔。 麻省剑桥,1947年12月 莱比锡,1949年7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主体-客体(对黑格尔的阐释恩斯特·布洛赫选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恩斯特·布洛赫 |
译者 | 译者:舒远招//庄振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730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16 |
出版时间 | 2024-01-01 |
首版时间 | 2024-01-01 |
印刷时间 | 2024-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18 |
CIP核字 | 2020180250 |
中图分类号 | B516.35 |
丛书名 | |
印张 | 3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