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学会提问与谈话(如何获取信息深度沟通专业采访)
内容
内容推荐
提问与谈话,是记者、播客主播、非虚构写作者、医生、律师、社会工作者——实际上是我们所有人,获取信息与交流的最重要方式,学会提问、倾听和对话,对你的工作和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好的提问与谈话,不是运气,而是技巧,需要精心的准备和有序的训练。本书是一本既专业又有趣的提问、对话与采访技巧指南,作者以四十余年的专业采访经历为基础,将生活经验与著名的访谈案例相结合,手把手教你学会提问与谈话,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实现真正的无障碍沟通,专业而高效地与各行各业的人士进行对话交流。
作者简介
迪安·纳尔逊
曾为《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今日美国》《西部之路》等重要媒体及刊物撰稿,获得美国职业记者协会颁发的若干奖项,现为圣地亚哥波因特洛马拿撒勒大学新闻系的创始人和主任。他曾为写作和深度报道环游世界,在印度、坦桑尼亚、海地、冰岛、克罗地亚等多国为万千读者讲述过无数感人、神秘、悲伤、有趣的故事。除了教学与写作,纳尔逊还负责主持著名的“海上作家座谈会”,与众多享有盛名的大作家一起探讨写作技艺。
目录
第1章 一切源于你的头脑
第2章 现在开始行动起来
第3章 深度挖掘
第4章 撰写采访大纲
第5章 就在采访开始前
第6章 好了,上吧!
第7章 不要回避困难的部分
第8章 采访结束的前后
第9章 笔记与录音
第10章 你应该知道的术语
第11章 在门口检视你的自尊
结论 寻求精神超越
致谢
导语
运用ChatGPT、做播客、采访、市场调研,或进行任何工作之前,你都需要了解提问与谈话的学问。学会提问与谈话,让你的工作和社交一路“开挂”!
无论从事哪种职业,你都需要和人打交道,可你真的会谈话吗?失败的谈话会让你陷入尴尬的局面,对方也会感到如坐针毡,而那些会谈话的人,却能轻松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迅速打开对方的话匣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他人交流,并从对方的言谈中萃取出有趣、深刻的答案。
书评(媒体评论)
迪安·纳尔逊是我知道的
最好的采访者之一。
——安妮·拉莫特 作家
这是一本关于采访与对
话的最佳指南。我能想到许
多记者、主持人和深夜主播
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任何
需要与人类同胞交谈的人都
会发现纳尔逊的指导是无价
的。
——托马斯·福斯特,《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作者
迪安·纳尔逊是一位出色
的采访者:见多识广、敏锐
、聪明、有趣,而且非常懂
得鼓舞人心。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作家
精彩页
如果你试着写一个故事,将你头脑中出现的任何东西直接录入电脑中,你最后得到的可能是一篇很有趣的意识流作品,但也可能读上去像疯子的咆哮。你也许将是下一个肯·克西或者泰德·卡辛斯基,但是你的读者怕是很难长时间地追随你。尽管如此,我却发现我的学生中有很多怡恰恰是用这种方式写作的。他们有一篇作业,马上就到截止日期了,所以他们在动脑筋之前已经下笔了。有些学生适合这种方法——他们的创意频频闪现,出现在屏幕上之后稍加整理,就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多谢了,亚当斯密!)将文字指向意义——我也希望这种方法能普遍适用,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前都需要一个提示、一个想法,或一个指南。
没有指导原则写就的故事就像旋转的赌轮盘,你希望玻璃弹珠最终落进轮盘的某个格子里,这样故事就有了意义。但我读过很多故事,里面根本没有弹珠。
好的采访,就像故事一样,里面至少要有一个弹珠。
在刚刚成为记者的几年里,我写过一篇故事,关于一个步行穿越密苏里州的男人。在我看来,这篇故事里充满了事实、智慧和激情。稿件交上去后,我给自己冲了杯咖啡,等着我的编辑扔下一切事务,将这篇
文章的事通报给普利策奖的评奖委员会。然而,编辑在稿件上方写了一行字——“为什么要写这篇东西”,然后一脸怪相地递还给我,好像他刚刚跺了一脚大便,并且那全是我的错。我盯着那行字,盯了足足有一个世纪那么久,然后我重新阅读了这个故事。是的,里面有不少事实,有一些激情但好像没那么多智慧。事实上,这篇东西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采访中时常会出现上述情形。我们总是乐观地以为与对方聊天会很有趣,这一行为本身就能很有趣。我们不妨去看看《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的那段滑稽小品,喜剧演员克里斯·法利(ChrisFarley)采访音乐家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片段。除了法利的身体搞笑,这段采访可笑的地方在于:法利因为见到偶像兴奋过头,完全不知所措。他在提问时有几次说道:“还记得您在甲壳虫乐队的时候吗?”保罗·麦卡特尼很礼貌地回答了,但是他(以及台下的观众)能看出,法利扮演的角色其实根本没有想过他在采访谁。他只是一次次看向摄像机镜头,用嘴型比画说“这个人简直太帅了”。
我曾经见过很多同样套路的采访,只是这些采访本来不打算搞笑的。但是每次看到这样的采访,我都想借用我以前编辑的话,问采访者一句:“为什么要做这种采访?”
我一直想在作家座谈会上采访特雷西·基德尔(Tracy Kidder),因为我认为他通过写作和为《大西洋月刊》《纽约客》等杂志做的新闻工作,为世界理解商业、技术、人权主义、工艺、老龄化、教育、人类精神和许多其他话题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我认为他可以就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同时针对普通读者和专业作家提出写作技巧方面的建议。 于是我阅读了基德尔的多本著作,为我的采访做准备,例如《通往尤巴城之路》(他很讨厌这本书)、《新机器的灵魂》(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超然自我》(一部记录基德尔在越南服役的回忆录,他也不太喜欢)以及《房子》《故乡》《老朋友》《越过一山,又是一山》《生命如歌》《学童间》和《装满金钱的卡车》。在完成所有阅读后,一个主题开始在我脑中形成。我对建筑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是基德尔在《房子》里让建筑变得妙趣横生。我向来对科技世界兴味索然,但基德尔笔下的计算机和软件世界却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唐·休伊特(Don Hewitt)曾解释过,为什么热门电视节目《60分钟》可以大获成功。“我不在乎是什么话题,”他说,“我只在乎人们如何受到话题的影响。”而基德尔的写作与这一主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像《60分钟》每期节目都会聚焦一个主要人物,然后引出一个更大的话题,基德尔在写作中亦是如此。他的故事都以人物为中心,讲述这些人如何受到某种更大力量的影响。他找到了他的利益相关者。
但在读基德尔的书时,某种更基本的东西打动了我,那就是他令人惊讶的信息来源。在《老朋友》一书中,他描写了护理间里发生的对话。在《学童间》一书中,他描写了老师夜里在餐桌上批改作业的场景。在《新机器的灵魂》中,他描写了一个项目经理起床后的一系列晨间惯例。在《越过一山,又是一山》中,他描写了主人公在海地治疗病人时的对话和着装。鉴于这是纪实文学,我知道这些不是他杜撰出来的,他一定是看到了,所以他可以写下来。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学会提问与谈话(如何获取信息深度沟通专业采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迪安·纳尔逊
译者 译者:焦静姝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47267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9
出版时间 2024-01-01
首版时间 2024-01-01
印刷时间 202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492
CIP核字 2022229288
中图分类号 H01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