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共演义(第2卷第5册)
内容
编辑推荐

沈鸿信的《国共演义》一书虽是演义体裁,但所涉及的历史及其事件和人物都是真实的。作者在描写国共两党及其他历史人物时力求真实客观,不简单化,不公式化,不漫画化,读者在文学享受的同时,能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该书是历史题材,力求写成信史,但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历史事件中,而是把抽象的、静态的、事件的历史化作具体的、动态的、形象的人物活动;该书以国共两党为主线,以毛泽东、孙中山、蒋介石等人为重点,既抓住了历史的本质,又做到了脉络清晰;该书适当使用一些文言文,贴切自然,简捷洗练,生动流畅;既用白描的手法写事写人,又偶有抒情写景,并适当穿插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好看好读。

本册为第二卷,第五册。

内容推荐

沈鸿信的《国共演义》系多卷本章回体纪实性历史通俗演义立体式、全景观地展现现代中国历史。记叙1918年至1949年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偶插其间。融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于一体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历史参考价值。

《国共演义》2011年出版二卷。第一卷分第一、二、三册,记叙1918年至1927年间新民学会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五四运动、府院之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国共第一次合作、东征、北伐、大革命失败等重大事件:第二卷分第一、二、三、四、五册,记叙1927年至1937年间中共主要的武装起义、根据地的创立、宁汉战争与宁汉合流、蒋介石的政治起伏、蒋桂战争与中原大战、国共两党两军的“围剿”与反“围剿”、红军长征,长城抗战、西安事变等重大事件。

目录

第一一七章

 夏蔓伯抢先进入洪湖苏区

 周逸群英勇遇难贾家凉亭/1

第一一八章

 报中央夏蔓伯终任书记职

 撑危局段德昌率师襄北行/33

第一一九章

 关向应大会传旨

 夏蔓伯洪湖立足/53

第一二〇章

 段德昌战襄北生擒两旅长

 夏蔓伯行兵权红军两失利/79

第一二一章搞肃反夏蔓伯排除异己

 战范部段德昌荆河布兵/99

第一二二章

 外“剿”内杀洪湖根据地丧失

 左冲右突红军7000里转战/129

第一二三章

 段德昌遭诬陷惨死

 贺民英被出卖遇害/161

第一二四章

 贺云卿怒杀熊贡卿

 红3军黔东建苏区/183

第一二五章

 任萧王率军西征

 6军团甘溪遇险/209

第一二六章

 红2红6军团木黄会师

 贺萧挥师辗转出击湘西/255

第一二七章

 湘鄂川黔众英雄纵横驰骋

 连灭二三师贺云卿大显神威/283

第一二八章

 两猛将刮骨断臂

 二名士义随红军/305

第一二九章

 西康会师两路红军携手北上

 两广事变蒋军粤军剑拔弩张/341

第一三〇章

 曲曲折折三大主力会师

 推推就就蒋桂双方和好/357

第一三一章

 徐向前虎豹口西渡黄河

 胡宗南山城堡锋芒受挫/383

第一三二章

 主张联共抗战张学良苦谏哭谏

 坚持“攘外安内”蒋氏不改初衷/397

第一三三章

 张杨联合兵谏

 蒋氏临潼被捉/413

第一三四章

 南京政府同床异梦讨伐西安

 中共中央主张和平解决事变/425

第一三五章

 周恩来奔走西安城

 张学良义送蒋介石/447

第一三六章

 蒋介石背信弃义张学良受审判

 少壮派激愤起事周恩来挽狂澜/463

第一三七章

 西路军进退失据

 党中央往来驰电/481

第一三八章

 血战河西走廊徐向前东走平凉境

 奋斗祁连风雪李先念西出星星峡/517

第一三九章

 政治局开会作决定

 张国焘被迫写检讨/545

第一四〇章

 周蒋会谈折冲往来

 国共合作初现端倪/561

后记/577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581

试读章节

徐源泉见江北洪湖赤区主要据点皆人自己手中,却未拿获湘鄂西共产党首脑,才知他们已去了江南,便号令亲信第48师两个旅从沙市过江,把“围剿”的重点转到江南。第48师第142旅、第143旅两个旅过江之后,便自南平、斗湖堤兵分两路各经高家厂、横堤向公安与石首交界处重镇藕池大举而进。周逸群闻报,思藕池若失,敌必再攻石首,石首若失,特委机关所在地调弦口即难确保。乃集中新第6军和江右军8大队及石首赤教军在藕池一带迎敌。双方在藕池外围大战一场,红军弹药不足,渐不支,只得撤退。徐源泉大悦,传令在安乡之张英新编第11师,在南县之陈诚第11师迅速出动,配合第48师攻打石首。张英、陈诚得令,各率兵马分自安乡向高基庙、自南县向华容进发。段德昌乘国民党军运动之际,率了新第6军和一部赤教军顶着风雨自高基庙出发,3月6日拂晓向进驻梅田湖的张英新编第11师一个营发起攻击。张军拼死相拒,300多人终被红军聚歼。不料国民党军第142旅旅长韩昌竣却趁新第6军出击梅田湖、石首县城空虚的当儿,率一团人马向石首县发起进攻。石首县委、县苏维埃无力守城,只得指挥赤教军协同江右军3大队和特务营抗击国民党军,命赤色守备队掩护群众向桃花山撤退。看看群众撤去,便弃了城,率了党政机关人马一边向沙岭子转移,一边派人给周逸群、段德昌送信。周、段大惊,乃组织新第6军、江右军和赤教军武装万余人,分成左、中、右三路,7日拂晓向石首城反攻。双方大战一场,周逸群眼看着三路人马尽皆接近城垣,右路段玉林指挥人马已冲进北门,一部国民党军招架不住,开始向藕池溃退,大喜,正要传令各路加紧进攻,突然天上飞来三架飞机,做低空飞行,向攻城的红军投掷炸弹,江面上开来四艘兵船向攻城红军扫射。国民党军士气大振,溃退的也回头向红军反击。红军一时伤亡甚众,弹药告急。周逸群只得传令撤出战斗,撤回沙岭子、庄家铺一带。然后调整部署,命段德昌指挥新第6军和军校学员沿藕池河扼守调弦口至焦山河一线,命段玉林率江右军巩固华容,并以主力占领注滋口,进攻明山头,威胁南县,同时安排将红军医院、各机关及辎重物品移往洪湖。不日,段玉林传来江右军占领注滋口和明山头的消息,驻藕池河对岸的国民党军也因频遭红军袭击,向藕池和梅田湖收缩。周逸群乃集中新第6军和江右军主力数千人再向石首城反攻,仍不克。这时候,徐源泉亲至江南,重新调度兵马,在飞机和兵舰的掩护下向调弦口步步逼近。周逸群自忖难以抵敌,连忙在调弦口主持召开特委紧急会议,作出四条决定:一、发动江南、江北所有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打击与牵制进攻之敌,保卫江南苏区;二、由段德昌率新第6军渡江,配合监利地方武装,趁敌人主力集中江南之际反击监沔之敌,恢复和巩固洪湖政权,转移敌人进攻江南的目标,并接应中央派来改变邓中夏领导的中央委员;三、抽调石首、华容、南县等地的干部,开辟洞庭湖沿岸的工作,建立洞庭湖特区作为江南斗争的依托,以构成北有洪湖、南有洞庭湖、中有桃花山的根据地,使南北策应,与敌长期周旋;四、组织江南苏区各地老幼群众向桃花山地区转移。会后,便按照分工,各自行动。

不提徐源泉指挥兵马全线出击,占领调弦口,陷庄家铺、焦山河和华容县城,周逸群、段玉林率领江右军掩护石首、华容数万群众到桃花山坚持斗争。单说段德昌遵照特委紧急会议决定。率了新第6军和特委机关、联县政府机关及所属工作人员,经桃花山穿过陈家岭、毛司铺,在砖桥趁虚渡过长江,进抵监利下车湾,与姜炳炎指挥的江左军4大队会合,向崔琪、彭国材及监利县委书记黄友楷等人传达了特委紧急会议精神,便在桥市镇克塘村安顿下特委和联县政府机关。此时。联县政府交通部长陈克昌和联县政府妇女部长张孝贵用乌篷船从汉口接来了中央委员夏曦。段德昌、崔琪、彭国材、黄友楷等人大喜,以为夏曦一来,定能改变邓中夏的错误,助洪湖苏区和红2军团脱离困境,连忙聚齐一同到河边迎接。船到岸,夏曦站立船头,在陈克昌的陪同下向众人微笑致意。众人视之,却见夏曦个头不高,端正的长方脸,厚嘴唇,很像一个忠厚之人。众人心中更觉踏实,等夏曦上岸,便一齐迎上去表示欢迎。P7-8

后记

本书从1988年开始动笔,到1994年写出大部初稿,中间搁笔近10年后,又做修改、补充,在解放军出版社、军事科学院专家的热心关注支持下,终于得以出版。本书付梓之际,写作本书的经历和指导思想再次涌现脑海,不由得感慨系之。

我生长在河北省易县一个小山村中,儿时便听大人们讲抗日战争时发生在家乡的故事,对此备感兴趣;18岁参军入伍后,政治学习中常涉及到中共党史和解放军军史,但能看到的多是些粗线条的事件和结论,生动情节仅限于《星火燎原》丛书和一些杂志上的文章及零星回忆录。1982年至1984年在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学习期间,一些教员讲长征时生龙活虎,栩栩如生,听时便如小时听说书一般,遂极其渴望能看到类似教员讲课那般生动的中共党史方面的书籍,然不能求。疑问为何这般波澜壮阔威武雄壮英雄辈出的近现代中国历史,没人写出一本类似《三国演义》般生动的书。人称无人敢写,写了也无人敢出,遂萌生有朝一日试着一写之念。始留心收集资料。但军务缠身,难以动笔。1988年确定转业,于是利用等候转业安排工作的空闲时间,开始动笔整理资料。竟一发不可收,得以在1994年前写出此次出版书稿的大部初稿,之后又用大量时间誊抄,复往电脑中输入。1997年5月后,因担任审计业务处处长,为做好本职工作并免误人子弟,乃将此书写作全然搁置,七年多未写一字。直到2004年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工作压力小了。才又利用一些业余时间重新整理补充。

最初设想,这部书从五四运动写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为止,共写四卷,约600万字左右,写完后再一并送出。现在出版的这两卷整理后,想想业余写作这样一部书太难了,不仅要写,更要收集阅读大量史料,虽然不时感受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欢欣和愉悦,但更多的是云横秦岭雪拥蓝关的迷茫和艰难,耗费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精力,一下写完实在困难,且写完后能否出版实在是个未知数。送出去听听专家的意见吧。如能出版,再抖擞精神接着写下去。遂于2004年年末将整理出的书稿送给了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社看到书稿后,给予肯定,报经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批准,很快列入出版选题。经过编辑的辛勤编补和军事科学院专家精心审读,终于得以出版。

这部书稿名为演义,但不是单为塑造文学形象而抛开真实历史乱写一气的传统的旧式的演义,而是以演义的形式写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全景观、多侧面、立体式地描写历史,把抽象的历史形象化,把静态的历史动态化,把事件的历史人物化,把平面的历史立体化。正可谓:演义者,纪实也。因此,写作这部书稿时坚持了两个结合:一是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二是故事性和资料性相结合。真实性和文学性相结合,以真实性为基础,文学性为真实性服务。事件、人物的基本轮廓力求是真实的,出入有据,但在描写上用形象思维,以求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人物形象。真实性好比盖房子的材料,是不能交的;文学性好比设计和装饰,同样的材料可以通过设计和装饰盖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房子,引人入胜。故事性和资料性相结合,以故事性为主,偶尔引用必要的和精彩的资料,就如《三国演义》中引用前后《出师表》,可以增加书稿的精彩,亦满足部分读者的兴趣。

本书付梓之际,我要特别感谢对本书稿有知遇之恩的解放军出版社领导,解放军出版社副编审李鞍明,感谢军事科学院宣传部领导包国俊,专家刘志青、蒋凤波、王淼生、周宏雁,感谢解放军出版社老编辑孙璞方、王守琰。是他们的首肯、指点和辛勤工作使本书能够与读者见面。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国家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员办事处领导和同事各方面给予的关照和帮助,特别是得到了时任特派员陈启明、余秉立、唐自清、乔百芳、黄道国、卢家辉(现任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现任特派员李晓钟、纪检组长吴焕亮及张金光、方业发、周扬炳、曹山、游启茂、桂珍若、辛志文、廖明宏、聂勇、贾虎等处长和朋友的关心;还得到了华辉、柳开元两位朋友的帮助。对他们,我总怀感激之情。

饮水思源,我还要感谢部队对我的培养,感谢在部队各个阶段中对我成长起了重要作用的空军某场站汽车场务连指导员高作伦(后任空军某场站政治处副主任,转业后曾任湖北省孝感地区交通监理所所长)、苏永和(后任空军某医院副院长,转业后曾任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同管理处处长),空军某场站副政委罗醒夫(转业后曾任安徽省安庆市文化局副局长),政治处副主任陈一楷(转业后曾任四川省内江市群艺馆馆长),干事费奎文,司令部参谋长雷元盟(转业后曾任湖北省荆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副参谋长马永昌(转业后曾任第十二化建集团公司公安处处长),空降兵某军宣传处处长聂其杓(后任师副政委、军政治部顾问),军政治部主任周良喜。

我还要感谢我的小学和中学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的强培端、韩振之、王维新,是他们手把着手引领我识字、作文,为我的笔墨之路打下了根基。

本书在写作中参考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使用了许多当事者、科研工作者、学者、写作者、摄影者的回忆、研究、写作成果和摄影作品。没有这些回忆、研究成果和著作、作品,就不可能有这部书。感谢这些素未谋面的老师和先贤,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书虽博各家之说,集万家所成,但毕竟是以一人绵薄之力,一己浅薄之学,取舍于记述不一甚至充斥着矛盾之浩如烟海的书刊资料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甚至可能有对先人不恭之处,请读者和先人之后谅宥并给予指正。

书中所用图片多辗转采于多种图书和网络,难以清楚摄影、画像作者的姓名或通联方式,无法取得联系,望摄影、画像作者或知情人与出版社或本书作者联系。

作者

2008年10月于武汉

2010年8月定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共演义(第2卷第5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鸿信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2990
开本 16开
页数 5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4
丛书名
印张 3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4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