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萧统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所以用“中国思想家评传”命名,主要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而历史事实也反复证明,凡是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和学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和掌握了该领域事物发展规律的具有敏锐思想的人。

这本《萧统评传》(作者曹道衡、傅刚)是其中一册,是一部研究他生平事迹及其思想学说的专门性著作。

内容推荐

萧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太子,卒谥昭明,故世称昭明太子。萧统一生无甚重大政治成绩可言,但他却在做太子时主持编纂了许多诗文集,对保存和传承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尤以《文选》最为著名。《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是学习和研究秦汉魏晋六朝文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萧统评传》(作者曹道衡、傅刚)详细描述了萧统的生平、思想、创作以及他在组织学士编辑诗文集,尤其是在编纂《文选》中所起的作用,所作的贡献。同时,《萧统评传》对萧衍和萧氏家族在南朝政治、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上篇 萧统的家世和生平

第一章 兰陵萧氏的先世

第一节 史籍中关于萧氏来源的记载

第二节 兰陵萧氏和“北府兵

第三节 齐梁两代皇室的血缘关系及其恩仇

第二章 齐梁易代与梁武帝

第一节 萧顺之、萧懿在南齐的地位

第二节 作为“竟陵八友”之一的梁武帝

第三节 齐明帝的“佐命之臣”与襄阳起兵代齐建梁

第三章 登上皇位后的梁武帝

第一节 梁武帝前后期的政局状况

第二节 梁武帝称帝前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节 梁武帝在学术文化方面的作用

第四节 梁武帝的文学创作

第四章 梁武帝诸弟侄及梁武帝对他们的态度

第一节 梁武帝兄弟们的概况

第二节 萧秀、萧伟、萧恢和萧憺

第三节 萧宏

第四节 萧正德

第五章 萧统的生平

第一节 萧统的出生及其所受的教育

第二节 萧统的思想性格

第三节 关于萧统之死和他同梁武帝的关系

第六章 萧统诸弟及萧统与他们的关系

第一节 萧纲

第二节 萧绎

第三节 萧纶和萧纪

第四节 萧绩、萧续和萧综

第七章 萧统的后人

第一节 萧欢和萧栋

第二节 萧誉

第三节 萧詧与后梁

第四节 隋炀帝皇后萧氏

第五节 萧铣、萧瑀和入唐以后的萧氏

下篇 萧统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

第八章 以萧统为中心的天监、普通年间文学思想和创作

第一节 齐梁文学思想和创作

第二节 萧统中心的形成

第三节 天监、普通年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

第九章 萧统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萧统与东宫学士

第二节 萧统的作品和《昭明太子集》

第三节 萧统的诗文写作

第四节 萧统的文学思想

第五节 萧统的编著

第十章 萧统与《文选》

第一节 《文选》的编纂

第二节 《文选》的编辑宗旨和体例

第三节 《文选》的选录标准

第四节 《文选》的分类

第五节 从《文选》选文看萧统的文学思想

第六节 《文选》的流传及影响

第七节 二十世纪《文选》学研究

附录

《文选》版本略说

索引

重要词语索引

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试读章节

梁武帝的哥哥萧懿的传记,仅见于《南史·梁宗室传》上,但这篇传记亦很简略,且有错误。如云:“袭爵临湘县侯。历位晋陵太守,以善政称。永明末,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加督。”其实他为晋陵太守当在萧顺之死前,而“袭爵”则必在父死之后,因为刚遭大丧,未必马上任命他做晋陵太守。至于为梁、南秦二州刺史,据《南齐书·郁林王纪》,在隆昌元年正月,不在永明末。再说据《南史-梁本纪》上,永明十一年七月,齐武帝死时,他正在建康。当齐明帝在位时期他一直在梁州,直到东昏侯永元二年,才到寿春征讨叛将裴叔业,并被任为豫州刺史。四月,崔慧景叛乱,进攻建康,萧懿出兵救应,斩崔慧景,被任为尚书令。这年十月,被东昏侯萧宝卷所杀。萧懿的死,前人多表同情。如宋叶适说:“萧懿言自古皆有死,岂有叛走中书令(据《南史》本传作“尚书令”;《南齐书·东昏侯纪》亦云“尚书令”)?又云家弟在雍,深为朝廷忧之。梁武虽篡有江南,不能出此二言也。人能有所不为,何必论品目?宁杀身而不敢图君,贤于当时一等矣!”(《习学记言》卷32)其实萧宝卷虽是昏主,亦未必无故杀萧懿。据《南史》本传,在他平崔慧景后,梁武帝两次派人废黜萧宝卷,而且梁武帝在雍州已在积极准备起兵。萧宝卷自然对他不放心。至于萧懿束手被杀,亦有原因。他从梁、南秦二州调到豫州时间还不到一年,起兵救建康时,所率军力不过三千人。要他废黜萧宝卷,自难成功。至于逃向雍州,也不容易,因为沿途诸地还在萧宝卷手中。而且逆水上行,速度又慢,亦难逃脱。当然,萧懿之死,更加速了粱武帝的起兵。后来梁武帝对萧子恪兄弟说到“自雪门耻”的话,大约就指为萧懿报仇。至于萧顺之的死,既不能完全归罪齐武帝,且梁武帝也不可能对萧子恪等提这件事,他做皇帝后,是很不愿人说他追随齐明帝那一段事情的。《南史·文学-吴均传》载,吴均作《齐春秋》说了这件事,就被强判为记事不实,而把这部书焚毁,而且他从此对吴均也很不满意。

梁武帝萧衍据《粱书·武帝纪》上说,“以宋孝武大明八年(464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这时萧顺之已经在建康做官。梁武帝的母亲张尚柔祖籍范阳方城,据说是西晋张华的七世孙女。梁武帝出仕大约是在齐武帝永明初年(483~484),《南史·梁本纪》上说他:“初为卫军王俭东阁祭酒,俭一见深相器异,请为户曹属。”当时他大约二十岁左右。据说王俭曾预言“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见《梁书·武帝纪》上)。这可能是后来附会之辞。但王俭在此时已赏识他的才能却很有可能。

当梁武帝刚踏上仕途之初,正值齐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萧子良“人为护军将军,兼司徒”,“镇西州”(见《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萧子良喜欢与文学之士交游。《梁书·武帝纪》上云:

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王融、萧琛、范云、任防、陆任等并游焉,号日“八友”。萧子良“开西邸”的时间,据《通鉴》卷136所载为永明二年(484),也就是梁武帝刚人仕之际(关于“开西邸”时间,有人说在永明五年(487),恐非,详见《南北朝文学史》第164至165页注①)。这里所谓的“八友”,年龄相差很大,其中沈约比梁武帝大二十三岁,范云大十三岁,任叻大四岁;谢□与梁武帝同岁;王融比梁武帝小三岁,陆□小六岁;萧琛生年不可确考,但也比梁武帝小。其中陆□在萧子良初开西邸时才十三四岁,尚未成年,因此所谓“八友”,大约并非同时进入萧子良门下,也未必都曾聚集在一起。

“竟陵八友”基本上是一个文人集团,其中除萧琛外,都有著名的诗文传世。但萧子良这样一位人物,招纳这些文人,当然也有其政治目的。例如王融对梁武帝的看法,显然从政治才能着眼。《梁书·武帝纪》上云:“融俊爽,识鉴过人,尤敬异高祖。每谓所亲日:‘宰制天下,必在此人。”’但最后断送他性命的,至少也有梁武帝一分力量。“八友”们在西邸中除了文学活动之外,可能也从事某些佛理的探讨。因为萧子良笃信佛教,“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招致名僧,讲语佛法,造经呗新声,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也”(见《南齐书·武十七王传》)。梁武帝原先信奉道教,后来皈依佛教,这种转变,可能和在西邸中一段经历有关。P24-26

序言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曲折发展过程中,像滚滚东流的长江那样,以磅礴之势,冲破了重重险阻,奔腾向前,现在更以崭新面貌,雄姿英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产生这一奇迹有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思维活动和对外交往以及抗击外来侵略过程中,逐渐创造、积累、发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内在思想活力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一种伟大、坚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历史留给我们所有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

……

热诚欢迎国内外同仁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以匡不逮。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萧统评传/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道衡//傅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60007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3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09075323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9
156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