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九辑)
内容
内容简介
《出土文献研究》创办于1985年,为国内最早的以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的专业辑刊。本辑共收录论文35篇,内容涉及战国秦汉三国简牍及铜器、墓志等多种出土资料,包括新近刊布的荆州夏家台M106战国楚简《日书》等,研究既有文字学上的探讨,又有文献学、史学等方面的考察,由此可以一见出土文献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简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目前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登录工作;承担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承担文化遗产科学的基础研究、专项研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承担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维修及展示方案设计;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工作等。
目录

赵平安:谈谈简帛整理过程中的“依样隶定”

黄锦前:贤鼎所见人物、史事暨制度

凡国栋:曾侯乙墓出土车軎的自名

李春桃:随大司马戈铭补考

季旭昇:从上博一《孔子诗论》的“角枕妇”谈《诗·葛生》的角枕

何有祖:上博简《竞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狄人之服者十百邦”新释

贾连翔:包山简131至139号“舒庆杀人案”的隐情与楚国的盟证审判

李松儒:清华九《乃命》《祷辞》字迹研究

罗 涛:《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补释

胡平生:安大简《诗经》“矦(侯)”为“魏风”说

吴 洋:读安大简《诗经》札记二

田 勇、蒋鲁敬:荆州夏家台M106出土战国楚简《日书》概述

朱晓雪:秦家嘴楚简释文校理

史党社:文字资料所见战国时代赵之西境

陈美兰:先秦谥号探微——以厉、顷为例

李 力:《秦律杂抄》“冗募归”条律文再研读

陈 剑:《岳麓简(肆)》校字拾遗

鲁家亮:读岳麓秦简“卒令丙四”札记一则

翁明鹏:秦简牍校读札记四题

赵 岩:《〈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人名统计表》订补

周秦汉:《赵正书》载秦始皇帝出游“变气易命”的思想史分析

沈 刚:简牍所见秦代郡县关系述略

周海锋:秦官吏任用方式补论

张传官:《急就篇》人名新证(续二)

李均明:汉简所见木楬与封检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邬文玲: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木牍《中舨共侍约》试析

杨 博:海昏“房中”书篇章结构的推拟

范常喜、李 丽:成都天回医简《诸病症候》“唾血而星”条疏释

顾 漫、周 琦:天回医简《和齐汤法》中几个制药的动词

罗小华:五一广场简牍所见名物考释(五)

庄小霞:走马楼吴简所见“并闾民”考述——兼说魏晋南朝时期的杂役户

戴卫红:长沙走马楼吴简中所见吏员俸禄实态

胡明曌:“凡在寮宷,咸从左降”——再论玄武门事变后对东宫旧部的政策

赵玉平:敦煌写本《寒食篇》新论——论唐代的八节、寒食节上墓、芳菲节和寒食节假日

龚 静:元代北京路转运使张楫墓志考

精彩书摘

“依样隶定”属于隶定的一种,是其中比较保守的一种,它是尽量保留原来古文字的形体特征,用今文字的笔法把原字形隶写下来。用通俗的说法,就是“照葫芦画瓢”、“依样画葫芦”。这种方法在现今各类古文字资料整理中都很常见,尤以李圃先生主编的《古文字诂林》贯彻得最为彻底。它的优点是字形比较保真,在见不到或不容易见到古文字原形的情况下,便于古文字研究者据此作进一步探讨。缺点是往往不能传达很明确的信息,直指与它对应的今文字或通行字,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下面以简帛整理过程中的“依样隶定”为例,谈谈这方面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依样隶定”容易混淆同形字和同形部件。由于汉字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异源合流的现象,同形字、同形部件极多,这些不同来源的字和部件,依样隶定后就成了同形字或同形部件,掩盖了异源合流的真相,极容易导致误读、误解。

二、“依样隶定”在判定“是”(同一字或同一部件)和“似”(形近字和形近偏旁)时难以做到准确,有时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误导读者。

三、“依样隶定”有时会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不能解决问题,还生造出新的字形,给识读和使用造成新的负担。

鉴于“依样隶定”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古文字原形字样比较容易见到的大前提下,应该尽量减少“依样隶定”,尽量用与之对应的通行的今字来释读古文。即使是完全不明古文字字形(单字或偏旁)为何物,或者为了保留某些特殊的结构信息,也应当尽量减少使用“依样隶定”这种办法。前者可以出古文字原形,后者可以在注释中加以说明。

简帛文字的隶定以正确识字为前提,字释对了,隶定才能正确。“依样隶定”所产生的问题,往往是不能正确识字造成的。正确识字包括厘清文字的形义关系、来龙去脉、字际关系,是简帛整理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是简帛识读的突破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义理解的方向。简帛整理者在这方面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有更大的投入。切不可“轻轻滑过”。

我主张,简帛释文应以最直接、简便的方式呈现整理者的理解和判断:简文应尽量转写成后世通行的繁体字,同时加上现代规范的标点符号。未识字直接出原字图片,需要特别交代的在注释中说明。为增强可读性,建议正文一律不加括注。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最直接、最简便地表达了整理者的意见;

2. 完全符合现代繁体字的使用规范;

3. 可以回溯还原整理者整理研究的过程;

4. 便于读者接受、理解;

5. 便于使用者引用传播。

(摘自赵平安《谈谈简帛整理过程中的“依样隶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出土文献研究(第十九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17918
开本 16开
页数 468
版次 1
装订
字数 448000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7.04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6: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