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文化游习视域下的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经管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锚定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场景体验、思创融通、专创融合、科教融汇等概念内涵界定、认知特点把握和实践动能发挥,多视角诠释中国文化游习的“古今通义”“中西通理”特质,并依此凸显“知行合一”理念与“学以致用”宗旨,着力探索体验式、融合式、创新型育人模式和实践路径。著作集中呈现了“跨越时空的美丽”“连接未来的阶梯”“体验认知的模式”“融合构建的路径”和“知行合一的磨砺”五章内容,深层次剖析了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所依附的文化内核,通过个性化的学思践悟,循序渐进地构建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熔炼中国文化游习的精神内核、研学新知和实用价值,为热衷于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的爱好者提供参照模式与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于振邦,男,高级技师,青岛黄海学院副教授,青岛西海岸新区优秀青年人才,山东省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专家,青岛市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曾任人民日报社(人民网)编辑。长期从事英汉双语教学、专创融合教育模式研究。撰写并出版《“双创”时代大学英语优质化教育实践研究》《羽悦泓译:原创文学作品英译实践研究》《大学英汉双语国学基础教育行知笔谈》《“院园合一”机制下基于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等著作6部,参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优秀成果奖2项,提报案例入选教育部首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集,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获得一等奖。 目录 第一章 跨越时空的美丽 第一节 中国文化游习的古今通义品鉴 第二节 中国文化游习的实践载体 第三节 中国文化游习的时代意蕴思辨 第二章 连接未来的阶梯 第一节 升增自我研习智慧的推衍策略 第二节 开拓文化繁荣格局的国际思维 第三节 文化游习原创的通联实践价值 第三章 体验认知的模式 第一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概念界定与内涵解读 第二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引介 第三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体验式培养模式实践 第四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体验式培养路径探究 第五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体验式培养典型案例 第四章 融合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坚定文化自信,审视卓越人才培养实践 第二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融合式培养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融合式培养的主要体现 第四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融合式培养的核心目标 第五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融合式培养的实践路径 第六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融合式培养的创新之处 第七节 应用型卓越人才融合式培养的实践成效 第五章 知行合一的磨砺 第一节 在永远的江河中积淀文化素养 第二节 在美丽的乡愁中寻求心智力量 第三节 在行走的芳香中蓄存内涵滋养 第四节 在探求的旅途中丰富认知体验 第五节 余篇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化游习视域下的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实践研究/经管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振邦//张子萌//张依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69190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9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2 |
CIP核字 | 2023164994 |
中图分类号 | G640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1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