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中国随笔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2006年度散见于报刊和网站中的一些好随笔。这些随笔主要乃是一个探讨着若干精神主题的声音的集合,涉及了这个年度大部分的新闻热点,观点新,思想新,角度新,语言表达新,有冲击力。这些作品在主流刊物上发表,反响较大,反映了2006年度中国随笔散文的创作水平。

内容推荐

我们处在一个对话的时代。人与人、意识与意识、过去与现在、作者与文本、文本与读者、作者与读者都无不处在对话之中。这种对话使随笔的多元共生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然。本书《中国随笔年选》2006年卷,收录了代表着本年度随笔创作中的最高水平的作品,分为八辑,为读者提供一个优秀的随笔选本,使之一册在手,便能通览多篇给人以精神启迪和审美享受的精彩华章。

目录

李静◇序

第一辑

木心◇遗狂篇

李大卫◇巴别塔的猫

周晓枫◇二十六个字母

王陌尘◇筑巢而居

第二辑

李长声◇村上春树的风景

过士行◇易卜生家乡行

袁筱一◇《法兰西组曲》译后记

李欧梵◇细看三场竹林大战

程巍◇两种想象力

林 白◇不读耶利内克的理由

止庵◇“三上”读书略记

第三辑

李敬泽◇太阳底下的事

张鸣◇又想起了王大点

傅谨◇杨四郎的伦理底线

第四辑

黄裳◇忆施蛰存

章诒和◇细雨连芳草,都被他带将春去了

聂华苓◇墙里墙外

阿城◇且说侯孝贤

殷力欣◇魏晋风度

第五辑

陈丹青◇鲁迅与死亡

南帆◇戊戌年的铡刀

孙郁◇学者的良知与市侩的手段

张新颖◇释读沈从文土改期间的一封家书

王开林◇义无再辱

谢有顺◇“他在,就还不是完全的黑暗” 

冯艺◇月为谁清明

第六辑

高尔泰◇谁令骑马客京华

黄宗英◇我在五七干校时

崔卫平◇经验的年代

徐友渔◇三十年中的若干记忆片段

第七辑

王小妮◇盐池记

夏榆◇在黑暗中升起黎明

第八辑

耿占春◇人文思想的实践或消费

林达◇并不轻松的转变

何怀宏◇经由法律的正义

莫言◇恐惧与希望

林贤治◇奥威尔:从政治中来,到政治中去

王尧◇在内心深处

试读章节

巴别塔的猫

李大卫

1.意外的旅程

一次坐火车,从科隆到慕尼黑。时刻表上说,本次列车沿莱茵河向南,中途将经过罗累莱。那段河湾传说中有个塞壬式的水妖,曾经被诗人们反复吟咏,著名的有施莱格尔和海涅。罗累莱在德国的文化地理中的地位,有点像三峡(当然是没建水坝的那个)之于我们中国。

火车驶出科隆,就再没见过河的影子,直到法兰克福,才明白上车时没留意听改线通知。同行的汉学家朋友樊克忙说抱歉。听广播是他分内的事。我斗大的德国字认不到一麻袋,唯一能说溜的一句德语是“我不会说德语”。好多年前有个一起鬼混的女孩去维也纳出差,回来之后非要考究我奥地利那个字的德语读音,可“东王国(Osterreich)”这个词一到我嘴里,怎么听怎么像英语里的鸵鸟(ostrich)。从此决定对德语实行“鸵鸟政策”。

学语言得有耐性。可我缺的就是这个,而且功利得不行,尚未得鱼,便已忘筌。有一阵哭着喊着要学日语,为了能看原版小人书,还想自习剑道。后来发现日本连环画的英语版多到让马尔萨斯做噩梦,宫本武藏的《五轮书》也有不止一个译本,随便哪个图书馆都借得着。学日语的事,就此按下不提。

樊克见我苦大仇深地一脸旧社会,说要不这样吧:从法兰克福再向东就是巴伐利亚境内,途中经过斑贝格,非常值得一看。

斑贝格?我知道那里生产优质灯泡,有个很好的交响乐团;做过几天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但不是维也纳、特里尔或布拉格那种正式的都城;1919年社会主义者造反,占领慕尼黑,这里又成了巴伐利亚政府的临时所在地,历时两年。对了,1944年谋刺希特勒未遂的国防军上校施道芬贝格也曾经在此驻防。

在中国,施道芬贝格上校是很多长我半代那批人的偶像。他们对失败的贵族英雄有一种特别的好感。谋叛,事败,光荣赴死,是他们醉心的美感。这种美感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形态;他们的正义之脸黑白木刻似的俯视平庸卑俗的我们。我发现很多时候,正义其实是一个美学问题。鲁迅说改造民族性,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造中国人的审美口味。欣赏女人缠足蒙面的爷们,又怎么舍得让这一半同胞掌握政治权力?

不感兴趣?那就再向东走,不远就是拜洛伊特。

可我不想不去拜洛伊特。当时不是歌剧节档期,我也不是瓦格纳的戏迷。他的作品如七宝楼台眩人耳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我的歌剧口味比较守旧,认为德语世界真能把握意大利式戏剧性的,莫扎特一人耳。更糁人的是他的超级粉丝,比如路德维希二世(修建过追摩《唐豪瑟》意境的新天鹅石堡),还有那位更具国际知名度的阿道夫·希特勒,全都是自杀的疯子。

“那就去斑贝格好啦。告诉你吧,那是我的老家。”

原来如彼。

对我来说,一个欧洲城市地位如何,得先看它是不是拥有一支特牛逼的足球队,所以老把慕尼黑看成德国首都。至于斑贝格,只好跟着波恩、萨尔布吕肯还有个什么柏林一起,统统给我坐到替补席上去。这是粗人的口味,现在的说法应该叫“蓝领”,在“高脑门”的知识分子中间十分“招瞪”。唉,无事生非的知识分子,我的口味真要让这些阻塞道路的文化交警们,摆布得找不着北了。

2.古城暮雨

下了火车,正满城雨轻风小。

很多古城,其实并不真古,一般能沾点晚期巴罗克的光就不错了,例如俄国的彼得堡。斑贝格是真古,街上一式的米字木板屋;啤酒坊供应酒精含量十八度的鲜酿,还允许客人自带食品。莱格尼兹河窄窄地穿城弯过,各色建筑依岸而设,有些则半桥半榭地起于水中,比如旧市政厅。沿河排比着不少昔日渔家的小屋,有“户臧河浦,家具画船”的意趣。

喝过两杯熏香浓郁的Rauchbier,我被樊克领到市中心的老广场,一路走一路还侃:这儿的啤酒,我们北京的燕莎全都有卖的。广场一端是昔日的主教府邸,另一端是大教堂,型制是罗马到哥特式的过渡,一共四座塔尖,中殿设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希二世和教皇克莱芒二世陵寝。樊克说他从小参加这里的唱诗班,唱童中音。难怪他会拉丁文。这里还有一座建于十八世纪的剧院。卡尔德隆和莎士比亚的戏,最早就从这里介绍到德国。当年主持这项工作的是浪漫派作家霍夫曼。1808年,他在这里谋到一份薪酬微薄的差事。

最早知道霍夫曼,是因为音乐舞台上不少剧目来自他的小说。演出最多的,是柴可夫斯基根据《胡桃夹子和老鼠王》改编的芭蕾舞剧。在巴黎,深得路易·波拿巴眷宠的奥芬巴赫则把《魔药》改写成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再有就是《葛佩丽娅》了。第一次看这出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演出单位是松山芭蕾舞团。那是中国资助的一个日本舞蹈团,专门从事中日友好宣传,同时在他们国家介绍一点《白毛女》之类的剧目。

《葛佩丽娅》是从短篇小说《沙人》移植的,讲一个从小受过刺激的大学生爱上教授制作的机械女孩。教授把发条驱动的机械人当成女儿。大学生从一个魔鬼式人物手里买了一只望远镜,用来偷看街对面的教授家。后来这个邪恶的光学仪器唤醒了他的心魔,还导致他的横死。小说流传到法国,被德里布改编成轻喜剧风格的芭蕾舞剧,多了一个大团圆结局,情节里还插进一些皮格马理翁式的噱头。听着是不是有点儿好莱坞?

P10-13

序言

编选有感

李静

一本书,说到底是对一些事的思量与记念。本书也不例外。

我本无权说出这句话,因我只是本书每篇文章的一个读者而已。读者岂有权利代陈作者的写作动机呢?

但若说这是一个读者对一本书的一句读后感,或许可以的。

在彼读者看来,这些思量与记念,或者轻轻的、隐隐的,或者沉沉的、历历的。

这些被思量与记念的事,或者巨大、粗砺,沉实地埋藏于地下;或者纤小、精微,透明地飘荡在空中。

总归各有各的钟情,或者各有各的无情。

总之各有各的来处,或者各有各的归宿。

总算它们能够摆在一起,彼此映现各自的面容。

这便是一本书的格外有趣或无趣之处。

除此之外,我再没有什么要对你说明的了。

2006年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中国随笔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8898
开本 32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