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文艺青年/清馨民国风
内容
编辑推荐

王丽华编的《致文艺青年》一书收选梁启超、胡适、周作人、刘半农、朱光潜、夏丏尊等近20位民国大师、作家、评论家谈文学的20多篇文章,既有对文学和文艺鉴赏理念的主张,有对新文学创作成就与问题的思考,更有对几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和创作心路历程的评鉴,还有多位作家创作经验的分享,是当今文艺青年难得见到的一本精选的有关文学创作的民国大师选文合辑。

内容推荐

“清馨民国风”丛书汇集散见于数百种民国时期出版物刊载的民国学人原创作品,围绕读书与修养、成长与见闻、做人与做事、生活与情趣,分不同主题编辑成册,分辑推出。所选作品具有叙事性和思想性;作者200多人,涵盖了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历史、传媒、政治、实业等诸多领域。

王丽华编的这本《致文艺青年》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梁启超、胡适等20位民国大师、作家、评论家谈文学的20多篇文章。

目录

什么是文学——答钱玄同/胡适

人的文学/周作人

文学的趣味/朱光潜

文学欣赏引论/胡云翼

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梁实秋

《现代中国小说选》序/赵景深

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散文/朱自清

最近的中国诗歌/孙俍工

徐志摩论——他的思想与艺术/穆木天

周作人论/许杰

《半农杂文》自序/刘半农

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郁达夫

写作的生活/巴金

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施蛰存

我对于文学的理解与经验/刘思慕

我投到文学圈里的初衷/白薇

我和散文/何其芳

我怎样与文学发生关系/叶紫

我的转变/孙俍工

追求艺术的苦闷/刘大杰

使我对文学发生兴趣的第一部书/赵家璧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

奔进的表情法/梁启超

论新感觉/夏丐尊

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陈西滢

试读章节

追求艺术的苦闷

刘大杰

我投考高师的时候,第一志愿是英语系,第二志愿是数学系,结果是进了中国文学系的。这原因也很怪,记得是考试完了以后的一两天,那位中国文学系的主任黄先生叫了我去,说我的国文成绩比英文、数学都好,何必不学中国文学呢?我当时只担心不能进那个不收学膳费的学堂,只要有机会进去,学什么也是可以的。于是便听了主任先生的话,进了中国文学系了。

入了高师,我仍是抱着学英语的志愿的。我当时除了几门中国文学的必修科以外,其余的钟点,几乎全是选的英语。教英文的先生一共有三位,两位是男,一位是女。男先生教《双城记》同文法,那位女先生姓王,教我们的短篇小说。王女士是一个新从美国回来的基督徒,对于学生们极其严格。在自修室里叫我们预备生字,上了课堂叫我们背。背不出来,她就当堂教训你一顿,弄得你面红耳赤,不好收场,有些女学生因此都不敢选她的课。

我得诚恳地感谢这位女先生,因为她,使我在英文上得了一点小小的根底,使我最幼稚地认识了外国的近代文学,使我对文学发生了兴趣。她当时用的课本,记得是从日本丸善书店买来的,四块钱一本,好像是《英美小说集》。那里面有司提芬生、哈提、霍桑、亚伦坡、澳亨利等人的作品。当时最合我的脾胃的,是哈提的多情多感的短篇小说。读的时候,在生字同文法上虽说都很费力,但我并不怕苦,仍是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因为国文系的功课比较轻松,听听讲,或是看看同学的笔记,考试起来也可以及格的,所以我当时很可以在英文上用点功夫。

当时和我同级的同学们,受了几位老先生的熏陶,正在埋头地研究文学、汉赋、《文心雕龙》、唐诗宋词等类的东西。我除了必修的功课以外,余下来的时间,欢喜读胡适之、鲁迅、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这几位先生的论文、创作和翻译。在那种环境里,显然我是一个新派。因为这一件事,主任先生很不满意我,曾叫我去教训过一顿的。

记得是进高师的第三年第二学期,郁达夫先生到学校里来教文学了。我那时正从家里逃婚出来,手中一文钱也没有,痛苦地寄居在学校里一间小房里,心里充满着说不出的压迫的情绪,好像非写出来不可似的。于是便把逃婚的事体作为骨干,写了一篇万把字长的似是而非的小说,那篇名是《桃林寺》。我送给达夫先生看,他说“还好的”,他立即拿起来写了一封介绍信,寄到《晨报》副刊了。十天以后,小说果然连续地登了出来,编辑先生寄来十二块钱,外附一页信,很客气地叫我以后常替《晨报》副刊写文章。

这对于我的精神,是一个多么重大的震撼呀!一个家无父母的赤贫的十九岁的青年,手中从没有过十块钱,这一次自己写的文章发表了,还寄来这多的钱,在精神上在物质上,感到了极大的兴奋与补助。我当时握着那封信,那张十二块钱的汇票,跑出跑进,真是流着欢喜之泪了。这种事体,对于一个未曾发表过文章的青年的鼓励是极大的。我于是又接连地写了几篇,这些东西,现在看来,真是浅薄得幼稚得可怜,就是自己,看了也要面红耳赤的,在当时,竟然承一个书局的好意,印成单行本了。到现在,销到了三万多本。可是,一有人提到这本书,我就流出羞愧之汗来,恨不得立刻把那本书的版子毁了它。然而,不可能,因为那本书在八年前,就以一百块钱卖给书店的主人了。

民国十四年的秋天,我带着渺茫的前途,带着青年的热情与冒险性,到了陌生的上海。同达夫先生同住在法租界吉祥路的一家小旅馆里。那旅馆真小得可怜,又没有光线,白天也是要开电灯的。一间小房里,开了两铺床,再也容不下身子。因此就常到郭沫若先生的家里去玩。郭先生极力鼓励我到日本去。他当时教了我几句简单的日语,告诉了我的路线,我从朋友那里弄了一百二十几块钱,便毫无目的毫无把握地跑到日本去了。

初到日本的时候,生活的穷苦是不待言的。三铺席的房子,一个月两块钱的房金,不知道留日的同学住过没有?白天里把桌椅搬进来,把被褥塞进壁橱里去,到了晚上,把桌椅送到门外去,拖出被来铺开睡觉。这样的生活,就整整地过了一年半。在那种环境里,除了读书以外,是没有什么事可以做的。就在这一年半里,我学了一点日文、英文,看书也方便得多了。

我在日本住了六年,好处是使我得了一点系统的世界的文学知识,使我深一层地认识了托尔斯泰、杜斯退益夫斯基、易卜生、佛洛贝尔、左拉、萧伯纳、惠德曼这些大文豪的思想、人格和作品。愈是读他们的作品,愈是爱他们,也愈是爱文学,想把自己的生命献给文学的决心,也就一天天地坚定了。

……

P258-261

序言

这本书中的几十篇文字,都曾刊载于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其中一些篇目,近二三十年中曾经从繁体字变为简体字,或多或少为今人所知;但更多的篇目,似乎一直以繁体字竖排的形式,掩隐在岁月的尘埃中,直到我们发现或找到它们,再把它们转换为简体字,以现在这套“清馨民国风”丛书为载体,呈献给当今的读者。

收入这套“清馨民国风”丛书的数百篇民国时期的文字,堪称历史影像,也可以说是情景回放。它们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是近200位民国学人的集中亮相,也是他们经历、思考与感悟的原味展示——围绕读书与修养、成长与见闻、做人与做事、生活与情趣,娓娓道来。透过这些文字,我们既可以领略众多民国学人迥然不同的个性风采,更可以感知那个时代教育、思想与文化生态的原貌。

策划、编选这样一套以民国原始素材为主体内容的丛书,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而今本套丛书即将分批陆续付梓,我们欣喜地发现,她已经有型、有范儿、有味道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本书收选的作品,有一部分仍处于版权保护期。由于原作品出版年代久远,且难以查找作者及其亲属的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我们未能事先一一征得权利人同意。敬请这些作者亲属见书后及时与我社联系,以便我社寄奉稿酬、寄赠样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文艺青年/清馨民国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胡适
译者
编者 王丽华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2527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3
出版时间 2016-09-01
首版时间 2016-09-01
印刷时间 201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8
CIP核字 2016163607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