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06中国散文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盛世多诗文。唐宋诗文流传千古。如今又逢盛世,举国上下心情舒畅。近年来散文创作日盛,有如千帆竞发、百花齐放,为年选提供了极好的基础,也为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增加了素材。《中国散文年选》由中国最权威的散文机构——中国散文学会主编。入选作品代表当年度中国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平。2006年卷《中国散文选》入选散文80余篇。这些作品涉及了这个年度大部分的新闻热点,观点新,思想新,角度新,语言表达新,有冲击力。这些作品在主流刊物上发表,反响较大,反映了2006年度中国散文的创作水平。

内容推荐

我们处在一个对话的时代。人与人、意识与意识、过去与现在、作者与文本、文本与读者、作者与读者都无不处在对话之中。这种对话使散文的多元共生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必然。本书《中国散文年选》2006年卷,收录了代表着本年度散文创作中的最高水平的作品,分为六大话题:精神姿势、爱到深处、滋味、公开又隐秘的村庄、人生几度秋凉、感觉。它为读者提供一个优秀的散文选本,使之一册在手,便能通览多篇给人以精神启迪和审美享受的精彩华章。

目录

李晓虹◇序

精神姿势

王开岭◇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林非◇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

周国平◇我对女性只有深深的感恩

——《永恒之女性》序

张汝伦◇生命与读书

——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余秋雨◇中年人最怕的是失去方寸

李国文◇读树

池莉◇生命是用来挥霍的

刘翔◇成名之累

李蔚红◇我的太阳

张大威◇夜肤之香

曾明了◇忠诚于自己的漂泊

阿海◇门里门外

闫文盛◇些许旧时光

谢连波◇谁有资格嘲讽笼外鸟

爱到深处

王安忆◇今夜星光灿烂

吴冠中◇他和她

聂华苓◇我家的彩虹

张海迪◇我给妈妈画衣裳

王兆胜◇父爱深深深几许

姚明◇生活不只是篮球,还有叶莉

郝卫宁◇爱到深处

康启昌◇一对蓝色的宝瓶

郭文斌◇儿子如书

李登建◇父亲的华屋情结

谭里和◇走过阴霾

刁肇华◇绝望的亲情

刘艳琴◇来生便嫁苏东坡

滋 味

贾平凹◇看世界杯足球赛(节选)

铁凝◇车轮滚滚

黄集伟◇恬关与刻毒

韩小蕙◇什刹海滋味

何立伟◇平静是叫热闹打破的

从维熙◇独饮

梅洁◇风中的芦苇

陈染◇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潘向黎◇好的东西,都是不变的

朱以撒◇低语

王晓莉◇站台

白岩松◇家在途中

熊育群◇脸

星竹◇这就是生活

林夕◇第五只轮胎

公开又隐秘的村庄

韩少功◇夜晚

王十月◇寻亲记

刘家科◇任何生命都是不能随意忽略的

梁晓声◇在西线的列车上

乔叶◇这满山的山花啊

夏榆◇我目击了关感从一个村庄的消失

谢宗玉◇遍地药香

郭红◇我不知道我知道

李雪峰◇回家的花朵

阿贝尔◇我的公开又隐秘的乡村

蒋新◇摇曳在血中的红叶

周 伟◇乙酉清明还乡见闻(节选)

刘志成◇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人生几度秋凉

王充闾◇人生几度秋凉

石英◇寂寞:大泽乡的土台

易中天◇生子当如孙仲谋

乔忠延◇伶魂

凌鹰◇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

李木生◇唐朝,那朵自由之花

张承志◇秋华与冬雪

周明◇隐隐青山见故乡

阎 纲◇怨也向阳 念也向阳

——那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五·七干校

冯骥才◇我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朱大可◇1967年的鸡血传奇

——记忆的红皮书

黄永玉◇黄裳浅识

桑麻◇1992年的暴力

何 申◇我在大山里的日子

感  觉

马力◇爱丁堡的雨打湿我的感觉

雷抒雁◇彩色的荒漠

毅剑◇一条河说断就断了

肖风◇庞贝废墟随想

翟永明◇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

鲍尔吉·原野◇大地(节选)

王宗仁◇藏羚羊和鸟有故事,兵也有故事

丹增◇鸟儿飞过

郭保林◇天堂之水天上来

张宇航◇雪胡同(外四章) 

詹克明◇绿梅

宁明◇大海有多高

雷平阳◇西凉山的九十九朵白云

夏歌◇秋叶

陈启文◇致无尽的岁月

——写在南通博物苑

王族◇藏北的事情(长篇节选)

试读章节

中年人最怕的是失去方寸

余秋雨

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的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人类最爱歌颂和赞美的是初恋,但在那个说不清算是少年还是青年的年岁,连自己是谁还没有搞清,怎能完成一种关及终身的情感选择?因此,那种选择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而人类明知如此却不吝赞美,赞美那种因为不正确而必然导致的两相糟践;在这种赞美和糟践中,人们会渐渐成熟,结识各种异性,而大抵在中年,终于会发现那个“唯一”的出现。但这种发现多半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肩上压着无法卸除的重担,再准确的发现往往也无法实现。既然无法实现,就不要太在乎发现,即使是“唯一”也只能淡然颔首、随手挥别。此间情景,只要能平静地表述出来,也已经是人类对自身的嘲谑。

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老人歌颂青年时代,大多着眼于青年时代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他们忘了,这种可能性落实在具体个人身上,往往是窄路一条。错选了一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说起来青年人日子还长,还可不断地重新选择,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是由种种社会关系和客观条件限定在那里,重新选择的自由度并不是很大。“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处处发生,只不过多数失足看起来不像失足而已。

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稳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如果刻苦数年,居然从脚下扎下根去,与世界的整体血脉相连,那也就使自己单薄的生命接通了人类。应该为这种接通而惊喜,试想区区五尺之躯,接通于千年之前,接通于万里之外,正是这种接通使自己领略崇高,问津壮丽,体验多元,哪能值得骤然变脸,扯断这些接通,不分青红皂白,你死我活地批判起来?这种谦然安然的生态,也可免除青春生命的无谓浪费,让青年人有可能欢天喜地地活得像青年。

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于是,青年时代的多元体验也就有了明确的定位和选择。

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我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人生状态,既有很大的幅度,又有很大的弹性。

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原载《羊城晚报》2006年1月29日)

P20-22

序言

在散文的汪洋中寻找精神之光

李晓虹

《中国散文年选》从2001年开始,已经连续做了六年。在年复一年的阅读选择中,最真实最深切地按动着散文的脉搏,体会着社会变化在散文演进中的投影。如果说,上世纪最后的十年间,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报刊业的激增等因素给散文带来发展契机,使之走出低谷,逐渐升温的话,那么,近年来,散文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形成燎原之势。从专门的散文刊物到综合类的纯文学刊物,再到报纸副刊,散文拥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相比的丰富版面和发展势头。

2006年,最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博客的流行带给散文的巨大影响。作为个人网络日志的博客在中国兴起仅仅只有三四年的时间,但在最近的统计资料中,它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千三百多万。博客是私人空间,人们在这里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书写生活,表达感情,其中相当多的博文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散文。博客写作的流行使散文的空间无限地扩大了。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散文写作。它打破了地域的行业的限制,越过了评审环节,给每一个跃跃欲试的人提供了成就文学梦想的可能性。从影视名星到房产大亨,从中学生到退休职工,无论是生活在底层的草根们,还是风光在各种公众场合的大腕名星,凡是想要用文字传达内心感受的人都纷纷参与进来,在点击率和跟帖中满足着交流的愿望。这样的写作平台完全解构了话语霸权,调动了创作激情,给思想提供了天地,给文字提供了共享的机会。散文真正成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之花,在中国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尽情开放。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进入泛散文时代。

但是,自由即是难题,最自由的亦是最难选择最难把握的。在这样一个散文泛化的时代,我们已经很难再用数量来支撑对散文的信心。

如果说,每年的编辑过程都是一种大海捞针似的艰难选择,都要穿过大量平庸之作带来的精神疲劳,而寻找让人眼睛一亮的艺术精品;都要尽量远离人际关系带来的纷扰,而努力保持一份相对独立的精神立场;都要在坚守艺术水准中努力保持选本的质量。那么,今年,在全民散文写作的情势之下,阅读和选择成为更大的难题。

是的,阅读过程充满困惑:在散文的狂欢中,人声鼎沸,鱼龙混杂,一片汪洋。真正的佳作在哪里?如何与那些优秀的作家相遇?我只能在网上漫游,在各种文学杂志和副刊中寻觅。阅读有时成为苦役,没有了茗香缭绕的休闲式的愉悦,也难以解决自身的精神困惑,常常,阅读几乎被大量平庸之作带入黑暗,成了一种泥淖中的挣扎。

支撑读下去的理由绝不仅止于完成这件事情,如果那样,找一些熟悉的名家约稿,再加上几个关系稿,纂成一本书并不是难事。但我执拗地把编书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寻找。在物欲膨胀而精神萎缩的时代,寻找那些精神上的跋涉者。海德格尔曾经把后现代社会描述成“技术的白昼和精神的长夜”,他认为这是“贫乏的时代”,并且引用荷尔多林的一句诗提问:“在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他希望“用诗聚集诗的本性”,为这个精神被遮蔽的时代去除遮蔽,仰望精神之光。

在茫茫散文之海中寻找精神之光,成为阅读下去,编辑出来的最重要的理由。

尽管打眼望去,汩汩流淌的物欲控制着许多人的行为和思想,但仍旧有人保有一份沉静,用温暖和爱的眼神注视人生的困苦和悲凉;尽管思想的缺席和思维的平面化使许多人在精神上迷失,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但仍然有人在追问人生意义,渴望精神超越;尽管有着几千年传承的优美文字已经被一些恶搞任意践踏,但仍旧有人怀着对文学的虔敬之心,以关为美,努力创造。编选者的责任就是阅读、思考、寻找。

阅读逐渐变得温暖,在散文的汪洋中,寻找诗性。尽管这种寻找有点像西西弗反复推石头上山的动作,显得有些愚钝,有些费力不讨好,甚至有些荒谬。但谁能说西西弗内心没有快乐,没有骄傲?他是在困境中坚持,在朝着山顶所做的努力当中充实自己的灵魂。当我从那些文字的背后感觉到一个个真诚的心灵,当我想象有许许多多的读者也正在寻找这些心灵,希望和作者倾秘交流,在阅读中满足内心的艺术渴求,我就深感到作为编选者的阅读远不仅属于个人,也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搭建一个心灵沟通的桥梁。

于是,在寻找中越来越明确了选择的方向:

选择那些穿透生活,诗意地关爱这个世界,对人类的堕落表现出精神焦灼,对人的神圣性进行深入思索的作品。比如对星空的尊重和仰望,对于平等自由的思索,关于女人,关于读书,关于漂泊,关于白天和夜晚……

选择那些关心底层,对民间疾苦怀有深切同情的作品:光棍的精神苦闷和爱的理想,民工列车上的酸甜苦辣,正在荒芜着的乡村,城市打工者的悲剧性生存……而这一切,正是需要我们深情关注却又为多少过着奢华生活的人们所视而不见的啊!

选择那些回溯历史,立足当下,又向未来展开的作品。近年来,一些历史题材的散文一直受到质疑,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中生命关怀、现代意识的缺席,一些作者往往只停留在历史资料的复述上,而没有触及资料之后的生命难题。于是,寻找那些具有人性深度和反省意味的作品,成了本书编选者的自觉追求。少帅传奇而耐人寻味的一生,农民起义失败的缘由,伶人灵魂深处的苦痛与灵魂的闪光,五七干校、鸡血传奇,计划生育……无论是我们亲历的还是间接了解的历史,都是作者的内心向外伸延的途径,成为我们当代人思索的起点。

选择那些最个人化的,以个人体验为基础的真情满蕴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有鲜活的生命在场,有行动的力量:打工者探望亲人在门外苦等几小时却无法相见的痛苦和无助,著名运动员在赛场之外一份感人的爱情,飞行员在蓝天上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历险……在这些职业作家的笔无法到达的地方,有着源于生活自身的艺术力量。

选择那些对生活的细小经验不是随意地擦肩而过,而是用心灵撞击,抓住感觉,独特表现的作品。比如看世界杯,游什刹海,开车的体验……比如爱丁堡的雨,庞贝的古城,大漠深处生命的跃动……有趣,有意思,耐人品味。

选择那些表现人生真情,化解冷漠的作品。真情永远动人。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在压力不断增加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会从心底产生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渴望。人生的一次性决定了表现自身情感经历的作品不可重复,作者把心灵中最柔软也最浓缩的喜怒哀伤与读者共享,在读者心中唤醒一份感情,一份渴望!

当把这些作品汇聚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精神的艺术的合力。于是,我再次想起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诗人何为?诗人使人达到诗意的存在。

2006年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06中国散文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晓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8614
开本 32开
页数 4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