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法学方法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德国有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法学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二十世纪靠前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和方法论。 内容推荐 《法学方法论》是德国有名法学家卡尔·拉伦茨的一部重要著作,亦是法学理论方面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介绍了十九世纪初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德国的法学理论及方法论。台湾地区地区学者陈爱娥女士所译的这版为节略后的学生版,目的是使读者能够从著者宏大的叙述中辨析源流,迅速获得德国法学理论及方法论的印象和梗概。 正如第五版的“法学方法论”,六版也是以节略的“学生版”来发行的。节略的部分是论及历史、批判性部分的前四章,其主要处理十九世纪初到一次大战结束之间,德国的法律理论及方法论。缩简后的陈述始于介绍本世纪初的利益法学及评价法学。该章及继其之后的体系性部分,则未加变更的进入学生版中。 德国法学中的自明之理及其方法论上的进行方式,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植基于19世纪的学术上,例如萨维尼,耶林及其后继者的理论。因此,对于深入理解(包括今日的)方法论上的努力者而言,其仍是不可或缺的。学生版主要是为了满足下述读者的要求:他们希望能比较迅速地获得一个梗概,因此有可能被远远“绕道”到19世纪的《法学方法论》篇幅所惊退。全文版及学生版都各有其购买者,由此显示,对两者的需求都存在。 目录 学生版序 《法学方法论》导读——代译序 引论 章 现代方法上的论辩 节 由“利益法学”到“评价法学” 第二节 关于超越法律之评价标准的问题 第三节 规范的内涵及事实的结构 第四节 寻求正当的个案裁判 第五节 类观点学与论证程序 第六节 法律拘束与涵摄模型 第七节 关于体系的问题 第八节 法哲学上关于正义的讨论 第二章 导论:法学的一般特征 节 法的表现方式及研究此等方式的学科 第二节 作为规范科学的法学、规范性陈述的语言 第三节 作为“理解的”学问之法学 第四节 法学中的价值导向思考 第五节 法学对于法律实务的意义 第六节 法学在知识上的贡献 第七节 方法论作为法学在诠释上的自我反省 第三章 法条的理论 节 法条的逻辑结构 第二节 不完全法条 第三节 法条作为规整的组成部分 第四节 多数法条或规整的相会(竞合) 第五节 法律适用的逻辑模式 第四章 案件事实的形成及其法律判断 节 作为事件及作为陈述的案件事实 第二节 选择形成案件事实之基础的法条 第三节 必要的判断 第四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五节 实际发生的案件事实 第五章 法律的解释 节 解释的任务 第二节 解释的标准 第三节 影响解释的因素 第四节 若干解释的特殊问题 第六章 法官从事法的续造之方法 节 法官的法的续造??解释的赓续 第二节 法律漏洞的填补(法律内的法的续造) 第三节 借“法益衡量”解决原则冲突及规范冲突 第四节 超越法律计划之外的法的续造(超越法律的法的续造) 第五节 “判决先例”对形成“法官法”的意义 第七章 法学中概念及体系的形成 节 外部的体系(或称抽象概念式的体系) 第二节 类型及类型系列 第三节 “内部的”体系 简写表 文献详目 中德词汇对照表 人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学方法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卡尔·拉伦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372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03-09-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4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