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著作权治理创新/法学研究文从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丰硕的前人研究成果和真实的现实问题为源头,通过对文化产业的创新进行深入分析,聚焦作品独创性和视听作品权属制度等核心问题,对我国《著作权法》修改的重要规则与修补给出建设性意见。本书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视角,检视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通过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为完善著作权相关制度,保障著作权权利人及相关主体合法权益,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提出了客观、可操作、切合时宜的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张祥志,1987年生,博士、教授,现任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学系专任教师、知识产权法和民商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西)基地主任。兼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知识产权政策与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理事、第十一届江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江西省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八五”普法讲师团成员等职。曾获得江西省“双千计划”人才、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优秀志愿服务个人等称号或荣誉。 目录 第一篇 文献与问题 第一章 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与著作权体系创新的研究谱系 一、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学理坐标 (一)文化产业供给侧现状研探——洞察改革之缘由 (二)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探求——摸索改革之方法 二、文化产业与著作权体系的关联图景 (一)域外:最优、次优、阻碍梯度下的关联 (二)国内:关系、作用、制度维度下的关联 三、著作权之制度创新的理论格局 (一)关注著作权制度的新面向、新趋势 (二)聚焦新技术、新业态的著作权应对 (三)围绕第三次修法的新规则、新问题 第二章 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视阈下著作权制度检视 一、检视基础之逻辑关联 (一)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二)著作权制度与文化产业关系 二、检视对象之制度概貌 (一)确权制度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变迁 (二)授权制度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变迁 (三)侵权救济制度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的变迁 三、检视标准之产业需求 (一)产业创造端:“内容为王”与“供给革新” (二)产业市场端:“交易便捷”与“海量授权” (三)产业环境端:“严、大、快、同”保护需求 四、检视结论之制度评价 (一)确权“激励性”的进步与不足 (二)授权“市场化”的创新与保守 (三)保护“系统化与衔接性”的前进与踌躇 五、检视目标之制度改良 (一)以激励“高质量创造”为确权制度目标 (二)以构建“多维信任格局”为授权制度价值 (三)以营造“系统性保护态势”为侵权救济制度宗旨 第二篇 确权制度与机制 第三篇 授权制度与机制 第四篇 侵权救济制度与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著作权治理创新/法学研究文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祥志//魏建萍//张广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8633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9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23-07-01 |
首版时间 | 2023-07-01 |
印刷时间 | 202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88 |
CIP核字 | 2023001863 |
中图分类号 | G1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7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