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9次崛起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没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非洲大陆恐怕至今还是老样子:长颈鹿、非洲象、羚羊和狮子之间继续玩着他们永远的游戏,非洲土著继续跳着他们节奏强烈的篝火舞蹈,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日出和日落;我们这个东方世界也可能继续在帝国的太阳下一如既往地过日子,当英国人的战舰出现在我们的海岸线上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第9次崛起》带你反思大历史,积蓄大智慧;探索新路径,谏言新未来。

内容推荐

中华文明亘古流传5000年,只有潮起潮落,从没断过烟火。中国是唯一拥有八次崛起史的大国,它的第九次崛起就在我们眼前。

历史的马蹄声仍在向前奔袭,它的悲壮在于:在死亡的边缘崛起,在崛起的巅峰死亡。我们在剖析大国衰败的时候,往往把病灶归咎于“他杀”,而不是“自杀”。汤因比说:“外部敌人的最大作用,只能是在一个社会自杀还没有断气的时候给它最后一击。”

几次衰败的民族基因何在?西方阴谋家到底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第9次崛起:大变局下的历史忧思与时代强音》以纵向视角,审视中国历史的前八次崛起,一边解说朝代兴亡周期,一边反思衰败和愚昧,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大胆展望中国未来的大目标和大智慧。

目录

前言 华人的势力

上篇 前八次崛起,为何盛极而衰?

 第一章 第一次崛起:自己人和自己人玩

立鼎青铜

有鼎无兵的悲剧

 第二章 第二次崛起:大一统的开始

秦强,秦殇

汉武帝玩出了官本位

仁义礼智信成了一种规则

 第三章 第三次崛起:早衰的晋帝国

前秦倒像个男人。可惜志大才疏

一个家族都阳痿

 第四章 第四次崛起:好皇帝,好班子,造就盛唐时代

隋炀帝和秦始皇是难兄难弟

唐再盛也跳不出历史游戏圈

 第五章 第五次崛起:边读宋史边叹息

有钱有兵。但一打就败

鹬蚌相争。蒙古得利

 第六章 第六次崛起:开历史倒车的蒙元帝国

蒙元也有辉煌的一面

蒙古皇帝蔑视汉文化

 第七章 第七次崛起:本应称霸世界的明帝国

宦官作乱

大明本应称霸世界

 第八章 第八次崛起:清朝十二帝没有一个不是贤君

落幕前的光辉

不过是一个梳辫子的明朝

贪污与吸毒就像是嫖客与妓女

下篇 第九次崛起,怎么崛起?

 第九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一)

汉武帝之罪

皇帝需要的是忠诚和愚蠢

调戏历史,被历史调戏

 第十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二)

明帝国时期的倭寇进化成后来的日寇

郑和到底在玩什么?

张居正死得很难看

 第十一章 再次崛起前的历史反思(三)

有两种大国。一种僵而不死,一种临死求变

我们现在是诸侯之一

滚雪球般的历史大循环

不能再靠生孩子扩张了

 第十二章 第九次崛起:不能再抄袭历史

我们的大目标

总要相信一个党

“中国模式”好得很

输出我们的“颜色革命”

 第十三章 第九次崛起:该出手时就出手

靖国神社并不可怕

我们也要“持剑经商”

当心美国的新阴谋

我们的盟友

试读章节

人都有一个家,这个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家园。国家也一样,首先得有一方土地,中国就有这么一个传统的地域。这个地域的范畴就是大海、高山、沙漠环绕的一个广大区域,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阿尔泰山和喜马拉雅山,北面是戈壁和草原,南面是云贵高原,就是这么一个范围。而有的家园是开放的,有的家园则是封闭的,就像伽利略设想的船一样,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在这个范围里,从文明出现一直到鸦片战争,始终就是中国人自己和自己在玩。这里有一个"中国本部"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所属土地,这是中国的发源地。其实很多国家也都有"本部",如俄罗斯的本部就是莫斯科大公国,英国的本部是英格兰,美国的本部是十三州,德国的本部是普鲁士。在这个"本部"之外很多国家都会扩展,这和侵略不是一回事,这是一种历史的扩展--有的国家的扩展史中充满了血腥和侵略,比如美国和俄罗斯;有的国家的扩展则是历史自然的延伸,比如中国。

古代的中国主要是指中原,但这已经是第二次扩展之后的中国,中国最初的本部只有黄河中下游的一块土地,面积也就大约三四万平方公里,经过夏商两代1000多年的缓慢扩展,到了周朝建立之时已经东到大海、西到青藏高原、北到后来的长城一带、南到广东广西,也就是大体相当于北宋时期的地域。

首先从地理入手,是因为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根本生存环境,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国有什么样的矛盾,而这又决定了中国会有些什么样的文明。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地理环境决定论者。

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也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不过这三者还有分歧。孟德斯鸠用启蒙思想的原始办法分析说,地理环境先决定了人的性格气质,然后再通过性格气质决定了这群人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黑格尔是先按照地理类型分为三个地理环境,即高原草原、大平原、海岸地带,不同地带的人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方式,总体来说,黑格尔比孟德斯鸠想得要多、要深;而马克思,就是把地理环境当做一个人类生活的要素了。我还是对黑格尔的说法比较赞同,中国有句话叫做"因地制宜",首先就有一个地理条件的限制,这就形成了一个框架,你要发展,就必须在这个框架内,比如,长城以北是传统的游牧部落地域,你偏要在这地方发展农耕文明,那根本不可能;长城以南是传统的农耕地区,你偏要改造成牧场,那不就是在破坏农业基础吗?

从地理上说,历史是有宿命论的。

中国为什么形成了单一的农业经济?小农思想为什么一直流行?这些都有一个地理元素,其实这和一个世界性问题有着同一个答案,为什么非洲除了埃及以外其他的地区都长期处在石器时代?为什么西方殖民者抵达美洲的时候,美洲也是处在石器时代,只不过要比非洲的石器时代发达得多得多,但就是一个轮子也造不出来,为什么?因为地理让这些地区相互隔绝,它们在西方人到来之前都处在一个自己的世界里。非洲、美洲资源丰富,竞争程度很低,东方竞争程度和西方差不多,但比较而言,东方是封闭的,西方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开放的竞争进化得更快,封闭的竞争进化得较慢。所以,西方虽然在16世纪时在经济规模、帝国规模、人口规模上还没有超过中国,但其竞争的内核早已超过了东方。以计算机作比喻,在16世纪,西方已经是386了,东方还是286;17世纪,西方已经是486了,东方可能还是286;结果18-19世纪西方科学大发展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果中国还是286,顶多就是清朝规模比明朝扩大了些,这个时候当英国舰队打上门来的时候,胜负岂不是早成定论了吗?

也就是说,由于地理因素,在中国范围内就存在两种基本的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由此也就种下了两种发展模式的矛盾,确切点说,这是一个对立统一矛盾。

游牧民族有地盘概念,但没有领土概念;相反,农耕民族有着强烈的领土概念,因为耕种需要相对稳定的土地资源,而游牧需要的则是水草,不是固定土地。农耕文明为此死守每一寸土地,游牧文明则经常数百公里、数千公里地游动;农耕文明是守地获利,游牧文明则是逐利而行,两者演化的结果就是:一个要造长城保护家园,一个就要跃马扬鞭进行劫掠。这就是地理给我们定下的基调,决定了中国历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P6-8

序言

前言 华人的势力

如果没有欧洲殖民者的入侵,非洲大陆恐怕至今还是老样子:长颈鹿、非洲象、羚羊和狮子之间继续玩着他们永远的游戏,非洲土著继续跳着他们节奏强烈的篝火舞蹈,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日出和日落;我们这个东方世界也可能继续在帝国的太阳下一如既往地过日子,当英国人的战舰出现在我们的海岸线上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凭着自己对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兴趣,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以一个平民的角度和切实感受,品味着中国这30多年的变迁--这是一个过程,从迷茫、怀疑和财富崇拜到今天的成熟、冷静。改革虽然仍在继续,这种成熟、冷静、执著已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积极因素,中国越来越善于运用她的智慧、力量和财富,很多人也从最初的迷茫和怀疑转而认为中国是可以信任的。

在进入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中国现在处在一个转型时期,这不仅仅是指经济转型,也是指文明的大转型。

马克思主义解读的是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而不是中国传统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工业经济运行导致的阶级矛盾,而传统中国是统治治理导致的行业矛盾。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本来就是两种文明,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对,因此,中国实际上存在两种矛盾:一种是传统统治中形成的固有矛盾,一种是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冲突带来的矛盾,我们这场改革必须要解决这两大矛盾才能实现跃升,成为一个引领世界的新文明。

季羡林说,东方现代化过程就是逐渐克服封建思想的过程,一直到现在还不能说,东方的封建思想残余已经克服净光。我们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多缺陷,这已经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中,这有好处,也有坏处。

在东南亚各国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那就是当地华人势力。尽管在东南亚各国中,华人的人口比例不高,但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这样的地区,华人控制的资本则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有的国家,华人资本甚至在其国家资本中占有高达70%的比例。一般来说,这对政治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力--如果说以色列能在中东生存,那是因为美国人的钱掌握在犹太人手里。因而外界很担心,中国是不是将要借助华人资本的影响力来左右东盟的政策趋向呢?可想而知,那时中国人拥有的力量该是多么的强大。这是历史传统给我们的好处,我们这个民族勤劳、朴实,因而更易成功。

如果要确定我们的大政治,就必须先要了解美国这位“老大”在想些什么,这样才能对“老二”、“老三”、“老四”说说美国的坏话,这又是现实国际政治给我们的环境,我们不得不面对美国霸权主义,因此我们只能在博弈中崛起。但我们的文明中又有很多束缚我们的东西,比如儒家学说,这又是历史给我们的坏处。

其实人就是要“斗”才能前进,才能变得更聪明,才能不断从低级文明进化到高级文明,这也就是人性,这条古老的法则仍然是今天的国际关系准则。

研究历史,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改变现在、预测未来。

在一本名为《我们的宇宙栖息地》的书中说到:“我们原来认为不因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的基本法则,事实上可能只是我们宇宙中的‘地方法’,而且这种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大。现在我们逐渐发现,宇宙比我们原来认为的还要奇异。”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时候历史就是在某个偶然的瞬间改变,甚至会大角度转向,但是有时候又会发现某一个民族或者国家似乎存在一条固有的轨道,它始终在沿着这条轨道运行,直到某一个外力介入才会发生改变。就如同宇宙同样需要精确的平衡一样:像太阳这个恒星上的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比率,只有在恰好有0.7%的氢元素被转换成了恒星的光芒,并在地球这样的空间中,才会形成生命。“只要这一比率出现任何微小变化,碳和其他基本的生命元素就永远不会形成了。”历史有它的精妙之处,马丁·路德、俾斯麦、威廉一世和希特勒四个人奠定了现代欧洲大陆的基本格局,而欧洲又是世界舞台的中心,可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影响深远。但欧洲的崛起又是必然的,因为15世纪的欧洲太贫困,欧洲人急需向外发展。

有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也有人认为是英雄造时势。有人认为没有第一个拿破仑也会有第二个拿破仑,但别忘了必须要有一个拿破仑。所以我觉得是这两者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历史。我觉得,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召唤英雄的时代--崛起已成定势,只待俾斯麦、拿破仑那样的人物。

这本书中我提到了“基地三部曲”的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有一个获取灵感的手法,那就是随便打开一本书,然后看到什么就自由联想什么,当看到他是如此描述自己获取灵感的方式的时候,我竟然有点激动,因为我也是这样,几乎一模一样。以前,当别人问我怎么会有那么多灵感、想法的时候,我还不好意思告诉他,其实我就是由一个任意的点开始,天马行空地联想出来一大堆的想法的,因为我觉得这样很不严肃,尤其是在讨论一些历史问题、国家大事、民族大义之类很严肃的问题的时候,我不应该是这样胡思乱想出来的。就是这本书,其实也是这样胡思乱想出来的,不过就是想了很多年,再加上一些逻辑串联,就成了。不过,别指望我会道歉,以前不会,现在有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垫底,我更不会道歉,因为我觉得我胡说八道得还是有点道理的。

何谓真理?亚里士多德:“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就是假的;凡以是为是,不是为不是者就是真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9次崛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海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26321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0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