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成语中的佛学智慧(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昙花一现"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乍现乍逝,难得一见,出现的时间短暂。您知道成语中的"昙花"究竟是种什么样的花吗?……本书是一本浅显的有关佛教成语的书,短小精悍的慧缘成语,为您讲述人生道理,开示佛学智慧。

目录

前言/1

一、学识修养

表里不一/3

唯我独尊/5

百尺竿头/7

心猿意马/10

辩才无碍/12

一尘不染/14

半路出家/16

一门深入/19

晨钟暮鼓/21

七手八脚/24

打成一片/26

醍醐灌顶/29

六根清净/31

安身立命/33

盲人摸象/35

宝山空回/37

磨砖成镜/39

抛砖引玉/41

五体投地/43

临时抱佛脚/45

二、道德情操

背恩负义/49

大慈大悲/51

聚沙成塔/53

立雪断臂/55

舍宝救人/58

香象渡河/60

降魔成道/65

只履西归/68

借花献佛/70

天女散花/72

救人一命/74

功德圆满/77

邪魔外道/79

心到佛知/82

人中狮子/84

闻声悟遭/86

勇猛精进/88

神通广大/91

泥菩萨过河/91

三、为人处世

对牛弹琴/95

认贼为子/97

香花供养/100

心心相印/102

一瓣心香105

怍茧自缚/107

为国雪耻/110

天花乱坠/112

刀山剑树/115

拣佛烧香/117

皆大欢喜/120

度驴度马/122

一刀两断/125

龙蛇混杂/127

一厢情愿/130

无事不登三宝殿/132

不看僧面看佛面/135

解铃还需系铃人/137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139

四、警策规劝

害人害己/143

祸国殃民/143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146

清规戒律/148

情欲难伏/150

十恶五逆/152

十字街头/154

伪善之盗/156

现身说法/159

一日不作/164

欲为祸源/166

知法犯法/169

自作自受/171

身败名裂/174

饥狼守斋/176

森罗万象/179

当头棒喝/181

劳门左道/184

苦海无边/186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189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91

五、智慧人生

独具只眼/197

本来面目/197

龟毛兔角/199

恨不识宝/202

盲龟浮木/204

拈花微笑/207

四大皆空/212

生老病死/214

镜花水月/217

水中捞月/219

顽石点头/222

一丝不挂/224

煮砂成饭/227

自由自在/229

虎溪三笑/231

骑牛觅牛/233

三生有幸/236

说食数宝/238

以影为实/241

粉身碎骨/243

超凡人圣/245)

不二法门 /247

佛头着粪/249

冷暖自知 /251

看破红尘/253

在劫难逃/255

因祸得福/257

空中楼阁/259

昙花一现/261

平常心是道/263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265

试读章节

表里不一

表里不一与“言行不一”词义很近似。

【出处简介】

出自《杂譬喻经》,与伪善之盗同出于一个典故。

【词义解释】

1.用来形容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心里所想和外表所做并不符合的人。

2.在佛教用语中是比喻那些内心根本无诚心修道,但是表面却装得很虔诚样子的修行之人。为的只是要得到今世的利益,而舍弃修行悟道的正业。

【典故举例】

1.《憨山大师费闲歌》中有这样的诗句:“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只讲究形式上的念佛,而心里却想着其他的事情,静不下心来,这样表里不一的举动,就算是喊破喉咙也是没用的。

2.《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中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的兵部尚书是李林甫。此人的内心、性情和他的表面上所反映出来的态度完全是南辕北辙。时间长了,人家就发现了他是一个伪善的小人。像李林甫那样的人其实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他表里不一,一不小心的话,很快便会因为得罪他而受到其迫害。

【人生道理】

我们在与人交往之中,切不可表里不一,须大方得体、诚以待人,这样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善待他人。

【佛学智慧】

口不对心、表里不一,这种不诚信的做法,骗得了世人,难道连佛菩萨也骗得了?佛祖慈悲,因缘善恶,自有了断之果,真唯识量,一切皆在不言中。

唯我独尊

只有三界导师才能用这个词,是佛家的专用词。

【出处简介】

出自《修行本起经·菩萨降身品》:“夫人攀树枝,(太子)便从右胁生堕地。行七步,举手而言: ‘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词义解释】

1.形容人极端自高自大,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了不起的。

2.原为佛教用语,本用来称颂释迦牟尼是最高贵和最伟大的;后也用来比喻佛法无所不在,乃是最伟大和尊崇的。

【典故举例】

1.据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记载,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约公元前六一零——公元前五一八年)的王子。其母摩耶夫人夜梦白象人体而有孕,第二年在一棵菩提树下自左肋诞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即是后来悟道成佛的释迦牟尼。他诞生时,天降祥瑞和种种奇异。他一出生就会说话,不用人扶持就能行走。他走了七步,步步都生莲花,有九条龙盘旋佑护其上,喷水沐浴其身,这就是有名的“九龙灌顶”故事。他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做狮子吼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2.据《碧岩录》记载:“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这里,赵州回答“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用法身遍在来暗示修禅者的心中不可有拣择——即不要有执著心和分别念。

3.元代无名氏的《连环记·第一折》中写道:“孤家看来,朝里朝外,唯我独尊,若要举事之时,哪一个敢道个不字儿”,是用这一成语来表明了睥睨天下的霸气。

【人生道理】

为人处世时,我们应该自尊而不自傲、自重而不自大,因为过于自高自大的结果是使自己难以得到进步,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佛学智慧】

1.不入佛门,不知佛法之尊;不入佛境,不知佛身遍在。

2.千万记住,尤其是学佛的人要记住,这是佛的专用语,唯三界导师——佛才能用。他人如自己说着玩也就罢了,正式场合,当众自诩;一但口出,成大妄语!

3.那是不是这个词就不能用呢?只有两种情况可以:一是你也成佛之时;二是“中魔”时或者就是魔!P3-6

序言

1981年的秋天,我到九华山旅游。那时,改革开放不久,进山游玩的人不多;山上寺庙在“文革”中也多有破坏,许多地方还在修复之中;整座山林,寂寥中透着几许萌动。我那时对佛学知识的了解,少得可怜,只知道九华山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到了山上才知道这里还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记得是在百岁宫(九华山一处著名寺庙),碰见一位僧人,年龄约在四十岁左右,他问我:“客人从哪里来?”我说:“从北京来。”僧又问:“来此有何事?”我答:“来游玩,没有什么事。”僧说:“北京到此,路不近啊。”我说: “还可以,坐火车,不算远。”一问一答,终未说到点子。僧看我愚痴,不再答理我。从那以后,又过了九年,才有幸看到佛书,明白了些道理,并时时想起当年在九华山的一幕。心生大惭愧,什么叫当面错过,此之谓也!

在本书中有一句成语:盲龟浮木。讲得是:茫茫大海之中,一只盲了双目的海龟,漂啊漂,不知过了多少年,终于有一天,碰到了一块也在水中不知漂浮了多久的木板,而恰巧这块木板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圆洞,而海龟就不偏不斜地从木板上的圆洞中探出了脑袋。大家想想看,像盲龟浮木这种事,其概率能有几何?!这真是“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啊。我们现在到书店去,可以轻易地看到佛书;也可以很容易地到各个寺庙去瞻礼;可曾想过,在久远的生命长河中,这样的机会能有几次?!如果认识不到这点的话,是不是很像可怜的海龟,瞎着双眼,在茫茫大海中漂浮,不知其命运的终点在何处!

大德高僧告诉我们:一切文字都不是“第一义”;我们只能借助文字,来找到道路,并因此而到达彼岸。五祖弘忍大师在送慧能上路时,慧能对师傅说:未悟时,师傅度我;悟后,自己度自己;然后拜别而去。本书是一本浅显的有关佛教成语的书;如果读者能从中悟出些人生的道理。并因此能引起对佛学知识的渴求,即大大超过了撰写本书的目的。  最后,要感谢李宗义先生的大力支持;还要感谢我的两位助手任玉梅、张虹雨的勤奋工作,才能使本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同读者见面。

范晓清2005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成语中的佛学智慧(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晓清//任玉梅//张虹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李宗义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09726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36.3-4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