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盛筵红楼夜未央(红楼梦意象叙事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提交一个新的《红楼梦》阐释体系,以文本细读方法进入原型意象及叙事模式的解读,以此勾勒《红楼梦》的特殊文化历史内涵。书中以荣格原型理论为基本学理,对《红楼梦》的意象体系、叙事模式及独特叙事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描述了《红楼梦》的人物性格及盛宴的典范意义。
作者简介
马明奎,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教授,主攻文艺学和写作学,涉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及《红楼梦》研究。出版专著:《文章学新探》《暗夜孤航——【红楼梦】艺术精神研究》《艺术生存论》《南永前图腾诗学》;编著:《南永前图腾诗论精粹》《游牧文明忧思录——满都麦小说评论选》。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浙江社会科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红楼梦学刊》《中州学刊》《北方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出版130万字长篇小说《归》一部,散文集《悬巢》一本,报告文学20万字。
目录
第一章 《红楼梦》的核心意象
第一节 从单个意象到核心意象
第二节 盛筵的逻辑形态
第三节 盛筵的文化功能
第二章 大荒山:神话故事体系论略
第一节 大荒山世界的民间立场
第二节 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学旨趣
第三节 太虚幻境:伦理世界的天国盛筵
第三章 大观园:情节叙事体系论略
第一节 大观园的文化结构
第二节 大观园的文化生成及人格价值
第四章 冷月诗魂:意象象征体系论略
第一节 石与玉
第二节 镜与月
第三节 花与泪
第四节 酒与火
第五章 宇宙玄音:影射谶言体系论略
第一节 影射和谶言
第二节 异象与征兆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2003年我在南京大学高
访,指导老师是赵宪章先生
。听完我的两个课题的一些
设想后他指令我做《红楼梦
》。他说,“你的思路还是
旧的,能不能像巴赫金概括
西方文化那样,从传统中国
文化中找到一个核心意象,
类似于‘广场狂欢’?”那时我
的思维沉滞却敏感:“思路
是旧的”是什么意思呢?新
的思路应该是怎样的呢?听
过一段课之后,我理解了他
的意思:第一,我应该从形
式元素及艺术逻辑做起,而
不仅是故事阐释和价值批判
。赵老师的意思是从浩瀚的
文化历史题材中概括出一个
形式要素,就其构成文本的
逻辑关系以至最终形成一个
本体性意象的学理上做工作
,至少要包括三项研究:一
是形式要素,二是逻辑结构
,三是艺术生成。赵老师是
将我指引到形式美学的路径
上来。第二,形式要素及其
逻辑关系,作为艺术构件最
终应该被收摄到一个核心意
象上来:既是文本建构的轴
心,也是本体性建构的核心
。是意象而不是题材,是逻
辑结辑结构而不是价值评判
,是艺术生成及文体风格而
不是历史索隐和文化反思,
应该是赵老师强调的重点。
当然,要做好形式研究,实
现价值判断和文化反思是自
然而然的事。第三,赵老师
的理论资源是巴赫金,还有
阿思恩海姆和康德,我的工
作则是从艺术生成的形式分
析和逻辑描述进入,建构《
红楼梦》文本的艺术逻辑和
主题结构,然后进入题材分
析。我自然想到胡塞尔、德
里达、荣格乃至佛学,遂觉
茅塞顿开却也压力倍增。
我终于去找赵老师了,
告诉他:“这个核心意象是
盛筵。”赵老师所说的核心
意象是整体文化结构的抽象
,也是全部文化现象的概括
,这一思路与巴赫金仿佛。
我则必须避开这一思路,从
荣格原型找路径,把握意象
与题材的关系,把核心意象
作为一个文化符号,首先,
把它作为一种心理形式、一
个意义结构和文体雏形亦即
原型来描述。什么是原型呢
?原型就是一种结构:既是
生物本能的,也是深层心理
的。只要有典型情境的刺激
,心理能量加剧,原型就会
被激活为表象亦即意象,题
材即“由‘外’入‘内’”进入心里
并且“发生形变或质变”,双
向结构,从而建构文本,这
正是客观现实生活进入主体
创作的心理学描述:这是一
个意象与题材孕结的过程。
赵老师在“新文体的符号转
换”一章中指出:“艺术作为
符号,是人类情感的逻辑形
式。它所表征的不是客体世
界而是主体的情感或被情感
化了的‘内在生活’。”这里的
“内在生活”接近胡塞尔的“
内在客体”,是积淀了原型
、意象、模式等心理内容的
象征义域和形式意向,是主
体与对象、情感与世界、意
义与题材结合的心理方式,
而不是客观生活;主体对于
题材的内在决定从“内在生
活”开始,以意象和模式的
方式实现。亦即意象作为一
个灵魂,从内部制导题材的
叙述策略并赋予特定意义,
反过来题材又滋养意象并依
据某种模式规约为意义实体
,从而意象与题材生长为一
个非主非客的象征性符号系
统即文本。其次,模式是意
象与题材结合的方式,也是
文本及体裁的生成理路。从
佛学看,原型相当于阿赖耶
识,意象相当于心王,模式
乃是诸心所,题材则是世界
万有之色相。四者总摄于藏
识,都是其形下变现的不同
层级,内部逻辑相应于老子
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所谓核心
意象,既是藏识意义的,也
是题材意义的。从藏识讲,
原型乃是其下位逻辑主体,
诸如意象、模式、结构等的
心理之源;从题材讲,又是
世间万有和文化现象的意象
式概括。核心意象是从逻辑
和价值、形式与内容、生命
与世界、情感意志和历史实
践诸范畴建构文本,也建构
着人,它是本体神性与宇宙
万物共构的大境界、大意象
、大主体。人,就这样被提
升,也是这样被赋子着价值
和意义。
具体到《红楼梦》:一
、盛筵能否充任核心意象?
《红楼梦》是否存在原型、
意象以及模式这样一些形式
要素?二、这些形式要素之
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三
、理论依据和文本支撑在哪
里?赵老师说先做一个统计
学梳理,看看《红楼梦》中
的饮宴有多少,各自情形怎
样,能不能概括出一个“盛
筵”的核心意象。然后看看
这些饮宴如何概括着《红楼
梦》的题材并且隐括中国传
统文化的整体结构。再次,
饮宴意象的结构功能及其文
化旨趣究竟怎样?我觉得有
必要从一种新的方法或理念
出发找到《红楼梦》研究的
全新领域。我可以做一个折
中的、软性的、借鉴而不生
硬的学术尝试:第一要务就
是确立“饮宴”概念。我把《
红楼梦》的饮宴分为四类:
一是喜庆大典以及大型祭祀
、丧仪活动。都是贾府的伦
理大事件。这类饮宴不仅吃
饭饮酒,重要的是大型集会
,是规模和排场、礼仪和身
份,所以空间意义浓重得多
。二是家族的节日庆典和个
人的生日宴会,都与时间有
关。三是诗文雅集、赏玩冶
游,包括即兴小饮。这是《
红楼梦》的诗意部分,是作
者悲悼和哀叹的伤心处,香
菱所谓“精华欲掩料应难”。
四是礼仪往来世俗滥饮,渗
入大观园的诗酒生涯,又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盛筵红楼夜未央(红楼梦意象叙事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明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绘画:源幻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73048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23-06-01
首版时间 2023-06-01
印刷时间 202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02
CIP核字 2022169901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59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