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湿地之城(水城共生的苏州历史)(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共有九部分。记录湿地与人类文明的协同演进史,梳理丰富博大的湿地历史文化,利在千秋。本书是推动苏州成为全球“城市、人与湿地和美共享”的湿地保护典范,激励苏州人民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目录 序 前言 持续万年的对舞 壹 水陆天地 贰 大江大湖 叁 因水成城 肆 与水谋利 伍 鱼与米之歌 陆 鲈鱼堪脍 柒 风景密码 捌 君到姑苏见 玖 繁华盛丽 参考文献 序言 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 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 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 代的生存福祉。2022年,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 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 幕式上致辞强调:“中国将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 质量发展。” 苏州湿地资源丰富,有 太湖、阳澄湖等400多个湖 泊,长江、京杭运河等 20000多条河流,自然湿地 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苏州是一个被湿地浸润、繁 盛起来的城市,湿地是苏州 重要的生态本底。科学保护 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彰显 湿地的独特魅力,是苏州展 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重要 使命。 理解苏州的湿地与城市 文明之间的关系,要有更宽 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 水是苏州的灵魂,苏州的历 史就是一部“依水而兴”的文 明史。2500多年来,苏州 城市与湿地协同演进,跨越 历史长河,苏州的城市文明 与水交融、与湿地共生,湿 地文化已经融入苏州市民生 产和生活的每个侧面,滋养 了城市的文明与发展。“东 方水城”“东方威尼斯”的美 名,也揭示和证明了苏州独 特的湿地资源优势和深厚的 湿地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 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 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苏州湿地文化也是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苏州 湿地文化在城市文明中留下 的烙印已经无法剥离、难以 割裂,更不会褪色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 我们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 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 ,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 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 多年来,苏州市委、市 政府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工作 ,积极倡导的湿地保护“中 国苏州模式”在国际上得到 了广泛认可,总结多年来苏 州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成功经 验,可以为全国湿地资源保 护与管理提供借鉴,起到积 极的示范作用。 记录湿地与人类文明的 协同演进史,梳理丰富博大 的湿地历史文化,利在千秋 。本书是推动苏州成为全球 “城市、人与湿地和美共享” 的湿地保护典范,激励苏州 人民更好地“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 于贵瑞 2023年7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湿地之城(水城共生的苏州历史)(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金波//魏娟//范竟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9236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9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37 |
出版时间 | 2023-09-01 |
首版时间 | 2023-09-01 |
印刷时间 | 202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18 |
CIP核字 | 2023176532 |
中图分类号 | P942.533.78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6 |
宽 | 216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