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铸典宣化 "文明等级论"之下的"旧邦新造"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章永乐继《旧邦新造:1911—1917》《万国竞争:康有为与维也纳体系的衰变》《此疆尔界:“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西途东归:朝向中国道路的思想突围》之后的第五本专著,思路和议论都和他前几本书的主题密切相关,是对“旧邦新造”这个话题的继续深入推进。

这本书偏重探讨近代中国宪制思想与“文明”观念的变迁,阐述中国宪制探索的文明史意义。通过梳理“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成文宪法的全球化传播,研究近代中国的“立宪”观念与道路,探讨“文明”的话语在“立宪”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立宪改革背后的历史逻辑与思想渊源,把握国际体系与国内立宪改革间的深刻关系,思考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脉络。
内容推荐
近代以来,伴随殖民扩张,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等级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先发优势”,西方列强的“文明”话语将社会的组织力置于视域的中心,从知识与意识形态层面加固其在实力与利益上获得的主导地位。在外力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的“夷/夏之别”话语渐趋衰落,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抹去列强贴在中国身上的“半文明国家”标签,但其种种努力,往往又以承认列强带来的“文明等级论”为前提。“制宪/立宪”被广泛视为从“半文明国家”向“文明国家”迁跃的必经之途,“铸典”的首要目的,在于“宣化”。
本书以“文明”与“立宪”的“双重变奏”为主题,探究19-20世纪之交至“一战”前后,中国的历史行动者如何从以“文明等级论”为前提寻求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过渡到反思“文明”之意涵,以更为多元与平等的文明观重塑宪法话语,形成“20世纪之宪法”的自觉,并开启中国宪制变革的新路径。通过以内外互动的视角,追踪近代中国宪制思想与“文明”观念的共同演化,阐述20世纪中国宪制探索的文明史意义,并展望未来,倡导在知识生产上告别“铸典宣化”心态,继续推进20世纪所开启的、朝向“自成体系,自建光荣”的艰难探索。
目录
绪论 作为“文明”事业的立宪
一 立宪、国家组织力与文明
二 世界大战的冲击与“20世纪之宪法”观念的兴起
三 “文明”的话语与“中国式现代化”
第一章 大国协调、文明等级论与立宪
一 维也纳体系及其全球扩展
二 殖民秩序与“文明等级论”的引入
三 立宪与“文明”
四 余论
第二章 激辩《明治宪法》
一 为何以日为师:梁启超的理由
二 出洋考察大臣奏折中的“立宪”与“文明”
三 立宪、革命与文明:革命派的论述
四 余论
第三章 世界大战与“文明”观念在中国的渐变
一 德国作为典范:“一战”前的论述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铸典宣化 "文明等级论"之下的"旧邦新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章永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78704
开本 32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80000
出版时间 2024-09-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3.2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9: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