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历代经典碑帖实用教程丛书:米芾·蜀素帖 |
内容 | 编辑推荐 书法 内容推荐 米芾生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卒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祖籍太原,后迁湖北襄阳,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宫”。米芾一生爱奇石,知无为军时,州有奇石,具衣冠拜之,呼为石兄,世有“米颠”之称。其人天资高迈,是宋代有名的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与其子米友仁创“米家山水”的新画法。米芾书法博采古代人所长,超逸绝尘,以瑰伟、雄强、妍丽、姿致、豪爽、淋漓受人喜爱,为一代之奇迹,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米芾三十六岁时,见此蜀素当仁不让,一气呵成,写得洋洋洒洒,恣肆,他在上面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诗。卷中数诗是当时纪游或送行之作。卷末款署“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溪堂米黻记”。这就是《蜀素帖》。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显精彩动人。此卷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拟古》二首尚出以行楷,愈到后面愈飞动洒脱,神采超逸。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 目录 第1章米芾与《蜀素帖》简介1 第2章书法基础知识2 第3章点画笔法分析6 第4章偏旁部首分析25 第5章结构分析36 第6章造字练习44 第7章集字与创作79 第8章原帖欣赏10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历代经典碑帖实用教程丛书:米芾·蜀素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陆有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4276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18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4-05-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13.5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