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漫归途
内容
编辑推荐

超级畅销书《马利与我》的作者格罗根,形容《漫漫归途》是他此生最想书写的一部作品。在本书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幽默中带有辛酸,诙谐中充满感伤,生动呈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蜕变历程: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躁动不安、渴望自由的少年岁月,以及成年后远离家乡,在爱的旅程中寻找自我。如果说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让我们从他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曾有的心灵悸动,那么本书就是这样值得阅读的文字。

内容推荐

以《马利与我》一书享誉国际的作者格罗根,在这部优美的回忆录中捕捉到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的本质,这是一个关乎爱、信仰和家庭的故事。

他曾经是个开心的顽童,调皮而叛逆,毁坏邻居家的房子,偷喝圣餐里的酒,和朋友偷偷抽烟,还和女孩们胡混……他不是父母期望中的孩子,而父母的爱也成为了令人窒息的桎梏。于是他离家千里,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他以为这样,心便是自由的了,他便可以无视父母的一切意愿。然而,父母终有老去的一天,在接到父亲病倒的电话的那一刻,他幡然醒悟,世界上再没有这样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可以肆意纵容自己,我们终要回归。

试读章节

“快起床!小懒虫们!”那声音从太空中传来。

“醒醒,醒醒,我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去度假了。”

我睁开眼睛,看到屋子的另一头,妈妈正俯身在我哥哥的床头。而她手里,拿着那根可怕的羽毛。

“起床时间到了。我的小蒂姆。”她一边哄着,一边用羽毛尖挠哥哥的鼻孔。

蒂姆用手挡开羽毛,并努力把自己的脸埋在枕头里。但这些都不能阻止妈妈。她叫醒我们的方法日益革新,并乐此不疲。

她坐在床沿,开始使用她喜欢的一个老伎俩。“现在开始,如果你一点都不喜欢玛丽·凯思琳·麦克伯尼,就板着脸不要动。”她欢快地发出咯咯的笑声。我看到我的哥哥,双眼双唇紧闭,下定决心这次决不能让妈妈得逞。“真的一点儿,一点点儿都不喜欢?”妈妈一边耐心地问着,一边用羽毛刷过哥哥的脖子。哥哥此时更加用力地闭紧了嘴和眼睛。“我是不是看到有一丝笑容了?哈,我想我确实看到有一丝笑容了。你有一点喜欢她,对不对?”

蒂姆已经十二岁了,很讨厌一个名叫玛丽·凯思琳·麦克伯尼的女孩儿。这个女孩儿之所以会让十二岁的男孩子讨厌,是因为她可以在操场上粗鲁地挖鼻孔直到流血,她也因此而闻名。而我们的妈妈也拿她作为早晨的起床号令。“真有点喜欢?”妈妈继续耐心地问着,并用羽毛顺着哥哥的脸挠到耳朵,直到哥哥无法忍受为止。蒂姆的脸因为忍受这种折磨而变得扭曲。尽管他拼尽全力地去忍,但最终还是爆笑了。这种笑可不是他心甘情愿的。他从床上跳起来,噔噔跺着脚,冲进了卫生间。

带着成功的喜悦,母亲拿着羽毛向旁边的床走过去。我二哥迈克尔九岁了,同样很讨厌他班上的一个女孩儿。“嗨,米奇,如果你一点也不喜欢艾丽斯·崔沃特,.坚持板着脸别笑……”她一直用羽毛挠哥哥,直到他也忍不住了。我姐姐当然也跑不了这样的待遇,而且她是我们几个中最大的一个,母亲总是从最大的开始依次叫起。

轮到我了。“哎哟,我的小约翰,”她一边叫一边拿羽毛在我脸上蹭,‘咻喜欢谁啊?我想想,难道是辛迪·安·塞拉霍斯基?”辛迪·安·塞拉霍斯基是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女孩儿。虽然她只有五岁,我也只有六岁,她已经向我求婚很多次了。我努力保持严肃的表情,下巴都颤抖了。母亲还不罢休,“是辛迪·安?一定是!”她说着拿羽毛划过我的鼻孔,我忍不住咯咯笑出来。

“妈妈!”我一边反抗地叫着,一边跳下床。清爽的空气从开着的窗子飘进来,带着新修剪的草地和紫丁香的幽香。

P3-4

序言

2002年秋天的一个夜晚,一个电话不期而至。妻子珍妮外出,我正在给三个饿坏了的小家伙准备晚餐。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坐在了餐桌旁。在电话响到第三声的时候,我刚刚捞出意大利面,并把番茄酱搅拌到沙司酱中,我匆忙抓起了电话。

“约翰!”透过听筒,父亲的声音隆隆响。他听起来异常愉快。尽管已是八十六岁的高龄,他依然身体健硕。还像年轻时那样,每天清晨他都要做健身运动,其中包括四十个俯卧撑。他喜欢户外劳作,坚持自己修剪草坪、整理花园、清扫积雪、爬到屋顶清理凹槽。他拥有着十几岁青年般的精力,能够快速地上下自家的楼梯。每天还可以保证六个小时的睡眠。他的笔法优雅自如,同1940年他在通用汽车公司当工程师时一样精准。他仍然坚持锻炼自己的思维,每晚一边轻轻松松地玩着报纸上的填字游戏,一边吃着花生。吃花生时他爱用筷子夹——他的标志性动作,这样手指就不会油乎乎的了。

他每天都嫌时间不够用。再有十四年,他就要成为一位百岁老人了。他开玩笑地说,除非等生命结束了,他才能有闲暇时间读他所列的休闲读物。他总是会说:“等我‘退休’了……”

“嗨,爸爸,怎么了?”

他说:“只是问候一下。大家都好吗?”我马上把话题转到孩子身上,告诉他孩子们都很好。我一边把意大利面和调味汁端上来,一边漫无目的地和父亲聊了几分钟。

我把手放在嘴边,告诉孩子们是爷爷的电话,示意让他们小声点。

我对父亲说:“他们都向您问好呢。”

父亲停顿了很长时间说:“我有事情要和你说。”

我问父亲:“妈妈好吗?”

我们兄妹几个平时都担心妈妈。这些年来,她身体越来越虚弱。她腰部和臀部的情况恶化,导致她几乎不能动弹。近几年,她的记忆力也开始减退,反应迟钝起来。父亲成了全职保姆。帮她洗澡、穿衣服和进行看似可笑的每天大量而复杂的药物治疗。像工程师一样,父亲会用精确的流程图来安排每天的药物治疗。家里有治心脏病的药,有治糖尿病的,治关节炎的,治疼痛的,还有医生提到的关于治疗老年痴呆早期症状的药物。尽管父亲语调欢快,但是每次电话一响,我都想知道这次会不会是一个坏消息。

父亲说:“她很好。是关于我的,我今天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

我走出厨房,离孩子们有些距离,问:“怎么了?”

“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他说,“最近我总是感到筋疲力尽,不过没什么大事,仅仅是太累了。”

 “嗯,您有太多的事要做,照顾妈妈、照顾家、照顾所有的事。”

 “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可能太累了。但是几天前我带你妈妈去鲍勃医生那儿做例行检查。医生看了我一眼说,‘还好吗?你看起来脸色苍白。’我告诉她只是有一点疲惫,别的并无大碍。她说,‘好吧,让我们为你检查一下以确保不是贫血。’鲍勃医生把我送进了实验室并取了血液样本。”

“然后呢?”

“然后结果出来了,果然,她是对的,我是贫血。”

“所以给你一些补铁的或别的药,对吗?”  “是的,他们可以治疗贫血,但是还有一些更严重的,贫血只是一种更严重疾病的征兆。”

“还有别的东西?”

他犹豫了片刻,我知道他在仔细地选择合适的词语。

“当把我的血样取回来的时候,鲍勃医生说他们希望进一步检查来排除别的可能。”

我把电话放在耳旁,等待着。

“他们告诉我,是白血病的一种,并且……”

“白血病?”这个词立刻在我脑中炸开。

“不是恶性的那种,”他赶紧说道,“人们一般听说白血病后会认为是急性白血病,那种是来势凶猛,很快夺命的。我得的不是那种,我这种叫做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病就是安静地待在我的血液中罢了,医生说它可以潜伏在人体中很多年,像冬眠一样。”

“多少年?”我问。

“几年到十几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父亲说。

他的话在我脑海里翻滚。“那么,没有什么大事,对吗?”我问,“它可能只是一直睡在那里罢了。”

“医生就是这么说的。她的原话是,‘去放心过你的日子吧,理查德,忘记这件事。’这是她告诉我的。我不用担心,他们会研究症状,像贫血那个病一样,四个月检查一次我的血样。”

“对于那句‘不要担心’你怎么理解的?”我问。

“就不担心呗,现在看着没啥事,”他说,“我只是想保持健康,这样才能一直照顾你妈妈啊!”

在隔了几个州远的电话里,我有种说不出的乐观。爸爸总是撑得住,从通用退休后不久,得了心脏病,他撑过去了;我结婚后,他患了前列腺癌,也撑过去了。爸爸,一个拥有坚强毅力、勇敢迎接各种挑战的男人,这次一定也能撑过去。那潜伏的癌症只是需要好好看守,爸爸会精神抖擞地成功迈进九十岁,他会继续和妈妈共享那磕磕绊绊的、用了半个世纪打造的生活。

“真的不碍事,”爸爸让我放心,“我会听医生的话,试着忘记它。”

我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

“什么也不用做,”他坚持,“我很好,真的。”

“您确定?”我问。

“当然,”他说,然后他提了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要求,一个看似很简单、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满足的要求。然而对我来说却很困难。

“只要你们记着为我祷告。”他说。

书评(媒体评论)

《马利与我》作者的大作,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回忆录,关乎家人之间疏远与和解。

——《书单》

就像《马利与我》那本书一样,格罗根让读者感觉到他好像坐在自家餐桌前将故事娓娓道来。他在这儿,以极其精彩的方式,将所有的一切坦白出来。

——《人物》

这部回忆录,是格罗根追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与巴拉克·奥巴马的《源自父亲的梦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书馆杂志》

约翰·格罗根要比他自己所认为的更像“马利”,一个和善、谦逊的暴动制造者,因为描写自己那只笨笨的狗而成为畅销作家的格罗根,这次将笔触转向了自己那古怪、滑稽的行为……这些故事都饱含着幽默与辛酸。

——《书页》

不同寻常,诙谐机智……一部深情的回忆录,值得阅读。

——《华盛顿邮报》

如此真实,令人心碎……格罗根的这些故事充满了人性的慈悲与感伤,使人动容。

——《纽约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漫归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格罗根
译者 张玉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31720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6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