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古陶瓷修复研究 |
内容 | 内容简介 随着大量破损古陶瓷器物的出土,以及艺术品市场的持久需求,古陶瓷修复日益成为考古学、博物馆学及艺术品市场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 《古陶瓷修复研究》从古陶瓷修复材料的科学研究、修复工艺的探索实践、修复研究相关的专题评述、修复技术在其他文物修复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古陶瓷修复界出现的突出难题进行探讨。 《古陶瓷修复研究》利用现代科技分析方法筛选、改良古陶瓷修复材料与工艺,提供较为丰富的陶瓷及其他文物的修复实例,集中展现复旦大学过去三十年在古陶瓷修复领域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杨植震,男,1935年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现代分析方法筛选文物修复材料与工艺、金属文物的保护等。1961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化学系。1982-1983年为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1987-2004年任复旦大学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1985年至今,在复旦大学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事文物修复与保护的教学工作。 目录 复旦大学古陶瓷修复技术发展三十年(代序) 前言序言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笔者认为回顾古陶瓷修复技术发展的历史,对于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有益。因此,笔者力图归纳总结复旦大学近三十年来古陶瓷修复技术发展的历史,以便今后坚持对的,克服不足,并为同行提供参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古陶瓷修复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植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243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6 |
版次 | 1 |
装订 | |
字数 | 155000 |
出版时间 | 2020-10-01 |
首版时间 | |
印刷时间 | 2020-10-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64.3-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