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与方法》是由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路径与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系列学术活动的集锦。
全书分为“讲座卷”和“研讨会卷”两部分,共计30万字,图片300余张。邀请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观念等)最具代表性的12位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12场“讲座+研讨会”,从“路径”——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发展轨迹与心路历程,以及“方法”——语言、媒介、操作等层面的观念表达与创作逻辑两个维度,与批评家、艺术史家和川美师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图书 | 路径与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上下)(精)/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批评与艺术管理系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路径与方法》是由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路径与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系列学术活动的集锦。 全书分为“讲座卷”和“研讨会卷”两部分,共计30万字,图片300余张。邀请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观念等)最具代表性的12位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12场“讲座+研讨会”,从“路径”——艺术家个人创作的发展轨迹与心路历程,以及“方法”——语言、媒介、操作等层面的观念表达与创作逻辑两个维度,与批评家、艺术史家和川美师生进行对话和交流。 目录 缪晓春 1987-2017 三十年回望 王鲁炎 质疑的视觉 张晓刚 灵魂上的影子 何云昌 行为的体验 汪建伟 困难——如何理解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工作 谭平 时间——我的创作方法 隋建国 肉身成道——从“盲人肖像”到“手迹” 方力钧 个人经验与艺术叙事 朱伟 工作中一些简单常识的转换 焦兴涛 从罗丹到如来佛——不断命名的雕塑 刘韡 使用说明——成为当代艺术 李山 关于生物艺术的问题 导语 书中12位艺术家依次呈现了个人的创作脉络和发展线索,突出艺术个案不可替代的意义,深刻反映出个人创作之路与国家的文化情境、美术史上下文、艺术体制之间的复杂关系,强调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文化立场,以及有别于西方的方法论意识。 本书作为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精彩内容的结集,帮助青年学子进一步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现状,拓展视野、启迪思想、提高认知,更深入地了解作为当代艺术家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知识储备以及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与艺术素质。同时,对于广大普通读者,亦不失为理解和鉴赏中国当代艺术的优秀文本,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路径与方法(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创作方法论上下)(精)/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批评与艺术管理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何桂彦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694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2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23-03-01 |
首版时间 | 2023-03-01 |
印刷时间 | 2023-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708 |
CIP核字 | 2023046968 |
中图分类号 | J0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