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真功夫大智慧(四书精讲)(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一套《四书》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家底,它饱含人生智慧、天地之道、生活哲学,还有诗词文学之美、历史兴衰,它用简明易懂的方式讲透了中国人一生都在学习的修身、处世、境界。
国学名家、心学老顽童,国内王阳明研究第一人、《王阳明传》《王阳明心学》等一系列畅销图书作家,周月亮教授对儒家文化的研究精深博大,融会贯通。这次他重磅推出的《真功夫?大智慧:四书精讲》以儒家思想为框架,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核心要点做了融会贯通式的讲解,不仅讲透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更用生动活泼、日常可亲的语言,将儒家思想鲜活生动地化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到了贴近心灵、开人心智,具有大师风范。
目前市场上无权威的“名家解读四书”类图书,本书的独创性和鲜活性填补了市场空白点。另外,周教授注重融会贯通、贴近心灵的解读有着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对读者来说不仅接地气,而且特别容易理解。
目录
“四书”讲了什么?为什么读“四书”?
通过“四书”看儒家的命运
壹 《大学》
《大学》:儒家的经典教科书
致良知,成为大写的人
修己明德,人生进修的阶梯
真心诚意,不自欺欺人
时间里的“大学”和人性的定义
永远保持一种光明坦荡的心境
正心修身,身教胜于言教
修己利人,破小我成大我
贰 《中庸》
“中庸”是一种生命风格
尽心尽性,做自己的英雄
最中国的智慧,是越平常越有用
行人道德治,不可以不知天
智仁勇,中国人存在的底气
《中庸》里的九条治国真经
从容中道,诚心者得天下
做任何事,都要先“诚”己心
下笨功夫,得真智慧
叁 《论语》
孔子到底想讲什么?
孔子到达了什么境界?
卑以自牧,保持求知的热情
“学”:儒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而”:中国文化的奥秘
孔子的“穷讲究”精神
千古预言: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里孔子的治国理念
以学成仁,寻找内心的共鸣
靠自己,明天才能更美好
淡泊宁静是孔子的真血脉
孔子的风格:中庸求正
《论语》里A而B的功夫
肆 《孟子》
孔孟之道: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一身浩然正气,一生自由奔放
孤勇的猛士,英雄的历程
觉受分离,不做“习惯”的奴隶
孟子是如何成为大丈夫的?
永远心存仁义,永远满怀理想
义利之辨:孟子的道义之观
仁者爱人,仁政无敌
让共通的人性成为一种力量
尽心尽性,知人知天
什么是中国人的真、善、美?
不自暴自弃,浩然正气传道统
精彩页
最中国的智慧,是越平常越有用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第一章)
中庸是什么意思?“中”是中正的意思,“庸”是持续的意思。中庸就是持续地用中。
常言道:无意之中是真意。世界上最高明的道德境界,就是达到中正平和的状态!世界上最高明的方法谋略,往往是越平常越有用!保守点说,中国智慧的最高代表非中庸莫属,中庸是中国智慧的密钥。
寻找动态中的恰好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莫”是“无不”的意思,无不从隐微的地方达到充分的显现。“见”是“现”,出现的“现”,从萌芽到彻底出现,无不从微小的地方达到显赫。这时候怎么办?君子要抓住这个萌芽,“慎其独”,不好的意念刚一产生的时候就要把它消灭在摇篮里。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把孩子掐死在襁褓里是容易的,但等他长大了,五大三粗的,你过来掐他,他把你推倒了。
《教父》里的柯里昂,他妈妈领着那孩子,跟黑社会头子说,给他一条生路吧,黑社会头子回复,现在这个孩子不能把我怎么样,但是他长大了就会把我杀了。为什么要斩草除根?江湖上的那套东西也是这个逻辑。但是,儒家强调的是对思想观念的斩草除根,一个隐秘的念头,一个天不知,地不知,只有我头脑闪过的念头也不要放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在心里还没有成型的时候是未发,那叫“中”。要想成为中庸的人,就得是一个“用中”的人,从哪儿找到这个“中”呢?前面说的都是找“中”的办法。
“慎独”是干什么的?就是要找未发的这个“中”。为什么老僧“入定”,圣人淡定?因为他中气满满,“中”在这里是主宰,“中”是这个人“真定”的力量,找到这个“中”以后,哪怕上课说悄悄话,也是符合天道的。为什么?因为“中”是无私的,不然“中”要是有私,就失去了“和”。
“发而中节”的“节”很重要,这个“节”是个军事术语,现在,节点是赛场的拐点。“节”的本意是鹰往一起飞,鹰的翅膀碰折在石头上,叫作“节”。积水漂石,这么大的石头人扛不动,但是,上面建个水库把闸一泄,大水就把石头冲出去了。兵法里也有一派叫“兵形势”,这派讲究巧用“寸劲儿”;李小龙的截拳道,打的也是“寸劲儿”,其实这个“寸劲儿”就是“节”。远处看没什么,但下手那一下能把人打得不轻,这叫“节”。所以,“发而中节”的“节”其实就是恰好的意思。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率性修道致中和”。儒家的所作所为就要达到“中和”,我们作为个体来说,无往而不中,都很好,都很对,左右也对,上下也对,这就成艺术品了。在社会上活动跟谁都和谐,交往中让人感觉舒服是最大的软实力,美在和谐。美在和谐是一派,美在和谐的突破是另一派,美在和谐是古典主义的,美在和谐的突破是浪漫主义的,乃至于现代主义的。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如果失去“中”,就失去了这个根本。“中用”是目标,“用中”是方法,所以“中庸”就是这两个字摆过来摆过去。“庸”的本意是“用”,引申意是延续、持续,让“中”的这种状态持续。让你成为一个中用的人,别成为一个废物,别成为一个作孽的人,也是这个意思。意思都通,方法上是“用中”,不要过分。“中”就是“无过无不及”。过了是失中,不及也失中,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守株待兔,也就成了大家的笑柄了。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个“和”是天下的星光大道、金光大道,“达道”就跟高铁似的。“三达德”是能够支撑“中庸”的,有三根筋支了一个头,这三根筋就是“三达德”。“三达德”包含:智、仁、勇。“中庸”怎么能保持住呢?怎么能用中呢?就通过智、仁、勇,这叫“三达德”,后面还有“五达道”,还有“九经”,这是后面的内容。如果能达到“致中和”,天地各归其位,就是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师像个老师样,学生像个学生样,这是各得其所,各归其位,这叫“天地位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已经得到生长了,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就是“中和”的原子弹,就是靠中和之力。
小人无忌惮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第二章)
有道德的君子所做的事情,都是依照着中庸的道理的,可以做到什么时候都正好,“时中”就是在运动中做到正好的意思。“时中”的本意是随时调节自己以中和符节,就是时时都在“中”的状态中,这当然须义精仁熟时才把握得住。孔夫子七十岁功夫大成了,才敢说“随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里大概有十四个学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他有十四种不同的回答。他跟颜回讲“克己复礼”,跟子张讲“五德”,跟樊迟讲“仁者爱人”。孔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真功夫大智慧(四书精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月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79013
开本 32开
页数 32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23-10-01
首版时间 2023-10-01
印刷时间 202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66
CIP核字 2023143274
中图分类号 B222.15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2: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