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恩·瓦伦汀是当代著名诗人,她的诗歌以其语言上的飞跃、独特的意识和简洁而闻名,她通过个人的视角处理了记忆和道德等广泛的概念,并且以梦幻般的句法和排列,描绘着我们所知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力,在美国女性诗歌甚至美国诗坛中自成一家。
《山中之门:吉恩·瓦伦汀诗选》为瓦伦汀诗歌自选集,收录其代表诗作两百余首,所选篇目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大半生涯,是她对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重塑和概括,她也以此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一种提升。本书获得200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诗歌奖。
图书 | 山中之门(吉恩·瓦伦汀诗选)/雅众诗丛 |
内容 | 内容推荐 吉恩·瓦伦汀是当代著名诗人,她的诗歌以其语言上的飞跃、独特的意识和简洁而闻名,她通过个人的视角处理了记忆和道德等广泛的概念,并且以梦幻般的句法和排列,描绘着我们所知的世界,充满了想象力,在美国女性诗歌甚至美国诗坛中自成一家。 《山中之门:吉恩·瓦伦汀诗选》为瓦伦汀诗歌自选集,收录其代表诗作两百余首,所选篇目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大半生涯,是她对自己作为一个诗人的重塑和概括,她也以此给自己的创作带来了一种提升。本书获得200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诗歌奖。 作者简介 王家新,著名诗人、批评家、翻译家。出生于湖北,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诗集《塔可夫斯基的树》、诗论随笔集《黄昏或黎明的诗人》等多种,出版译著《保罗·策兰诗文选》《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王家新译诗集》等。编选《当代欧美诗选》《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等。多次参加国际诗歌节和国际写作项目,并在国外大学讲学、做驻校诗人。曾获多种国内外文学奖。 目录 译序 Ⅰ 梦叫卖者(Dream Barker,1965) 初恋 给一个死于三十岁的女人 远离家乡 去索尔特角 沮丧中的诗 睡眠滴落下它的网 似曾相识 韦尔弗利特的日落 醒时得自薇拉·凯瑟的诗句 剑桥之夜 给一个朋友 萨夏和诗人 第二个梦 胞衣 莎拉的洗礼日 剑桥 1957年,4月27日 1963年9月 河边 为了蒂德 我祖母的手表 性 梦叫卖者 给我的灵魂 Ⅱ 朝圣者(Pilgrims,1969) 情侣 在湖船边 度夏房子 树木 她的梦:孩子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 再见 最亲爱的 四月 箱子梦(2),采访斯特拉文斯基 死亡之屋 被拆毁的建筑 月亮人 儿童与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与儿童 朝圣者 Ⅲ 平凡的事物(OrdinaryThings,1974) Ⅳ 信使 Ⅴ 家。深邃。蓝色(Home.Deep.Blue,1989) Ⅵ 狼河(The River at Wolf,1992) Ⅶ 越来越黑,越来越亮(Growing Darkness,Growing Light,1997) Ⅷ 真正生命的摇篮(The Cradle of the Real Life,2000) Ⅸ 新诗(New Poems,2004) 序言 “真正生命的摇篮” 一 对我来说,认识诗人吉 恩·瓦伦汀,是我生命中又 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相遇”。 2012年冬天,一位朋友 从美国给我带回了一本精美 的小书:《黑暗的接骨木树 枝:茨维塔耶娃的诗》,它 由移居美国的乌克兰诗人伊 利亚·卡明斯基与吉恩·瓦伦 汀合译。这是我第一次知道 在美国还有这样一位优秀的 、和我们一样倾心于俄罗斯 白银时代诗歌的女诗人 这样一本独特、新颖的 译诗集,使我“燃烧”了整整 一个冬天。我从中译出了十 多首诗及卡明斯基的长篇译 后记,这两位诗人忠诚而又 大胆、充满生机和创造性的 翻译,不仅刷新了我对茨维 塔耶娃的认知,对我作为一 个译者也产生了深深的激励 。 没想到的是,我和瓦伦 汀后来还有机缘进一步相识 ,那是在2015年10月,我 们各自应邀参加北京师范大 学国际写作中心的诗人工作 坊。不用多说,我们一见面 就有一种亲人般的感觉(她 后来在信中称我为“亲爱的 兄弟”)。在那期间,她送 了我她的诗集《打破玻璃》 (Break the Glass,2010) 和一些打印诗稿,我从中译 出了她的十多首诗。她和同 行的几位外国诗人则很喜欢 我给工作坊提供的《蝎子》 《田园诗》等诗。 第二天早餐时,她递给 了我一个封住的信封,很幽 默地说是“稿费”,其实那是 她头天晚上读到我当年发表 在《美国诗歌评论》上的一 组诗后写下的“读后感”,她 感谢我的诗带给了美国读者 “如此奇妙的礼物”。 我受到的感动自不必多 说。瓦伦汀回国后一年多, 我的英译诗集在美国也出版 了。我的出版人给她寄去了 样书。她在回信中附上了题 为“一些简单的词语”的几段 文字。我在这里全文照录, 因为这不单是对我的诗的评 论,它也显示了这是怎样的 一位诗人: 亲爱的家新: 我担心这不是评论,只 是一些简单的话,带着深深 的钦佩…… 当王家新和我坐下,为 我们的诗人工作坊,在十月 份我到达中国的第一天,策 兰、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 托娃、茨维塔耶娃、狄金森 是说出的最初词语;他们就 是我们首先翻译的诗人。( 王有极好的英语译者,这一 周的后来他也译出了我的一 些诗:那是些美丽的文字。 ) 他对我读的他自己的第 一首诗是《田园诗》。聚集 在其他人中间,在会议室的 长桌边,这就仿佛是一个梦 ,这个梦由一个很亲近、很 信赖的朋友所讲述,他梦见 他是一个牧羊人,他的羊群 ,他是一个在飘雪中跟随在 运羊卡车后面的司机,他最 终“飘入”一个近乎屈服的宇 宙中。没有屈服。 然后,在我的沉默中, 王家新轻声问道:“你不认 为那些运羊车也是在通向奥 斯维辛吗?”我突然发现自 己处在高度的诗歌惊异之中 :哦,原来是在干那个!一 些你知道和不知道而有时你 (终于)领会到的事物;有 时——再次像一个梦——纵 使是你自己写下了这样的经 历。 的确,这不是一般的评 论。这是一些同样让我“惊 异”、令我终生珍惜的文字 。这些“简单的话”本身就像 是她的一些诗。或者干脆说 ,它就是诗。 不用多说,我们一再通 信,直到最后一封,然后就 没有回音了。那还是在 2018年以后。我想她的年 岁已有八十多了。我担心她 身体不好,或是有什么病, 但也不便去问,只是默默地 为她祈愿。 …… 自诗选《山中之门》之 后,诗人又出版了诗集《小 船》《打破玻璃》(入围 2011年普利策奖决选名单 )《天堂里的衬衫》。这三 部诗集的大部分诗作及一些 未结集诗作,我都已译出, 因为版权授权限制,未收录 在这部中译版《山中之门》 之中。 我期待诗人晚年的这些 诗作(译作)也能出版,以 使中国诗人和读者对她一生 的创作有更全面、充分的了 解。不仅如此,瓦伦汀的诗 在我看来愈写愈好,尤其是 她生前的最后一部诗集《天 堂里的衬衫》,我生怕把它 们读完。还有诗人晚年的一 些未结集诗作,每一首我都 珍惜,有的甚至令我要流泪 ,如这首诗人年过八旬后所 写的《最后离别》: 空气感觉起来像霜。 开车穿过 霜寒造成的尘土。 我们一时间没有说话。 当我们在机场停车时, 我的孙女一动不动,等 待 在后座。你握起我的手 长时间在你胸口。然后 我们 打开车门, 离开或重聚 你来帮帮,让我们去飞 。 阅读和翻译瓦伦汀,对 我来说已断断续续地进行多 年了。如同“捧住金翅雀”, 如同为亡灵缝制“天堂里的 衬衫”,但愿我的翻译能将 她的声音永远留存在汉语中 。我也相信,这样的声音不 可磨灭。有时“当我醒来”, 我想象我会和这位老姐姐一 起在沃罗涅日漫游,或是一 起坐在曼哈顿的堤岸上,凝 望着哈得孙河银灰色的滚滚 涌流,这一切,正如她在生 命晚期的《当我醒来,我们 的时间》一诗中所说: 当我醒来,我们的时间 消失了…… 我洗干净了我们朋友的 小旧地毯 把它摊在桌子上。 曼德尔施塔姆, 河水波光粼粼,银如犁 。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山中之门(吉恩·瓦伦汀诗选)/雅众诗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吉恩·瓦伦汀 |
译者 | 译者:王家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67098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3 |
出版时间 | 2023-10-01 |
首版时间 | 2023-10-01 |
印刷时间 | 2023-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68 |
CIP核字 | 2023117811 |
中图分类号 | I712.25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9 |
宽 | 116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