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学发微笺释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学发微》是刘师培关于“国学”的札记。围绕儒家学术的起源,分析中国学术思想的变迁及其产生的内部、外部原因。本书是对《国学发微》的笺释。笺释主要是对相关名词作出注释,包括人名、书名、学术名词以及文化制度名词等,对文中涉及文化事件的历史背景、学术传承与学术现象进行介绍,偏重介绍学术思想内容。为便于阅读与掌握,全书根据内容,将原文划分为38个部分,每个部分笺释者以按语形式进行概括与评价。《国学发微》内容截止到明末,为了让读者了解刘师培思想中完整的中国古代学术史,本书还附录了刘师培其他有关学术史的专题文章《近儒学术统系论》《清儒得失论》《近代汉学变迁论》等。
内容简介
《国学发微》为刘师培系统全面总结国学思想的文章,1905年1月开始在《国粹学报》连载。《国学发微》是从先秦到明代贯通式的论述,对隐而不彰的学术现象与规律进行阐发,或与前人论述有不同看法,或者对习以为常的观点有颠覆性论述。本书是对《国学发微》的笺释。笺释主要是对相关名词作出注释,包括人名、书名、学术名词以及文化制度名词等,对文中涉及文化事件的历史背景、学术传承与学术现象进行介绍,偏重介绍学术思想内容。为便于阅读与掌握,全书根据内容,将原文划分为38个部分,每个部分笺释者以按语形式进行概括与评价。《国学发微》内容截止到明末,为了成为完整的古代学术史,本书特附录刘师培三篇有关清代学术史的专题文章《近儒学术统系论》《清儒得失论》《近代汉学变迁论》。
作者简介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盫,江苏仪征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在经学、中国文学史等方面贡献卓著。虽英年早逝,但著作繁多,为近代学人所少有。其著作由钱玄同等搜集整理,称《刘申叔先生遗书》。
前言

大凡研习中国近代史,无论是经学史、文学史,抑或是思想史、社会运动史,刘师培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即使是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史、工艺史、美术史等等,也必然会涉及其人其书。尤其是讲到研究国学、保存国粹,更不能不提到这位21岁即被尊称为“国学巨子”者。

究竟何为“国学”?遍考刘师培传世著作,并未发现有专门的阐释。如今只能从他使用“国学”一词的具体语境以及他作为主笔的《国粹学报》具体实践中加以爬梳。

《国学发微》作为刘师培关于“国学”的专题札记,其核心是围绕儒家学术的源流,分析中国学术思想变迁及其产生的内部、外部原因。就其论述的范围看,“国学”既包括《诗》《书》《易》《礼》《春秋》这些儒家著作,也包括周秦九流、术数诸学;既包括汉魏六朝注疏,也包括谶纬符篆;既包括魏晋玄谈,也包括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既包括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也包括本土化的佛教思想;既包括声韵、文字、训诂、典章制度,也包括天算历法、数学、地学。即使“书画、词曲诸学,下逮印谱、棋谱诸书,其类均属于美术,迥与实学不同”,虽在《国学发微》中未加论述,也仍然属于“国学”的范畴。因此,单从《国学发微》看,刘师培的“国学”概念也是十分宽泛、十分开放的,大致相当于“中国固有学术”的范围,亦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以及虽由域外传人而已本土化的各种学术思想文化的总和。

刘师培对“国学”的这种认识,与其在其他著述中的表述也是一致的。1904年,他在《近儒学案序目》即说:“光汉研究国学,粗有心得。”这是刘师培首次提及“国学”这一概念,主要针对的是儒家学术思想史。1905年,他在《论文杂记》第二条中说:“故近日文词,宜区二派:一修俗语,以启瀹齐民;一用古文,以保存国学。”虽然是针对言文分离而论,而所指范围则较为广大。而《汉宋学术异同论·总序》则称:“故荟萃汉宋之说,以类区别,稽析异同,讨论得失,以为研究国学者之一助焉。”其所论的“汉宋学术”,包括了义理、章句、象数和小学。在《伦理教科书·凡例》中又说:“此册所言,虽以国学为主,然东、西各书籍,亦用为参考之资。”该书取材,除了儒家典籍,还包括《墨子》《列子》《亢仓子》等九流之说,《说文》《尔雅》等故训之书,下逮宋元理学、王守仁心学等。在《论中国宜建藏书楼》中又强调:“故国学式微,由于士不悦学。”建设藏书楼,“此则国学昌明之渐也”,而后国人“爱国之心既萌,保土之念斯切,国学保存,收效甚远”。在《编辑乡土志序例·乡土志凡例》中,他把编辑《文学志》,提到“国学之存而不亡,其在斯乎”的认识高度,而《劝各省州县编辑书籍志启》更认为:“修述故业,发明光大,以与皙种之学术争骖比靳。保存国学,意在斯乎?”在《国粹学报三周年祝辞》中,他说:“虽晦明艰贞,守雌甘符于老氏,然离世特立,兴起不待夫文王。国学不堕,其在斯乎!”则又侧重于如何实现“国学不堕”的行动层面上。

刘师培这种宽泛的“国学”概念,在他编辑的《国粹学报》中也有鲜明的表现。该刊1905年创办之初,分为社说、政篇、史篇、学篇、文篇、丛谈、撰录七门,论述范围既涉及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史、学术史、文学史,又收录诗文书札,“不存门户之见”,“于我国学术源流派别,疏通证明”,“于泰西学术,其有新理精识足以证明中学者,皆从阐发”。及至1907年第26期起,增设博物、美术两门,使论学的范围(实际上也是“国学”“国粹”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即是明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学发微笺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师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陵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418153
开本 32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22-10-01
首版时间 2022-10-01
印刷时间 202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66
CIP核字 2022024208
中图分类号 Z126.27-53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