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猿猴之城
内容
编辑推荐

《猿猴之城》是80后作家楼楼的一部极具精神指向和现实意义的小说力作;小说写的是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经历,而且是短短三四天的经历,文字充满着自我怀疑与试探。小说深刻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的心路历程,真实地谱出一曲隐忍却不乏力量的青春流浪之歌。

内容推荐

《猿猴之城》描写了一个十九岁的大学生四天三夜的故事。小说的前六章(三分之一)充斥着复杂的怀旧,拖沓的情感回忆。

《猿猴之城》是80后作家楼楼的一部极具精神指向和现实意义的小说力作;深刻反映了当代青年人的心路历程,真实地谱出一曲隐忍却不乏力量的青春流浪之歌。

试读章节

如果在几年以前,你说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像我父母一样在面前告诫我时间的珍贵,我可能会对你另眼相看。我的意思是说我会觉得你了不起,懂得一些人生的至理名言,或者拥有非凡阅历。回过头想想,我感到我那时的确幼稚得有些可笑。对于一个经历不幸,身处迷茫的人而言,你如何能看到时间有这般重要?也许太多时间只能使他陷入无穷回忆,让人愈发神经衰弱。想想可真是要命。所以你若下次见了我,最好提也别再提“一寸光阴一寸金”诸如此类的废话,更无须板着面孔对我说:“时间像奔腾的激流,它一去无返,毫不留恋。”

那个星期五清晨,我独自一人在学校的宿舍里,靠着窗台呼吸晨间的新鲜空气。夜里刚下过一场小雨,北京的晨空显得有些灰暗。远处成群的高楼矗立在天空下,一眼望不到头,忽隐忽现地笼罩在雾霭当中。风刮着近处的树叶轻微摆动,遮挡住树叶后的墙头和屋脊,给它们落上层朦胧的颜色。

我不得不承认昨晚失眠了,失眠总让人第二天看上去精神疲惫。假如昨夜雨下得不是那么时断时续,我想我也不必借助音乐最终人梦——淅淅沥沥的雨声通常就会让人产生困意的。于是我戴上了耳机,打开随身听,开始听我表哥前阵儿送我的一盘音乐带。我表哥叫苗苗,是个有前途的年轻人。他大学毕业后放弃了所学的法律专业,转行跟一个电影导演拍了电影,搞出些名堂,经常扛着摄像机游荡在世界各地。这盘音乐带是他今年早些时去泰国拍戏特意买给我的,是泰国当下一个流行女歌手的最新专辑。上上个星期天,我表哥突然在美国给我打电话,说他又有一个电影要开机了,是和美国的制片人合作拍摄的,完成后可能会在国际的大电影节获奖。“要知道,在这行想更好地生存,你就得时刻承受巨大压力,说不定哪天连裤衩都得脱下来给别人。”——表哥常说这样的话,所以听到这个鼓舞人的消息,我真替他感到高兴。

我就那么靠着窗台呼吸了一阵新鲜空气,把目光转向了操场。晨雾中的操场上,早起的学生和老师已经活动开身体了,有的在悠闲慢走,有的原地小跳放松,或者对着篮筐作投篮练习。我所在的学校比起北京其他高校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简陋到了极致。面积不大的校园周围都是古老的近乎荒废的建筑物和高高的白杨树,这些建筑物建造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除了风貌古朴外,几乎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以至于我表哥第一次来这地方做客时说,这儿原汁原味,很适合拍恐怖片。校园的南边是后来新修的食堂和教学楼,那也是二十年前的老古董了。从教学楼的后门出去,迎面有个占地约一百平方米的小花园,种着些常见的花草,正对着校园中心的图书馆和医院。再往北走就是这片堪称为学生唯一乐土的操场了,可惜操场面积也不大,三百米跑道转一圈到头,边上有个用铁丝护网围着的小网球场。就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每天的清晨与下午,依然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学生,从事着各式各样的活动。

校园的西侧有个小门,出去是教师宿舍和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日常所需。那边的小理发店男生剪头只要三块钱,不过总排满了顾客。我刚来学校报到时去过那里一次,她们给我发了张写着号码的纸片,让我按序等候。嘿,我在那里等了差不多两小时,最终才得以剪完。我很不习惯坐着理发时,旁边有群等候的陌生人对我品头论足,尽管他们的举动看上去很隐蔽!因此那次不愉快的经历之后,我再没光顾那家理发店。不远处的学校澡堂则在下午限时对公众开放,一个长相丑陋的老头负责开门、收票、打扫卫生。老头看上去很凶,不准男生在澡堂子里大声歌唱。有时我想,如果女生在二楼的澡堂也唱歌的话,他是否有上去制止的冲动?毕竟那个对男生来说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只有他才有权出入——比比其他地方的看门人,给澡堂看门是个多体面的职业。

校园的东侧就是我所在的学生宿舍了,砖砌的红色小楼纵列成排,像一排排齐整的鸟笼把我们困在里面——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是个妨碍人自由成长,压制人想象力的好场所。如果你不置身其中,了解不到我们的生活,就像你蛰居于这低矮的楼层里面,无法体会登高望远的心境一样。P1-3

序言

一直以来我想写个小说。向人们展示新世纪年轻人的一种真实生活状态,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八○后一代的思想与感受。写《猿猴之城》时,我二十六岁,大学毕业三年,生活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在北京生活了八年,最后却选择离开那座城市,其中滋味一言难尽。2007年我回到老家,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电脑上敲了两万多字。敲得指节肿大,眼睛生疼,屁股长疮,最后把电脑的程序都弄乱了。重新装好电脑,才发现所写的两万多字不幸丢失,人生真是时时不尽如人意。

直到2008年,我考上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小说才得以完成。最早发表在山西的大型文学双月刊《黄河》上。再次感谢《黄河》主编张发老师的鼎力支持。小说描写了一个十九岁的大学生四天三夜的故事,故事的真假不消冗述。

不得不承认,我的写作速度很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挥之不去的青春情结,几乎都愿把曾经的美丽与忧伤书写下来,作为纪念。我或许是其中最庸俗的一个。与生俱来的自卑感一直伴随着我,让我的文字也充满着自我怀疑与试探。尽管写得很认真,起初的节奏还是难以把握。小说的前六章(三分之一)充斥着复杂的怀旧,拖沓的情感回忆。如果偶遇性急的读者,这部分难免影响了他们阅读的乐趣。

可人有时不得不去怀旧。今年我三十而立,才学会面对现实,认真审视自我,无疑是失败的。由于不懂珍惜,丢掉世界上美的东西。错过老天给的一次又一次眷顾。怀旧也许成为重寻理想与信念的途径。

记得我的青春早期,为了一盘流行音乐的磁带,专程让人从省城代买回来。小县城读不到杂志,没有时尚观念,不懂何为资讯,受不到全面的教育。几乎所有新鲜的事物,都得靠天分去捕捉。可我和年少时的伙伴儿还有偶像,在得知浪子歌手王杰结婚的消息时,把珍藏了他几年的专辑从教学楼顶丢下去,然后振臂狂呼。

那条漫长的音乐之路——从初中时的港台地区歌曲到内地摇滚,高中时的城市民谣到校园民谣,大学的朋克到地下摇滚乐,大学后期的国外流行音乐,再回到更后来的民乐。不同阶段对音乐的不同喜好,无形中见证了我歪曲的成长轨迹。

家长们描述现在的八○后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责任感,自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代名词。爱情、理想、信念确非牢不可破,现实中的男孩更多谈论宝马和奔驰,女孩梦想拥有爱马仕或LV的包包。

然而最真的情结一直在延续,青春没有分界线。当内心的执著与坚守伴随环境日渐改变时,这是不是八○后一代的悲哀?是不是体制巨变下成长起来的漂流一代的悲哀?新的九○后一代,他们高喊口号:“别拿你的个性挑战我的脾气。”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人活着开心最重要。我开始不停怀疑这句话——人如果只求开心与快乐,是不是同样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意义?

楼楼

2010.10

后记

城,是个极具哲学意味的文化载体。

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人类在漂泊、流浪、迁徙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并在心理上渴望着一种安定的生活。安定,可以给人类带来一种安全感,而安全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

当城出现的时候,人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于是,历史学家甚至以城的出现,作为人类社会从蛮荒阶段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当城成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时候。它所包含的哲学意味最典型的状态就是——围城。当一个城被围困的时候,它的安全性就受到了挑战和威胁,这时,人性中最典型的心理状态就是——城里的人想要跑出来,而城外的人想要冲进去。

著名学者钱锺书的小说《围城》正是将这一文化现象、文化心理与人的婚姻相关联,形成了一个绝妙的比喻。入城与出城,不仅是人的一种生活需求,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的需求。人类就是在对城的复杂矛盾情感中不断陷落,不断挣脱。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的文明史。基本上就是建城毁城的建筑史,就是进城出城的生活史。一个城的建成与繁华,一个城的毁灭与消逝,印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衰落与消亡。

基于对城的文化内涵、文化基因的初步认知,我们在读楼楼的小说《猿猴之城》时,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大学生的生活经历,而且是短短三四天的经历。当然,小说文本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的前因后果,那是被扩展了的时间。但是,就是这短短三四天的时间,已足以改变一个人或者更多人的人生走向。也可以说,所有曾经的压抑和积聚在这三四天中得以宣泄和爆发。这必然成为若干人命运轨迹的转折,作者所记载的,也正是这段重要的个人历史。如果我们把城的意境加入进来的话,就可以看到,这又是一个围城的哲学命题。忠诚与背叛,进入与逃离,暗战与和解,过去与未来……许许多多的痛苦与抉择都涌动起来,这不仅是故事情节的冲突与矛盾,更主要的是进入了思想领域的反思与悖离。在迷惘中坚守,还是沦落?在两难中选择,还是抛弃?在围城中甘做困兽,还是义无反顾地突围?所有这些难解的命题在小说中不仅是“我”面临的现实困境,而事实上也成为一代人的生存状态和困境,不仅是身体的被围困,同时也是精神上的被围剿。不仅是身体面临的堕落,同时也是精神的崩溃。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这篇小说也正是从这一点上,区别于一般的校园青春小说,区别于一般的爱情故事或校园经历,使小说变得深刻并沉重起来。这对于一个八。后的年轻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而这,也正显示出作者的写作功力以及对生活的深刻认知。

如果我们把学校看做一个城的话(这个譬喻无论从形制上还是从文化层面上讲都是可以成立的),就可以从城的文化维度上体会一番被围困的挣扎。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上来看,我们似乎看不到外来的对“城”的围攻力量或人物。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城中人”的生存状态,感到了“城中人”的压抑和无奈,“城中人”的决裂与逃离。因为这种被围困、被围剿的态势,并非来自单一的个体或是具体的某些组织或集团的力量,而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无形的巨大压力,这种无形的压力比具象的刀剑枪炮更具毁灭的力量,特别是摧毁人的精神与意志的力量。

学校本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但在小说中,开篇就可以看到作者对“我”的学校布局与设施的详细描绘,如果说这样的一处建筑还构不成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城的话,那么它也足可以是一个山寨版的精神之城。而小说也正是从精神之城的意义上对之加以描速的,并且直截了当地指出——“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是个妨碍人自由成长,压制人想象力的场所。”  可以说,这已经为小说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也可以说,“围城”的状态早已经形成,无论从具体的建筑格局还是从身处其中的人的心灵感知。这样,突围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如果你还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追求,并且渴望自由的人的话。

接下来的故事显得有些突然,并让我们触目惊心,那就是作者对辅导员(班主任或日班头)韩旭突然发疯事件的叙述。之所以感到突然,一是因为作者在平稳叙述中突现奇峰,二是因为习惯了逆来顺受的“我”突然看到了爆发和反抗。从小说叙事的技术上,我们会感到这样一个情节的突兀性,甚至会怀疑小说情节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是,我更愿意将这一情节看作是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书写。这种荒诞意味的情节更具彻骨的警醒作用。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韩旭是一位极具个人纯真理想主义的人物。应该说,一个有纯真理想的人在学校中是可以有很好发展的,因为学校毕竟是一块相对纯洁的乐土,而学生是最具可塑性的实验品。当老师看到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道路走向成功时,是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也是作为老师最大成就感的来源。韩旭就是这样一位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着的老师,心中装满了对成功的热切渴望。

但是,无情的现实击毁了他美好的梦想,原本想“能和大家在未来的日子里共同为伴,体验火热的青春与生命”,带领自己的学生一起迈向成功的韩旭,最终却成了自己学生的“敌人”。在这样的对抗中,人性的脆弱处必然首先折断,理想的怦然破灭,导致了韩旭突然的歇斯底里。那是一种理想破灭之后的绝望,在这时,所有的体面与隐忍都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回归到冷兵器时代的斗士,就如那位经典的堂·吉诃德。发疯后的韩旭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老堂”大战风车的残酷场景。再次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深处隐藏着的秘密。当有理想的人与无理想的一群人对抗时,最先疯狂的或者说从精神上最先倒下的竟然是有理想的人。这就是现实的残酷,时代的残酷,一代人的病灶所在。因为当面对一个虚妄的,缺乏道德和精神高度的巨大社会存在时,那些纯真的人,那些向往乌托邦的人是孤独的,更是脆弱的。韩旭正是“围城”中选择了战斗的代表性人物,他的结局,就如决斗中轰然倒下的最后的骑士。

韩旭的失败也促使“我”对城彻底绝望。而“我”选择了独自逃离。这或许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走为上”的策略,以及“穷则独善其身”的修身之道。韩旭更像一个西方的骑士,而“我”则是一个东方的隐者。

义无反顾地逃离围城,逃离学校,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我”决心去做。这是“我”对自身还没有完全绝望的一种勇敢的抉择,是以韩旭为前车之鉴的另一种道路的尝试和行走。一代人已经失败,一代人已经沉沦,但总得有新的理想,新的希望产生。突围必然是惨烈的,因为需要对抗与战斗。即使逃离,非对抗的叛逃也并不容易。小说的后半部基本上写的是“我”在逃离途中经历的一些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心中的原有的美好和愿望也经受了分崩离析的摧毁,现实与理想是那样的残酷,当“我”亲身去面对时,它真实的面目才淋漓地绽开。只有对“城”毅然决然地放弃,才能够拨散内心的全部阴霾,正如“我”在离开之前,在白墙上刻下的宣言——“我要开始新生活”。在那一刻“我”欢畅极了。或者,那正是一种武松在都监府的白墙上饱蘸尸血大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畅快?是的,决裂,是一种天高云淡的放松,是一种破旧迎新的姿态。

某种程度上讲,《猿猴之城》写的其实是一代人的思想简史。最起码是像“我”这样的不甘沦落,坚守理想,向往自由,追求自身价值的一代人的流浪史。即使“我”并没有找到可以拯救更多人的道路,但“我”成功突破了“城”的围剿。虽然伤痕累累,但“我”毕竞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让“残损的心灵”在故土的温暖与闲适中,得到休养和生息。而这正是新希望的开始,新生活的出发地。

回到原地,回到原点,回到对猿猴的探讨。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祖先是猿猴,猿猴是未成为人之前的高智能的动物,它正如需要接受文化教育与熏陶的学生。而城堡正是学校的象征。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猿猴之城》,那么我们看到的是对现行教育体制、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弊病的揭示和抨击。当一个社会将未来的希望当作猿猴一样置于围城之中时,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景象,更可怕、可恨的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思维方式,执掌教鞭的没有把自己的学生当作“人”来看待,而只是像在驯练一群猿猴般地让他们成为听话的顺从的毫无思想和创新意识的产品。如果这样下去,一个民族还有希望吗?这样沉痛的诘问应该带给我们深刻的反省。

因此,《猿猴之城》是一部极具精神指向和现实意义的小说。我无意从文本文学性的角度更多地分析它的语言、情节、结构等基本技术层面的东西。我更愿意从精神文化的层面对之研究和探讨,因为这正是这部小说的价值所在。当然,任何一部优秀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小说,必然建立在叙事状物摹人的基础之上,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夫和叙事技巧,再好的主题也无法真切深刻地表达出来。作者的小说语言是沉稳厚重的,叙事技巧是纯熟圆润的,特别是在时间时空的转换中,衔接自茹,气韵相连。正是由于这样的出色表现,我们在小说情节设置的三四天里,看到了更多的人物,感到了更长的时间。这种对小说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一个八○后的年轻写作者来说,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证明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的天赋和潜力。他将自己对青春和人生的感悟写入了《猿猴之城》这样一个巨大的隐喻,并引发我们对教育、对社会、对情感、对理想、对人生发出感慨和反思,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

《猿猴之城》仅仅是这位年轻作者的处女作,其中一些不足之处没有必要去大加批责,我们更应为其崭露头角的文学才华喝彩。写作是自由的表达,如果用一些所谓的文学标准去苛责,将是对自由精神的扼杀。所有的缺失将会在今后的生活和写作中不断地自我修补,特别是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作者来说,不断丰富的社会阅历也会不断丰润他的写作。那么,就让我们期待他更好的作品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猿猴之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楼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7997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4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