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月报30年(1980-1984卷1)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月报三十年》中的作品分别选自从1980年到2009年《小说月报》上所刊载的部分中、短篇小说,有些作品广为大家所熟悉:如《妻妾成群》、《天下无贼》、《官司》、《父亲进城》、《马文的战争》等。小说的视角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跨越30年,感悟着不同年代所特有的生活烙印,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从文学的视角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在当代文学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本册为第1卷,收录了1980-1984年之间刊载的小说。

内容推荐

《小说月报》以其雅俗共赏的办刊风格,成为国内外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作家;影视界的制片人、导演、编剧的案头首选,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为读者喜爱的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在众多的文学期刊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坚守,一切面向读者,选发适合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在其创刊30年之际,百花文艺出版社特别推出了六卷本的《小说月报三十年》。

本册为第1卷。

目录

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蝴蝶

 那五

 射天狼

 高山下的花环

 锅碗瓢盆交响曲

 美食家

 迷人的海

短篇小说

 西线轶事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陈奂生上城

 丹凤眼

 灵与肉

 受戒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这是一版神奇的土地

 哦,香雪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编后记

小说月报三十年总目录(1980~1984)

试读章节

人到中年

谌容

仿佛是星儿在太空中闪烁,仿佛是船儿在水面上摇荡。眼科大夫陆文婷仰卧在病床上,不知自己是在什么地方。她想喊,喊不出声来。她想看,什么也看不见。只觉得眼前有无数的光环,忽暗忽明,变幻无常。只觉得身子被一片浮云托起,时沉时浮,飘游不定。

这是在迷惘的梦中?还是在死亡的门前?

她记得,好像她刚来上班,刚进手术室,刚换上手术衣,刚走到洗手池边。对,她的好友姜亚芬是主动要求给她当助手的。姜亚芬的出国申请被批准了,他们一家就要去加拿大,这是姜亚芬跟自己一起做最后的一次手术了。

她们并肩站在一起洗手。这两个五十年代在医学院一起读书,六十年代初一起分配到这所大医院,同窗共事二十余载的好友即将天各一方,两人心情都很沉重。这种情绪在手术之前是不适宜的。她记得,自己曾想说些什么,调节一下这种离别前的惨淡的气氛。她说了些什么呢?对,她扭头问过:

“亚芬,飞机票订好了吗?”

姜亚芬说什么了?她好像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眼圈儿红了。

停了好久,姜亚芬才问了一句:

“文婷,你一上午做三个手术,行吗?”

她回答了吗?不记得了,好像是没有回答,只是一遍一遍地用刷子刷手。那小刷子好像是新换上的,一根根的鬃毛尖尖的,刺得手指尖好疼啊!她只看见手上白白的肥皂泡。只注视着墙上的挂钟,严格地按照规定,刷手、刷腕、刷臂,一次三分钟。她刷完三次,十分钟过去,她把双臂浸泡在消毒酒精水桶里。那酒精含量百分之七十五的消毒水好像是白色的,又好像是黄色的,直到现在,她的手和臂都发麻,火辣辣的。这是酒精的刺激吗?好像不是的。从二十年前实习时第一次上手术台到如今,她的手和臂几乎已经被酒精泡得发白。并没有感到什么刺痛呀?为什么现在这手好像抬也抬不起来了?

她记得,已经上了手术台,已经给病人的眼球后注射了奴佛卡因。手术就要开始了,这时,姜亚芬却悄悄问了一句话:

“文婷,你小孩的肺炎好了吗?”

啊!亚芬今天是怎么啦?难道她不知道一个眼科大夫上了手术台,就应该摒弃一切杂念,全神贯注于病人的眼睛,忘掉一切,包括自己,也包括自己的爱人、孩子和家庭。怎么能在这时候探问小佳佳的病呢?或许,亚芬正为她将去到异国而不安,竞至忘掉了她正在协助手术?

陆文婷几乎有些生气了,只答了一句:

“现在我除了这只眼睛,什么也不想。”

于是,她低下头去,用弯剪刀剪开了病眼的球结膜,手术就进行下去了。

啊!手术,手术,一个接着一个,这天上午怎么安排了三个手术呢?焦副部长的白内障摘除,王小嫂的斜视矫正,张老汉的角膜移植。从八点到十二点半,整整四个半小时,她坐在高高的手术凳上,俯身在明亮的灯下,聚精会神地操作。剪开,缝合;再剪开,再缝合。当她缝完最后一针,给病人眼睛上盖上纱布时,她站起身来,腿僵了,腰硬了,迈不开步了。

姜亚芬换好了衣服,站在门边叫她:

“文婷。走啊!”

“你先走吧!”陆文婷站住不动说。

“我等你。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到医院来了。”  说着,姜亚芬的眼圈儿又红了。她那对漂亮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她是在哭吗?她为什么难过?

“你快回家收拾东西吧,刘大夫一定等你呢!”

“他都弄好了。”姜亚芬抬起头来,忽然叫道,“你,你的腿怎么啦?”

“坐久了,有点麻,一会儿就好了。晚上我去看你。”

“那,我先走了。”

姜亚芬走了,陆文婷退身到墙边,用手扶着白色瓷砖镶嵌的冰冷的墙壁,站了好一阵,才一步一步走到更衣室。

她记得,她是换了衣服的,是那件灰色的布上衣。她记得她走出医院的大门,几乎已经走进了那条小胡同,已经望见了家门口。可是忽然,她觉得疲劳,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极度的疲劳。这疲劳从头到脚震动着她,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了,小胡同忽然变长了,家门口忽然变远了,她觉得永远也走不到了。

手软了,腿软了,整个身子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眼睛累了,睁不开了。嘴唇干了,动不了了。渴啊,渴啊,到哪里去找一点水喝?

她那干枯的嘴唇颤动了一下。

“孙主任,你看,陆大夫说话了!”一直守在病床边的姜亚芬轻声叫了起来。

眼科主任孙逸民正在翻阅陆文婷的病历,“心肌梗塞”四个字把他吓住了。他显得心事重重,摇了摇苍白的头,推了推架在高鼻梁上的黑边眼镜,不由联想到在他这个科里,四十岁左右的大夫患冠心病的已经不是一个了。陆文婷大夫才四十二岁,自称没病没灾,从来没有听说过她心脏不好,怎么突然心肌梗塞?这多么出人意料,又是多么可怕啊!

听到姜亚芬的喊声,孙主任转过高大的,有些驼背的身躯,俯视着面色苍白的陆文婷大夫,只见她双目紧闭,鼻息微弱,干裂的唇动了一下,闭上了,又歙动了一下。

“陆大夫!”孙逸民轻轻地喊了一声。

陆文婷又一动不动了。她那瘦削的浮肿的脸上没有一点反应。

“陆大夫!文婷!”姜亚芬低声唤着。

陆文婷依旧没有反应。

孙逸民抬头望着阴森森竖在墙角的氧气筒,又盯着床头的心电监视仪。当他看到示波器的荧光屏上心动电描图闪现着有规律的QRS波时,才稍许放心。他又扭过头看了看病人,挥了挥手说:

“快去叫她爱人来!”

一个中等身材,面目英俊,有些秃顶的四十多岁的男同志跑了进来。他是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从昨天晚上开始他就守在床边,没有合过眼,刚才孙主任来,劝他到病房外边的长椅上去歇一会儿,他才勉强离开。

这时,孙逸民忙闪开床头的位置,傅家杰过来,俯身在陆文婷的枕边,紧张地盯着这张曾经那么熟悉,现在又变得那么陌生的白纸一样的脸。

陆文婷的嘴唇又微微动了一下。这无声的语言,没有任何人能听懂,只有她的爱人明白了:

“快拿水来!她说她渴!”

P3-5

序言

朗朗乾坤。神州大地,历经十年浩劫,百废待兴,积重难返。国人渴盼拨乱反正。小平高瞻远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振聋发聩,一扫阴霾!

斯时,国人除了腹中饥肠碌碌,文化生活贫瘠匮乏。十年间仅有八个戏,一本书。

于是,《伤痕》、《班主任》、《于无声处》等一批冲破樊篱的优秀作品一经发表,瞬间便传遍全国,人人争读,街谈巷议,一时传为佳话。

于是,时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的林呐先生倡议,经社委会充分论证并一致通过:《小说月报》便应运而生,于一九八。年一月正式创刊。

刊物一经面世,首期发行三十五万册,一抢而空,二期发行五十余万册,三期即达一百一十余万册。由于争购者众,邮局不得不采取排号限订措施。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作为国内首创的文学选刊,从全国发表的中短篇小说中选优拔萃,每月一期向读者汇报。创刊三十年来,忠实记录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创作历史和发展轨迹,见证了无数优秀作家的发现、成长和辉煌。更有数十万计的文学青年,数百万计普通读者的拥趸。《小说月报》一路走来,既有登临高峰的辉煌与自豪,也有跌落谷底的沮丧与失落。从一九八二年的顶峰时的期发一百六十余万册,到一九八九年的期发九万余册。既有过五关,也有走麦城。斯时,国内几乎所有文学期刊的情形也大抵相似。

鄙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走马上任,履新之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率全体编刊人员,认真总结前辈及同业的经验教训,研判读者的审美取向变化。励精图治,殚精竭虑,锐意革新。从一九九三年至二○○三年,历经十年奋斗,刊物又逐渐赢得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青睐。《小说月报》也由过去单一版本,期发十余万册,开发出四个版本,期发八十余万册,并延伸开发了五个系列品种图书,形成书刊互动,优势互补的产品链。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十余年苦尽甘来:蝉联三届国家期刊奖;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集体:天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状等称号。国家教委选订向海外中国留学生赠阅的唯一文学期刊等等。《小说月报》以其雅俗共赏的办刊风格,成为国内外文学界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作家;影视界的制片人、导演、编剧的案头首选,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为读者喜爱的文学期刊。

环顾当今世界,中国历经三十年高速发展,已成为首屈可数的政治经济大国,国外甚至有将中国与美国并称G2的,但中国不被忽悠,保持清醒头脑,埋头苦干,继续坚持科学发展之路,才是治国安邦乃至做人与办刊之道。

“您在有限的时间内,花有限的钱,便可及时读到全国最优秀的小说佳作。”

“一册在手,精览无余。”

“乘改革开放春风,述大众生活百态。”

这些曾经的宣传广告语,至今仍被《小说月报》编刊人捧为珍宝,视为经典,历久弥新。发扬光大!

后记

创刊于1980年1月的《小说月报》即将迎来她三十周岁的生日。古语云:三十而立。这份凝聚了几代同仁心血、负载了各方关爱、寄托了众人期许的文学选刊,虽说早已于文学期刊之林获得了一席之地,但在而立之年,同样需要反躬自省,回望来时路径。而作为一份始终居于时代潮头的文学选刊,《小说月报》总是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告小说现场的实况,及时保存下“小说记忆”中最珍贵的部分。三十岁,的《小说月报》,三十年的小说记忆,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正是源自而立之年的“反躬”与“回望”,承担了盘点三十年小说记忆的使命。

将《小说月报》三十年来选载过的数以千计的作品加以整理筛选,无疑是件繁重艰巨的工作,从策划立意、确立原则,到具体操作、确定篇目,历时近一年之久。其间我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推敲,最终编选完成了这套共计六册、总字数近四百万字的丛书,作为对《小说月报》创刊三十周年的纪念,并回馈一贯支持、关爱我们的各界读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套用三十年时间来完成的小说选本。因为我们是基于当年编选者的“现场报告”进行二度筛选。借用时间赋予我们的“后见之明”看来,《小说月报》于第一时间做出的判断与选择,每每是精准的——虽然每个时期均难免有其遗珠之憾——大批传颂一时的名篇佳作当初正是通过《小说月报》的及时选萃而走向全国,众多声名卓著的小说名家最早也是经由《小说月报》的有力推介而登上文坛。在此坚实基础之上,我们试图兼顾作品的时代性与经典性。加以平衡。既收录了那些一经发表便造成轰动效应的名篇,又发掘了不少艺术魅力历久而弥新的佳构;书中收入的有不少是当代小说名家的成名作、代表作、获奖作,也有那些平凡写作者厚积薄发的力作;其作者阵容更涵盖了多个世代,从1949年之前便投身文坛的耆宿,到新世纪以来崭露头角的新锐,堪称当代小说界的“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而在编选过程中亦未囿于一人一篇的成例,而是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小说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貌。简言之,作为编选者的我们,立足点既在时间之中,又在时间之外,唯一保持不变的主轴是“《小说月报》的立场”。但为篇幅与体例所限,不少符合我们编选原则的作品最后仍不得不忍痛割爱,在编辑过程中每一轮筛选后都会为此感到遗憾,无论如何,我们相信那些未曾收入本丛书的作品同样代表了三十年来国内小说创作的成就。对于我们来说,从一开始就未曾奢望能将《小说月报》选载过的佳作一网打尽,只是希望能忠实记录这本刊物三十年来所留下的一串串脚印、一点点记忆,这套丛书所提供的,与其说是当代优秀中短篇小说的“范本”,不如说是一本文学刊物三十年来与当代小说创作及当代文学史互动的“样本”。

“小说月报三十年”丛书以时间为序,收录1980年—2009年《小说月报》所选载的中短篇小说,共分六卷。编辑所有作品,均以当年《小说月报》的版本为底本(其中有些篇目日后出版时有所改动,因而本书所收录者也具有一定的版本学价值)。因为三十年中出版物依据的文字与标点使用规范有所不同,为求统一,在不影响原文的情况下略加整理,其余均按照原文照录,其中个别表述与提法带有明显时代色彩,未必为今日读者所认同,为保存原貌亦未加改动,希请留意。丛书每卷均分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两大板块(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分类标准因时而异、因人而异,此次均以本刊发表时分类为准),作品均按本刊发表时的顺序排列,书后附有该卷作品总目,供读者查阅。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承蒙各位作者的大力协助,值此机会表示我们最诚挚的谢意。有个别作者或版权继承人出于种种原因未能联络到,在此亦表示歉意。万望见书后及时与本刊联系,我们将寄送样书、稿酬。感谢各界朋友多年来对本刊始终如一的厚爱与支持,真诚期望您对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给予批评指正。

《小说月报》编辑部

2009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月报30年(1980-1984卷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说月报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5962
开本 16开
页数 5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64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8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37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69
3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