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凤子(在舞台上在人世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除最后有十分之一不到的篇幅是朋友们写凤子,主体部分全是凤子本人的文章,而且是精选出来的,可谓一本真正的凤子选集。

凤子的文章以及她和这些著名文人交往的真实记录都既生动又亲切。文集最后附有凤子著作的细目,此外本书还收集了一批凤子的照片,许多是首次披露,弥为珍贵。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除最后有十分之一不到的篇幅是朋友们写凤子,主体部分全是凤子本人的文章,而且是精选出来的,可谓一本真正的凤子选集。

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凤子参加戏剧演出的回忆,她参加过曹禺四大名剧的全部首演,是四凤、陈白露和金子的首演者。她又是夏衍、阳翰笙等人的剧本的主演。她还是欧阳予倩、洪深等老一辈导演的合作者。她的回忆对话剧百年有巨大的史料价值;第二部分是凤子的散文;第三部分是凤子的短篇小说;第四部分是凤子描写朋友和家庭的文章。

凤子的文章以及她和这些著名文人交往的真实记录都既生动又亲切。文集最后附有凤子著作的细目,此外本书还收集了一批凤子的照片,许多是首次披露,弥为珍贵。

目录

代序——我想有个天堂/姚珠珠/1

凤子舞台生涯自述

人生第一课/11

不懂爱情的初恋/17

学步的第一天/20

一个最好哭的孩子/24

附:《日出》以前的摸索/27

一个业余戏剧工作者的回忆/31

武装起来了/43

自己与剧中人/46

第一次拿演员薪/49

《北京人》的三次演出/53

“天国女状元”和我/60

重访“一桥讲堂”/64

夜话港岛与山城/69

一个未能实现的愿望/74

凤子的散文

夜泣/85

红绣花鞋/88

北泉日记/91

暖室里的兰蕙/95

雾境/99

归乡/102

船/110

海角中秋/113

没有色彩的画/117

感情的装饰/119

生命/121

灯/123

雨中千叶/125

记忆/130

杂忆东京之旅/134

香港脱险/139

忘不了桂林的山山水水/163

永不褪色的记忆/167

无题/175

有感/179

喜得《人世间》合订本/182

凤子的小说

构树夜话/197

披风/209

过路木匠/217

金银世界/223

银妞/234

渡/241

雾夜图/256

画像/266

茶楼/281

飞来的臭虫/294

说不完的故事/308

凤子写家庭和朋友

迎接金婚/333

怀念郭老/369

哭送翰老/374

祭田汉同志/377

往事历历忆夏公/385

悼念司徒慧敏同志/388

永远怀念的朋友——马海德/392

怀念白尘同志/395

想起了胡考/400

怀念应云卫先生/403

洪深先生百岁大庆/406

写在一多先生的周年祭/408

寄/411

周月祭/414

中元祭/417

怀念敬爱的周总理/420

访老剧作家丁西林/426

哭欧阳先生/435

回忆戈武/437

记冰心/440

访巴老/443

贺于伶/446

记荒煤/450

访病中吴作人/454

学习茅公/457

访问梅兰芳氏的一则旧文/462

我的几位师长/466

回忆阿英同志/477

《海天》的天地在哪里?/481

《人世间》的前前后后/484

大家写凤子

金婚别/沙博里/491

凤子和《人世间》/冯亦代/497

追思凤子贤姐/吴祖光/499

凤子魂归北京,心系上海!/越清阁/506

最伟大的龙套/舒乙/512

凤子献宝/舒乙/515

惊现一本凤子的旧作——《八年》/舒乙/518

老舍日记/老舍/520

湖畔凤子/黄宗江/521

不忘凤子/新凤霞/524

追思凤子大姐/苏予/526

默默的哀思/吕恩/531

怀念凤子同志/李慧中/534

附录

凤子著述目录/537

试读章节

学步的第一天——忆我在复旦剧社演《委曲求全》

记不清楚怎样接受了复旦剧社的邀请,我答应参加演出《委曲求全》,扮一个同我的生活距离一万八千里,都市风而又十分娇媚的角色——王太太。

T同B来约我上“燕园”对词,并介绍我同导演应云卫先生见面。

第一次对词,我就感到十分别扭。我说不好“京”音国语(一直到今天也说不好)。B热心地帮忙我校正字音。他那季忙着毕业,没有参加演出。

研究角色时,应先生给我很多启示:

“忘掉你是个学生。记着你是一个都市的女人,十分风骚的女人!十分的女性,以女性为武器,你得征服这些男子:校长,专员……甚至是茶房,可是别忘了你这一切是‘戏中的戏’,你不惜这么做,是为了帮王先生的忙,替王先生解脱‘亏空公款’的罪名。”

应先生又说:

“放胆地做。记着上面的话,但是放胆以后,必须有个边界,马到了悬崖边时得收着缰。同时也要记着这是喜剧!”

什么是喜剧,喜剧又该是怎样一个演法?我茫然。一个人读着词,词背出来了,仍然摸索不出一个演的方法。我象一个被遗弃在路边的孩子,想往前走,但认不得路,回去罢,又受不了“胆怯”的讪笑。

T去茶房,D去王先生,K去校长,w去专员。每排一次戏,心里也每每惶然一次,特别看到饰专员的w,饰校长的K那么自然,那么逼真。望着别人一次次进步,心里更急。

戏前后排了三个月,自然实际上并没有排三个月。学校功课多,除了星期天,每晚由B负责召集大家分段排。可是没有人在角色研究上、演技上同我讨论,给我意见。我觉得委屈,去找我最好的朋友C诉苦,她又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听了我的牢骚以后,也无法劝慰我。

天!“都市的女人,十分的女性”,我脑子里简直是空的。,外形都抓不着,更别说性格了。

C鼓励我上跳舞场,看电影,于是我便经常请假找朋友玩去。网球不打了,车子不骑了,郊游散步也取消了,把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都改过来,甚至还“逃课”。因为电影多半看日场,跳舞也多半参加茶舞。

三个月的时间,象一个摇摇学步的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但还不如真正学步的孩子,因为孩子还有一个看顾的母亲,然而我却有一群玩伴。

到今天,我们也许可以说,“摇摇学步”,几乎是每个献身戏剧事业的人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因为话剧演员,今天还很少真正科班出身的。而一切的话剧团体又差不多尽是为了演出而组织起来的,不演出,便“停摆”,在不忙演出的平素的时间,很少有经常的研究与学习。过去如是,今天也还“差不多”。固然做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法,但对一个“新来者”,完全靠一个人自己摸索,究竟不免要事倍功半啊!

谈到这里,不免引起一点感想。以剧团比乐队,演员本人是演奏者,同时也是乐器。那么一个演员的身体外貌和声音的优劣,等于是乐器工具的优劣,而工具的使用,就要看演奏者的训练与修养如何了。工具优劣是天定的,矮子不能长,胖子难得瘦。可是有了可塑的外型,没有适当的长期的训练也是不够的。何况我国国民体育不普及,到今天国民体格一般的说还是落后的。那末作为一个演员,不仅要训练一个好身体,尤要注意一些技术的训练,例如练声、游泳、骑马、击剑、舞蹈(非交际舞)……自然还有许多写不出名目的名目。可是,这些训练,十年前可以说还没有一个团体或个人实行过。今天,可能有,但不普遍也不彻底。这是我国这一辈话剧演员最无可奈何的一件事。

所以,十年前已经是二十岁的人,才开始“学步”,路尚走不稳呢,更何从谈得上技术和艺术的训练与修养?  记得离演期只隔三天光景,应先生连夜赶排,有时排至深夜二时,我才偷偷从窗户爬进宿舍去睡觉,上台前一天,我喉咙已完全哑了。原因是没有运用嗓子的经验,而又太劳累。

戏终于上台了。这是复旦剧社第十八次公演。我记得那第一个租借给演话剧的园子“卡尔登”(这是全沪最合话剧演出的一家近代扇形剧场,可是多年来才初次让中国话剧在那里上演)。当我同T、B几位同学找“卡尔登”的经理曾焕堂谈判成功时,T是高兴得喊出来:

“今后我们有了一个台了!”

这是一九三五年春天的事,记得是五月。除导演是应云卫外,还有两位顾问,欧阳予倩和顾仲彝。这次演出较隆重,开幕及闭幕都由复旦弦乐队演奏。后来暑假里又上南京公演,剧场是世界大戏院。赴南京时,去校长的K临时有事缺席,于是到南京后阵容大加改动,终于提心吊胆地把戏搬上了台。不久交通大学排演演出《委曲求全》,也约我参加。导演是吴铁翼。

作为一个“学徒”来说,学戏尚未入门,已感到戏剧这一行事业,千头万绪,困难多端,而要在千头万绪中理出一个头绪,困难多端中找出症结所在,那应该是比学戏更为艰难罢,但既已学着走了,便只好决心走下去。

路总是被人走出来的!我便如此开始了我的舞台生活。P20-23

序言

凤子,我的小娘娘,她已经走了一年多了。我想她一定在天堂里看书、种花,淡泊、平静地活着。因为当一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走进她在人间的家中时,突然相信,一定有一个天堂,而我的小娘娘凤子,就在那白色马蹄莲花和她亲手栽培的粉色郁金香和黄色的百合花盛开的花丛中,正冲着我笑。当我习惯地看着她客厅的书桌上摆着的笔和玻璃板下放的照片时,我相信她会在这一年中天天回来一下而不打搅任何人。否则在这人间的家中,不会依然散发着她给我的温暖、散发着她那独有的爱。

姨夫沙博理开门接待了我,我来不及坐下就脱口说:“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冯亦代伯伯让我转告的,小娘娘日夜牵记着的散文集《人间海市》,今年下半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将排版,明年初即可面世。”沙伯伯笑呵呵地说:“我要奖励你带给我的好消息。你把这本英文书,带给冯亦代。”说着递给我一本精装的英文书,并转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包装得很精致的盒子,又说:“这是以色列朋友从远道带来的蜜枣,非常好吃,送给你,不要分给别人!”我说:“是前些年传到中国的伊拉克蜜枣吗?”沙伯伯说:“伊拉克和以色列是不一样的,这是以色列的。你吃了就知道好吃不好吃了。”我看着墙上照片中微笑的凤子小娘娘,突然想起在她那本尚未发表的散文集中,有一篇写于一九八九年三月八日的《访以色列观感》,文中有这样的描述:“接到耶路撒冷国际书展主席齐夫·拜勒的来函,邀请沙博理和我参加他们将要举办的国际书展,引起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到以色列去,到古老而又神秘的耶路撒冷去,太有意思了。……到达市长的招待所,已是夜里十一时了,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确实不近,到了招待所,来不及观察环境,就想休息,洗了个澡,就入寝了。第二天一早才仔细观察了一下我们在异国的新居……

客厅内有一瓶鲜花,一塑料盒茶食,内有近东著名的椰枣,一大盘水果。有地方名产柑橘和无花果。”

我想,这就是当年他们吃过的椰枣,我边吃着那甜而不腻的椰枣,边拿出了我和小娘娘一九四六年在上海外滩拍的一张彩色幻灯片,照片中的我被小娘娘紧紧地抱着。沙伯伯把幻灯片拿到窗前亮处仔细地欣赏着,并说:“你们两个这张照片都好看,尤其是凤子。”然后我又拿出了和沙伯伯的~张合影。他把我抱在怀里,站在上海外滩的花丛中微笑。沙伯伯看着彩色照片说:“可惜这张没有底片。也没有你和凤子那张好。不过你看这张照片中谁好看呀?”我说:“大家都说沙伯伯年轻时很漂亮,我还看不出好看呢。”我告诉他人逢喜事精神爽。沙伯伯说:“你今年多大了?”我说:“不能告诉你。”他说:“我可以猜到。”他想了一想就说:“一九四七年在上海,那时你有三岁?”我说:“只有两岁吧。”“那我知道你多大了,起码比我年轻多了,我都不老嘛,人活在世上,要想得开,活一天就要好好享受生活,反正你我五十年后都不会在这个人间了。”我从小就喜欢沙伯伯的处世态度,更佩服小娘娘的为人。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人都有命运给安排好的角色。演好演坏全是各自的造化。凤子天生丽质,喜爱戏剧表演却非父母意愿。在复旦大学读书时便冒不韪地化名凤子登台演戏,她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雷雨》里的四凤,第一个《日出》里的陈白露。通过戏剧她和共产党结了缘,结识了党的领导人,以剧场为战场,投身抗战和解放事业。建国伊始,北京人艺舞台上的第一个女主角派她饰演,这可真是令人打破脑袋都盼不到的良机。但是,为了党的事业的需要,她放弃了这个机会,毫不犹疑。同样又毫无留恋地离开了使她拥有戏剧史册上几个第一的辉煌舞台生涯,去从事舞台后评论工作,直到告老还家。晚年,她自嘲面的组织、编辑和自问,自己是编辑?是演员?是记者还是作家?自答日:“什么也不是。”

天翻地覆的事业召唤着慷慨献身的儿女们,他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先天不足、后天不纯”的凤子,加倍地让生命和灵魂在革命的熔炉里得到冶炼。我没经历过这炉火的熏烤,在不谙世事的年岁时就遭风吹霜打,凤子小娘娘追求的生命形象离我十分遥远,更是模糊不清。我感知的她仅是个平和知人善解温柔可亲的母亲形象。当我还在襁褓时,她喜爱我有双活泼的黑眼睛,为我起名叫珠珠;当我处于父亲蒙难、母亲下放的困境中时,她担负了我生活的费用;最使我永难忘怀的是当我那颗孩子的心面对社会的巨大压力,感到孤苦无援时,小娘娘给了我一个精神的支点。她以无言的爱面对我无言的悲伤,心照不宣的我俩能避开所有会刺痛我心灵的话题。是她,呵护着我长大成人。北京舞蹈学校毕业,我把全优的毕业证书捧给小娘娘时,她的泪花夹着那丝永远会令我感到温暖的笑意从镜片后面涌了出来,但她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要是文学也是五分就更好了”。

一九八二年以来,她陆续发表了二十几万字的散文,篇篇浸透着对生活的爱和对人的理解。只有爱和理解才能医治这个历经劫难千疮百孔的社会。这似乎是凤子永远不曾暗淡的理想光环。

我正在遐想中,时钟已经敲响,我和沙伯伯事前有约,因为都忙,见面时间订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在我要离开小娘娘人间的家中时,沙伯伯再三嘱咐我,要我把带来的五十年前和小娘娘以及最近与小娘娘合影的照片排在一起,这样才有意思。我说:“一定照办!”因为在我十点整进家门时,沙伯伯已经夸我了:“你的作风很好,很准时,不像中国人,也不像犹太人,因为他们都爱迟到。”我说:“那我就像是从天堂里来的人了。”

(作者系凤子外甥女,全国政协委员)

书评(媒体评论)

凤子如诗的散文,不仅很美,而且给人很丰富的知识。只要人们能够阅读,她将永存。

——沙博理

做了好事不要别人知道,这就是凤子,和那些沽名钓誉、争权夺利之辈何啻天壤!

——吴祖光

一个谦谦君子般的龙套,一个大写的龙套,一个以自己的肩膀替后人作攀登起点的龙套,一个就连文化巨匠们也要为她脱帽致敬,在她坟前落泪的龙套。

——舒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凤子(在舞台上在人世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乙//姚珠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19997
开本 16开
页数 5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95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3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