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45(短篇小说集)
内容
内容推荐
收录了八个令人唏嘘的故事,通过背井离乡、被捕、在二战期间遭受迫害或者命运一连串无情打击的小人物的视角,描绘了中东欧的生活,探究了犹太人的命运。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多年,从二战结束直到今日,基调从戏剧性到讽刺再到伤感,讲述了幸存者还乡、被迫迁移、复仇、战后创伤、性别认知、情感经历等等,道尽了犹太人的苦难与辛酸、成长与希望。
作者简介
桑托·T.伽博尔(Szanto T.Gabor),匈牙利二战后第三代犹太裔作家和知名编辑。1966年出生在布达佩斯,1990年毕业于罗兰大学法学院,并兼修了人文学院的美学和犹太学。1995年小说处女作《第十个人》问世,获得纳吉·拉尤什文学艺术奖;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东站,终点站》,引发极大反响;2004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集中营里的圣诞老人》;2010年出版诗集《解脱的滋味》。桑托的作品总是围绕着犹太人的历史、特殊时期的幸存者和独裁统治的影响展开,试图从多个角度探究犹太人的命运。其作品已被翻译成德语、俄语、英语等出版,也被收录到各类文选中。
目录
1945(回乡)
最漫长的夜
平静的生活

第一个圣诞节
异装
为了正义的愿望
米尔科与玛丽昂
序言
寻找身份的人
我是犹太人,这不是我
的祖国,
有人说,而且说得有道
理:
不管这个国,还是那个
国,
只要还住着那种否认其
他任何人权利的人,
都不会成为我的祖国。
他们说,无论在地球的
哪个角落,
在我们生息并可能成为
我们家园的任何地方,
土地都属于在那里建国
的人,因此
他们可以给我们居所,
也可以驱逐我们,
过去这样,将来这样,
那就这样下去吧,
我是没有祖国的人,
他们的法令,是我的护
照。
——桑托·T.伽博尔,《
这不是我的祖国》
1
二十年前,匈牙利作家
凯尔泰斯·伊姆雷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然而令我不解的
是,不少匈牙利人不仅并没
有为此感到兴奋和骄傲,反
而觉得有些不自在,甚至有
些民族主义色彩强烈的媒体
话里有话,称凯尔泰斯是“
犹太作家”,言外之意可想
而知。2003年,我在翻译
《英国旗》时,曾向一位我
很敬重的罗兰大学老教授请
教几个复杂长句的语法问题
,却意外听到一句令我五味
杂陈的话:“你翻译他的书
做什么?他又不是匈牙利作
家。”可事实是,历史上共
有十四位匈牙利人获过诺奖
,但从生至死都为匈牙利国
籍的只有凯尔泰斯一人。
为什么匈牙利犹太作家
就不算匈牙利作家?后来,
我在翻译的过程中从凯尔泰
斯的日记里找到了答案。凯
尔泰斯尽管出生在一个不信
犹太教、不讲希伯来语、连
家姓都已匈牙利化了的犹太
裔家庭,但在十四岁时,仍
由于犹太血统被匈牙利宪兵
捉住并送进了德国纳粹集中
营。奥斯威辛被解放时,他
作为幸存者本可以选择去中
立国或西方,但他毫不犹豫
地选择了回到祖国匈牙利,
只是他父亲已死在集中营,
原来的家已被其他匈牙利人
占据。后来,他去过以色列
,但在那里“并没有找到家
了的感觉”,从没想过移民
去那里。然而他在获得诺奖
时,尽管他是匈牙利国籍,
母语是匈牙利语,可他还是
被贴上了“犹太作家”标签。
背后的现实是:二战中
,匈牙利有约六十万犹太人
遭到匈牙利和德国纳粹的联
手迫害,即使过了半个世纪
,反犹主义仍未得到彻底清
算。因此“犹太”一词在匈牙
利语里始终敏感,不少犹太
人刻意淡化自己的血缘。不
过,小说家桑托、T.伽博尔
(Szanto T.Gabor)不仅不
肯淡化,相反刻意强调。他
从年轻时就努力研究身份背
后的沉重秘密,后来以作家
、诗人、编辑、学者的身份
探究犹太文化深层的意味,
记录并反思犹太人的不幸,
探讨新一代犹太人的文化传
承问题。
2
1966年7月10日,桑托
·T.伽博尔出生在布达佩斯
。20世纪90年代,他在罗
兰大学法律学系求学,同时
在文学院修美学和犹太学课
程。1995年发表处女作《
第十个人》,并发表诗歌;
2002 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
说《东站,终点站》,以二
战后的著名政治案“拉伊克
案”为背景,讲述了二战后
新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
1949年,时任匈共领导人
的拉伊克·拉斯洛被以铁托
分子、间谍特务、阴谋复辟
资本主义等罪名处死。
2004年出版短篇小说集
《集中营里的圣诞老人》,
2010年出版诗集《解脱的
滋味》和第二部长篇小说《
甜蜜三人》。《甜蜜三人》
听起来像本流行小说,也确
实露骨地描写了性爱,但核
心是探讨一个人重要而脆弱
的身份认知,通过一位年轻
犹太学者在犹太导师与热恋
女友之间作出的艰难选择,
探究人的精神存在与肉体存
在,曾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
《1945:短篇小说集》
正是他这一文学努力践行的
结果,每篇小说探讨的都是
少数人群的身份问题,包括
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拒绝、
接受,身份冲突,以及在某
种形式上的异化或转化。《
1945》中讲述的是二战后
幸存的犹太人与担心犹太人
归来后将讨回财产的匈牙利
农民;在《最漫长的夜》里
,同样被强行驱逐出境、背
井离乡、被迫交换家园的匈
族人与施瓦本人之间的怨恨
与理解;《爱》勾勒出一位
朴实、善良的农妇对聋哑儿
子的母爱异化;《异装》写
的是一位年轻犹太人在身份
问题上的身心挣扎,以及由
此导致的对传统的怀疑、质
问与叛离;《平静的生活》
和《为了正义的愿望》则讲
述了集中营幸存者对前纳粹
分子的敲诈或绑架式复仇…

5
“身为作家,我更愿意描
述人的各种不同的弱势、被
逼迫的处境、遭碾压的生活
和绝望的困境。”桑托·T.伽
博尔说。在他的这几篇小说
里,大多采用了我们不熟悉
的视角,因而故事本身就具
有了可读性和挑战性。虽然
我们能看到一些角色表现出
的哀怨、愤怒和拼争,但更
多看到的是——恰恰与之相
反的——懦弱和屈从,以及
在表达愤怒和同情能力方面
的无能。想来这既出于他的
冷静观察,无疑也包括了他
作为幸存者下一代和独裁亲
历者的经验。因为他知道在
独裁时代,许多人无力反抗

“我试图以一种不做评判
的方式写作,让读者通过自
己的情感和印象让自己卷入
角色的命运漩涡,产生共情
,无论是在本能还是感官层
面,无论对他们感到同情、
憎恶,还
导语
改编电影《1945》斩获20项国际大奖!
匈牙利新锐作家桑托·T.伽博尔书写二战后中东欧的百态人生!
幸存者还乡、人口大迁移、复仇、战后创伤、性别认知……他们的故事不止于1945!
《1945:短篇小说集》中每篇小说探讨的都是少数人群的身份问题,包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拒绝、接受,身份冲突,以及在某种形式上的异化或转化。
精彩页
1945(回乡)
云雾般的腾腾蒸汽笼罩住了火车头。车厢最后又抖动了一下,终于停下。一个大汗淋漓、满脸烟灰、身穿一件运动背心的铁路工人从火车头的窗口探出头来,感觉像是在催促旅客们赶紧下车。火车头后总共只挂了两节车厢,一节客运车厢和一节货运车厢。
这时候,一位将大壳帽的帽檐转到脑后、汗流浃背的列车员从第一节车厢门的台阶上跳下站台,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虽然刚从闷热的铁笼里出来,但他几乎感觉不到车厢内外有什么差别。外面的气温也高达三十几度,七月的天气窒闷,炎热。现在正午已过,列车是在黎明时分驶离首都布达佩斯的,已经行驶了七个小时。
站台上只有一个人站在那里,像是在等什么人。远处近处都不见其他人影,这些日子既没有人来到这里,也没有人从这里出发。这个人来这里也是为了办事,有任务在身。他在等客人,是村长介绍他接这趟差事的。
列车员很渴,想立即就去喝点什么。在他的想象里出现了一大扎冒着泡沫的冰镇啤酒,但是根据铁路运输管理规定,他必须留在这里等车厢里的货物全部卸下。只要货物没有卸完,他就不能离开。可是鬼知道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车皮里的东西卸干净,他这样暗想,心里禁不住冒起火来。在这里,他没有帮忙卸货的义务。话说回来,他凭什么要帮这个忙?谁运的货物谁自己来卸;他的工作只是负责查票,跟装货卸货毫无干系。不过,他如果不帮他们一把,说不定会在这里耗上一个小时,另外,那两位旅客会以为他跟他们有什么过节,所以才不肯帮助他们。管他呢!他们愿意怎么想就怎么想吧!所有的犹太人都是这样。一脸的丧气。尤其是在经历了那么多变故之后,他们看上去更是这副半死不活的模样。现在他们动也不动,仿佛在等人为他们铺地毯。也许他们正在车厢内四十度的高温里默默祷告。他们身穿黑西装,头戴黑礼帽。鬼才会理解这一身装束。这些家伙不管去哪儿都身着盛装。也说不定他们之所以这副打扮,是因为现在正在过什么节?可如果是在过节,他们是不会出门旅行的,这一点连他也很清楚。列车员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两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搞得这样神秘。难道对他们来说,已经发生的所有灾难还不够吗?他们居然还想回去?回家:回到给他们带来一切苦难的地方?这个民族真是顽固不化,不可救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这样下去,等着他们的只有地狱!
列车员抬腿朝站长办公室走去,想要去搞一辆叉车。他心里暗想,他只有亲自动手,才可能尽早摆脱掉这两个犹太佬,若想等这两个倒霉的家伙自己行动,肯定没有希望。在布达佩斯火车站装车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够了他们慢吞吞的样子,仿佛他们装运的东西是怕磕怕碰的香料。他甚至忍不住问过他们,箱子里装的是不是玻璃器皿,如果是的话,应该在箱子上贴上标签,在卸车的时候提醒搬运工要特别留意,易碎品!当然,那也意味着要增加搬运费。
“不是易碎品,但还是需要轻搬轻运。”他们平静地回答。他们想省钱,那就让他们省去吧,反正不关我的事,列车员心想。反正万一货物发生什么意外,让他们自己负责。这些家伙就这副德行,方方面面都想省钱,所以总是仔细盘算,宁可冒险。总之,直到他哐当一声用力拉上车厢的滑动门,他们才从他身边走开。
他们装上车的是十只很沉的大木箱和一只轻些的小木箱,箱子都已经用钉子封死。在装车之前,他们花钱租下了整节货运车厢,坚决不允许里面存放其他的货物或行李。
列车员耸了耸肩膀,表示明白他们特殊的需求。反正这事也与他无关。他们已经填好了运输清单并在上面签了字,运费也已经提前付清了,之后的一切悉听尊便,他们愿意怎么运就怎么运。他在铁路上已经工作了三十年,见识过的事情太多了,无论是他的上司们还是愚蠢的旅客他都能够忍受,尽管他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抱有自己的看法。一年前,他看到许多犹太人被成批地塞进了闷罐车厢,每节车厢都装有八九十人;他看到从车窗铁丝网的缝隙间伸出的手,听到有人想要喝一杯水的凄厉哭叫;为了挣钱,他也曾在过边境前帮助他们将信件投进邮筒。他也对那些不幸的人颇为同情,那些人惊慌失措地拼命询问:他们将被拉到哪里?他因多次看到这样的场景而彻夜难眠。当他注意到这些人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正像最近报纸上常写的那样(也许写得有点太多了,本来人们就对这类事情难以接受)——居然跟那些德国人做交易时(没错,他们偏偏跟德国人做交易!),他从心里感到厌恶。他们拖着封条上盖有德意志帝国印章的箱子穿越欧洲大陆,再一次证明,他们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能够为自己找到存活的空间,而且为了能够赚钱盈利而无所顾忌。毫无疑问,他们现在运来的这十一箱货物肯定也是利润可观的紧俏货,所以他们要格外小心。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45(短篇小说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匈牙利)桑托·T.伽博尔
译者 译者:余泽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340983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3-04-01
首版时间 2023-04-01
印刷时间 202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66
CIP核字 2022217539
中图分类号 I515.4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6
134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