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国学浮沉/漫说文化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国学”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与现代中国人的身心安顿息息相关。从社会学与心态史的角度观察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学”沉浮,除了学理上的孰是孰非,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学热”折射出的时代氛围、精神需求、民众心理。本书尽可能兼顾各方立场,力图呈现众声喧哗的思想现场。全书共分四辑,第一辑正面聚焦“国学”之争,兼及“国学热”引发的反思;第二辑讨论孔夫子及儒家传统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第三辑的关键词是“传统”,着重从时间意识切入古今中西之争;第四辑引入对“五四”的纪念与反思,与国学展开对话。 目录 总序|陈平原 导读:面向未来的历史建构|袁一丹 辑一 国学之争 国学漫谈|季羡林 我看“国学”|王小波 智慧与国学|王小波 “后国学”虚脱症|何满子 为什么要容忍异教徒?|盛 洪 “赛先生”与国学|罗厚立 国学之争在学理不在“意见”|赵汀阳 “国学”热,所热何来?|陈乐民 “国学热”的浅层与深层问题|徐友渔 国学如何“新视野”|陈平原 辑二 儒家传统 门外议儒家|金克木 闲话孔夫子效益|邵燕祥 请示孔夫子|王得后 请读一段经|王得后 孔子为何寄望“狂狷”——《中国文化的狂者精神》韩文版序|刘梦溪 如何对待从孔子到鲁迅的传统——在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钱理群 孔子与当代中国|陈 来 春秋的老实人和天真汉|李敬泽 社会疏离中的“孝道”问题|王学泰 慎终追远:现代中国的一个童话|吴 飞 吾侪所学关天意——读《吴宓与陈寅恪》 |葛兆光 正视陈寅恪|刘浦江 辑三 古今中西 传统、时间性与未来|甘 阳 文化传统与文化意识|高尔泰 能否跳出“过去的掌心”|高瑞泉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郭于华 既“杂”且“多”的传统|葛兆光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 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季羡林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李慎之 辑四 对话“五四” 论传统与反传统——从海外学者对“五四”的评论说起|王元化 以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庞 朴 “五四”一疑|金克木 走不出的“五四”?|陈平原 导语 三十年前风靡中国的漫说文化丛书,由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携手十二位中青年骨干学者,再续新章。陈平原总编、总序,讲述编选原则与架构。 漫说文化续编,从80年代起编选,直到2020年,记录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社会、文化、生活变迁。 漫说文化丛书+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两个甲子的风起云涌,鸟语花香,借助千篇左右的短文得以呈现。 一部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兼及思考与休闲的专题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读、装帧好看的小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学浮沉/漫说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陈平原//袁一丹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1319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6 |
出版时间 | 2023-06-01 |
首版时间 | 2023-06-01 |
印刷时间 | 2023-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8 |
CIP核字 | 2023039996 |
中图分类号 | I26 |
丛书名 | |
印张 | 10.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