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南涧卷)
内容
编辑推荐

吴家良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南涧卷)》收录了云南大理南涧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本书是其中的“云南大理南涧卷”,由吴家良主编。适读于: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目录

神话

 开天辟地(彝族)

 葫芦种(彝族)

 彝族的来历(彝族)

 观音老母

 大尖角石头(彝族)

 天生桥(彝族)

 八仙与南涧

 四仙姑下凡

传说

 龙的传说

母猪龙(彝族)

半个宝葫芦(彝族)

小黑龙上门(彝族)

黑龙潭(一)

黑龙潭(二)

望娘潭(彝族)

水冲水坝街

镇海千(彝族)

 风物习俗传说

“彝”字的来历

祭密桔(彝族)

彝族插花节

彝族“磨秋”节

彝族火把节(一)

彝族火把节(二)

彝族火把节(三)

彝族火把节(四)

彝族火把节(五)

彝族火把节(六)

彝族火把节(七)

抽烟的来由

打歌的传说

阿里勿耍龙的由来

一首民歌免皇粮

乾隆与珍珠粥

和尚为什么不上税(彝族)

哑水

杀年猪(彝族)

挑月牙山

南涧土碱

哑巴会的起源

黑彝的灵牌

石头村的石头

母虎日历碑

木耳王之死

故事

 地名故事

公郎石箭和鬼魔石

南涧土林的来历

定边土林

阿定拔

永安桥

鸡冠山

断腰山

半坡岩洞

灵宝山

无量剑

太极顶

凤凰山(一)

凤凰山(二)

凤凰山(三)

莲花山

白云小团山

陶罗和尚

飞来城

虎掌坟

蒙铺寨

月牙山和南宁县

割救母村

五里窝苗族村

岔江的来历

东涌彝家山寨和子孙会

旧村仙人洞

 生活故事

五子不葬父一女打金棺

喊死喊活

米司老爷(彝族)

仙爸爸的故事(回族)

罗仙爸爸

马仙爸爸

邹仙爸爸

沙乐仙爸爸

丰道士

丰道士制鬼

小石岗人命案

八字的由来

董永卖身

马前泼水

两姊妹(彝族)

喜鹊的报答(彝族)

兄弟俩(一)

兄弟俩(二)

斩蛇记

穷寡妇

红黑弟兄

双头鱼

石公鸡与砚碗水

兴隆之店

寻宝

红毛树

庄户头人

小鲁英智斗三土匪(彝族)

阿三妹的故事

对山歌

猜谜语

摆擂台

施巧计

巧应酬

罗兆的故事

赊三不如现二

 幻想故事

太阳和月亮(彝族)

谷种和天狗

松烂根和棕剥皮(彝族)

牛无上牙狗吃屎(彝族)

黄牛的上牙(苗族)

狗为什么和人在—起(布朗族)

“漏”(彝族)

人的法事最大(僳僳族)

耳朵和眼睛(彝族)

公冶长识鸟语

满螺(彝族)

青蛙骑手(彝族)

三妹和蛇郎(彝族)

箐鸡和乌鸦(彝族)

瓦雀和燕子(彝族)

二鲁雀(彝族)

狐狸和小鸟

公鸡啼明的由来(彝族)

小白蛇(彝族)

猴子送葬(彝族)

小孩和猴子(彝族)

毛驴和老虎

山茶花为什么不在家里开

应山大神(苗族)

龙马(彝族)

荞狗防盗的由来

苦利拉

 人物故事

白王的故事(彝族)

“一定听老爷的话”

“偷牛”

骡子换盐巴

杀年猪

白王出山

阿土司

左土司

红鼻子土司

施朝阳的故事

两手指搬缸

扳竹制筷

平仇怨

略施小术

商仕范祭孔

杨友柏将军测字

黄先生

矮脚县令

刘达闯官

尹翰林的故事

竹影明月

刘不才

杨状元的故事

题诗会新官

上当题碑文

写碑

充军

一统天下

江山一统

老羊茴香

张三丰画大理风光(白族)

李文学故事(彝族)

少年时代

彝家兵马大元帅

笑话

 慌张三的故事(彝族)

会做不会吃的长工

巧吃羊

黄煎豆腐当腊肉 大头蚂蚁

当马鹿

泡肉回坛秧回根

 杨空子的故事

巧骗岳父裤

“猪菜”待官差

赏银二两

 阿憨妹(彝族)

 令尊是我

 毛兆存挖猪

 贤妻

 巧媳妇(彝族)

 巧儿媳

 三相亲(彝族)

 穷见骨和富通天

 憨姑爷的故事

 憨姑爷阿荣

 憨姑爷说媳妇(彝族)

 憨姑爷

 羊倌三句半惹的祸

 憨人订亲

 三个大傻瓜

 圣贤愁

 星星头上望

 一似、两翅、是不是

 露一手

 锯末干姜引

 肥、大、苦、甜的见解

 老实人

 黑心的财主

 一夜没合眼

试读章节

他们走到哪里,哪里真的就出现一道水的通道,海水似刀切般地立在两边,成为透明的一道墙,边走还可以边观赏水中绚丽多彩的鱼类和珊瑚。不一会儿,他们双双步入龙宫。卡德生抬头仰望,只见那龙宫建筑金碧辉煌、巧夺天工,金子做成的台阶泛着黄黄的光,屋檐上镶满了夜明珠,水晶宫的龙椅上,龙王微笑着在梳理他那美丽的龙须。当他看见女儿和卡德生双双走来时,高兴地从龙椅上站起来,慈祥地欣赏着女儿和未来的女婿。他见卡德生相貌英俊魁伟,举止文雅端庄,大喜,令龙宫的差役们立即摆喜宴,庆祝三姑娘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那些龙宫里奇形怪状的差役令人眼花缭乱,他们忙出忙进穿梭般地摆设宴席,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卡德生从未见过的山珍海味、玉液琼浆,那盛食物的杯盘碗碟全是金银玛瑙做成的,上面镶满了珍珠钻石。卡德生为龙王的盛情招待过意不去,恭敬地向龙王鞠躬道:“父王,我本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吃糠咽菜,今天父王用如此丰盛如此精美的宴席招待我,小婿实在不敢领受。”龙王道:“贤婿不要客气,今天为了庆祝三姑娘与你成就百年之好,所以略备平常宴席,望贤婿不要拘束,不要推辞。”龙女在一旁用手肘拐了卡德生一下,意思是叫他快谢龙恩。卡德生立即醒悟过来,起立后又跪伏在龙王脚前,叩谢道:“多谢父王厚爱,多谢父王盛情招待,多谢父王把美丽的三姑娘嫁给我做媳妇,父王的恩情小婿永世不忘。”龙王道:“好了,好了,快入席就餐吧,不要客气了。”龙王和卡德生刚刚落座,席间突然传来美妙动听的音乐,一群舞女随着乐曲在宴席前轻歌曼舞,歌声悠悠,水袖飘飘,舞步袅娜……

话说宴席后卡德生想起在家的母亲,向龙王告别说:“小婿在此享受荣华富贵锦衣玉食,无限舒适,但老母还在盼我早日回家,我这就告辞了。”龙王道:“我知道你家境贫困,但你是个孝子,三女到你家要好生待她,我这里没有什么,送你们千两黄金、万两白银,作为陪嫁,表示我的一点心意。”龙女和卡德生双双下跪,道:“多谢父王厚赠,我们永世不忘。”说完,他们告辞龙王及其他亲友,带上所赠金银,迈步走出龙宫,这时龙王似乎想起什么,道:“女儿女婿且慢,你们带着沉重的金银这样徒步行走,何年何月才能到家,我派二太子送你们一程。”随后叫二太子出来。二太子立即从深宫中走出,伏在金阶下,龙王叫女儿女婿骑在二太子背上,并嘱咐:“你们俩闭上眼睛,风不停,雨不歇,千万不要睁开眼睛。”夫妻二人闭上眼睛,一霎时只觉得狂风耳边吼,猛雨头上淋,不到一个时辰,风歇雨停,卡德生睁眼一看,他们已立在灵宝山的主峰上。

夫妻二人告别二太子,双双回到家中。刚到门口,只见母亲倚在门框上,凝望着天空、大地,盼儿归家的愁容写在她那苍老的脸上。卡德生急步走上前,扶起母亲,深情地叫道:“阿妈!我们回来了!”“啊,回来了,我儿回来了!”龙女走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并亲切地叫了几声阿妈。老人惊喜地问道:“德生,这是谁家的女儿,长得这般美丽端庄?”卡德生就把前后过程讲了一遍,老人听了以后,喜极而泣,老泪纵横,拉着儿子、媳妇的手激动地说:“儿啊!我这不是做梦吧。”卡德生答道:“阿妈,这是真的,不是做梦,我已经找到了媳妇,岳父还赐给了我们金银,你老为养育我吃了不少苦,今后该享福了。”母子三人进屋后,更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并按龙女的建议,规划了今后生活的远景:他们用三分之一的钱起新房,置新的生活用具;用三分之一的钱买田买地,请长工,雇短工,照顾其他穷人;剩下三分之一的钱用于日常生活开支。

一个以砍柴为生的穷光蛋一下子变成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一所占地六十亩、雕龙画凤、红墙黄瓦、富丽堂皇的庄园出现在无量山山腰间,惊动了数十里外的穷人和富人,穷人们前来看稀奇,看美丽无比的龙女,富人们心怀叵测地打听卡德生致富的原因。本地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富家浪荡子弟叫茶书平,众人都叫他茶树皮,意思是又涩又苦的东西。茶书平似游神一样,经常在卡德生家门前转悠,他不止看到了美如天仙的龙女,也打听到了卡德生家钱财的来源,出于嫉恨,他心生恶念,妄图诬陷卡德生,抢夺龙女和钱财。因他家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大财主,既有钱,又有势力,还有官府作靠山,要扳倒一个卡德生,在他看来易如反掌。

坏主意打定后,茶书平找了他那帮狐朋狗友,三杯酒下肚后,他利令智昏,忘乎所以,大口马牙地对他们说:“卡德生一夜之间富过我家,他一不做生意,二不会手艺,不偷即抢,他一个卖柴的穷光蛋,凭什么拥有天仙般的美女做媳妇,这种艳福只有我才有资格享受,你们一定要帮我把她抢到手。他不偷不盗,这些财富从何而来,我们就要以卡德生通匪为盗成暴富的罪名收拾他,让官家出面,没收其一切财产,而后我们又低价买过来。”

P32-33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民间文学好似珍珠宝石,在民间到处流落散失。如果再让其抛洒,就是极大的过失。

我们现在把它拾掇起来,擦拭掉它被蒙上的尘埃,穿织成熠熠生辉的串串珠宝,让它发出夺目的光彩。

勤劳勇敢的南涧各族人民,把自己漫长的发展历史和美丽的山川草木,编织出一个个想象丰富的传说神话,用一首首抒情言志的歌谣,一条条哲理性强的谚语,来美化自己的生活,装点出繁花似锦的世界……

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工作,它不但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编纂此卷的目的,就是抢救和保存各民族祖先干百年来所创作的优秀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并使它继续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为四个现代化的大厦添砖加瓦。

南涧自公元前秦朝开五尺道就归入中国版图了。西汉时属益州郡的邪龙县(今巍山县)。唐朝南诏时属蒙舍睑。宋代大理国时改属威楚府。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定边县。以后,几经改建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南涧彝族自治县至今。

南涧是个山区县,地跨东经100°05′~100°41′,北纬24°39′~25°10′,地处云南省西部,大理州南端。县城东西横距49公里,南北纵Ig51公里,总面积1731。63平方公里。县辖4镇5乡,计有80个行政村,其中有回族、苗族、布朗族三个民族乡。县内居住有彝、汉、回、白、苗、布朗、僳僳等民族。总人口263145人(2002年末人口数),彝族占总人口的42。2%。现把这块土地上自古迄今、纵横全境的在各民族中所收集到的神话传说故事编辑成此书。

神话是最早产生的口头文学之一,它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因宗教而产生,它又和宗教意识难舍难分地交织在一起。《开天辟地》和《葫芦种》及各种图腾崇拜的神话,多是彝族和其他各族先民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通过幻想和感应的产物。善恶相斗,善战胜恶,是人民的美学理想。

传说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中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与地方风物、名胜古迹等密切联系着的故事。

民间童话是幻想性较强的故事,因为它的想象丰富,手法夸张,通俗易懂。所以,大人儿童都喜欢它。本书中的很多动物故事可算童话这一种。

寓言是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质的故事,它把深奥的道理和教训寓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中。《穷见骨和富通天》《星星头上望》等篇,都是很启迪人们的思想的。

笑话不是一笑了之的东西,虽然笑声有时是由过错引起的,但笑话的功能却是纠正错误,是为了教育人,如《毛兆存挖猪》一则笑话,就把财主对长工的狠毒心肠,揭露无余。

民间文学是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的,是具有历史文献性、学术资料性和文学欣赏价值的丛书。因此我们只作文字上的校正,而不作文学上的加工,以保持它原有的风貌。

在南涧这块殷实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藏,也许,我们的挖掘还不够深,我们的编选还不够精。总之,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南涧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吴家良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43700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7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6195247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