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祥云卷)
内容
编辑推荐

菡芳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祥云卷)》收录了云南大理祥云当地包括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本书是其中的“云南大理祥云卷”,由菡芳主编。适读于: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目录

传说

 葫芦里出来的人(彝族)

梭罗树

 龙王与本主的传说

小白龙

清水龙潭(白族)

小青龙搬家

阿德与龙女

帽山老黑龙

凉水潭(白族)

龙公子和七妹

黑龙姑娘

黑龙斗县官

下赤龙

卧龙镇

本主的女儿(白族)

 水目山的传说

水目山的传说

普济创寺

憨和尚

林则徐为水目山题字

金银基与寺抱塔

鸳鸯树

赶羊坡

天狗守场

逍遥子

目月潭

和尚头石

名山法地

故事

 地名与习俗故事

九股水

红水海(白族)

叶镜壶天

仙女宫

鸡蛋山

大鸡山和小鸡山

大雁山与宝家(白族)

诸葛寨

老青山和苍山

龙山

彩云山

雪花洞

藏金洞(白族)

妖怪洞

大石房(彝族)

蛇山仙人洞

红石岩

打金桩(彝族)

雷打石

白马寺

金旦的来历

官田的来历

打歌的来历(彝族)

打歌的由来(傈僳族)

草烟的故事

禾甸妇女的花围腰(白族)

 幻想故事

金银葫芦

金蛤蟆的故事

老虎和石蛾(彝族)

老实人的故事

荞妹(彝族)

仙人洞

苍蝇搓腿

狗撒尿为什么要跷起左脚

灶君的嘴巴为什么歪

水牛的来历

神鱼(彝族)

神奇的坛子(彝族)

母猪精和土司官(彝族)

借衣娘娘(彝族)

不动脑子的小花猪姐姐

罗善才变虎(白族)

山神的赏罚

 生活故事

学聪明

火衣(彝族)

木匠教子

不消我贴棺材钱

新县官巧治懒

囡姑爷赔粮

李俊斩蛇

地答子

马吹吹

曹半仙

紫更色(彝族)

走马皇帝过祥云

黄土田犁田为什么很随便

塘子山为什么出犁头匠

地索平为什么栽独片秧

多地乍田里为何牙齿草多

蚂蚁坪的耕牛为什么不用教

王端公

端公捉鬼

刘二嫂智胜梁端公

吃鬼大王

杨大郎捉鬼(白族)

张铁嘴拆字

 人物故事

章举人逸事

汪乃真的故事

贩私盐

抗粮

气死老爹田

何大气

品甸大王

“亏”改“于”(彝族)

龙云的故事

西行问计

指点迷津

布阵决战

贺龙在祥云的故事

还菜刀

选指挥部

换马

相马

开棺检查

不收银圆

小客人

为国育才

送大衣

都是自家人

白马将军显灵

笑话

 李小二的故事

治猴

哄鬼

捉妖怪

 王槐的故事

 艾玉和皇帝

 聪明的姑娘(彝族)

 花大嫂与乌金盆

 憨姑爷

 智退跟屁虫

 轿夫与县官

 帮工脓包

 千里驹的蛋

 罗丫择夫

 王九老爷不识字

 郭怀买爹

 画师和财主

试读章节

葫芦里出来的人(彝族)

讲述:鲁文珍

记录:鲁顺祥

1986年采录于祥云祥城

流传地区:祥云、南华

在很早很早以前,因果山的山头上住着一户人家,全家老小三口人,他们是年过半百的母亲和两个儿子。全家靠两个儿子打柴、捕猎过日子,生活很困难。哥哥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弟弟既勤劳又善良。有一年,生活很不好过,母亲又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哥哥不想照料母亲,心想:死去就算了,我就可以独自过日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了。于是,他借口捕猎上山,久不归家,等待着母亲死去的音讯。

家里的活儿,全落到弟弟身上,他一面要照管母亲,还要上山砍柴。母亲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身体瘦得像干柴,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一天夜里,母亲做了一个梦,看见九泉路上走来了三个人,说是来接她的,她答应了他们。过了一会儿,那三个人不见了,才恍然大悟是天神来接她了,就不由惊慌起来。她知道在世上的时间最多也不过是一两天了,伤心地对小儿子说:“我已经不行了,我相信天神会保佑你这良心好的人的。”母亲说着说着,快要断气了。小儿子大声哭着扑到母亲身上,边哭边说:“妈妈你不能离开我呀!哥哥会更加欺侮我的……”儿子还没有把话讲完,母亲已经断气了。据说,他还使劲儿地吹出三口气给母亲接气,可是不管用了。

到第二天早上,他一人背着母亲的尸体,边走边哭到山上埋葬了。哥哥知道母亲死去后,高兴地跑回家来,对弟弟说:“我们已经是大人了,各自立户吧。”他只分给弟弟一把锄头和一条老牛,把田地家什全霸占了。弟弟是多么伤心啊!昨天才埋葬了母亲,哥哥今天又分了家,他无可奈何,头也不回地赶着老牛、扛着锄头朝森林深处走去。

他来到一座树木参天的山脚下,砍了一些树枝,搭起了一个草棚,就地挖了个洗脸盆,用三个石头搭个灶,他的家就算是立在这里了。弟弟整天去挖地或砍柴,没几天就挖得很多的地,种上苞谷、高粱。日子一长,山上的动物都和他熟悉了,他去砍柴的时候,鸟为他唱歌,野兔、麂子、马鹿、岩羊都和他做伴。一天,他去砍柴,天气很热,他就不知不觉地在树下睡着了。这时,从空中飞来了一只乌鸦,落在他旁边的大树上,“哇、哇”地叫。乌鸦的叫声把他惊醒了,他看见乌鸦嘴里掉下来一团闪闪发亮的东西,就跑过去捡起来,回去种在棚子后面。没过几天,就长出来一片很好的庄稼。

有一天,一个模样很难看的老太婆,拄着一根拐杖,装作很饿的样子,一歪一倒地走进哥哥家的大门,对哥哥说:“好孙孙,给我点吃的东西可以吗?”谁知哥哥破口大骂道:“连我自家都不够吃,哪有给你吃的!”说着,把老太婆推出了门外。老太婆挨了一顿骂后,又来到弟弟家里,向弟弟要吃的。弟弟温和地对老太婆说:“只是没有什么可口的东西给你吃,真对不起你老人家,我吃的是粑粑和野菜汤,怕你老人家咽不下去啊!”他边说边热情地把老太婆接到草棚里,接着开始动手做饭。不一会儿,他把烤好的粑粑和菜汤端出来给老人吃。老人吃饱后说:“谢谢你,你的心真好呀!我是观音老母,来走访人间的。我看你们这代人多数都是没良心的,我想换换这代人。你千万莫慌,听我的指点,两个月后要发一次从来没有过的大水,,只想保留你一个人了。现在我送给你一颗葫芦籽,你把它种在院子里,但每天都要看守着,以防被人偷掉。等葫芦自己开了口以后,你就躲进里面去,这样就会保住你的性命。但是要注意,不论一草一木,只要是救了你的,你都要感谢它们!”说完老人就不见了。

弟弟按老人的指点,把葫芦种在院子里,过了一天,葫芦就出土了。过了三天,它已经开花了。又过几天,小葫芦长得很惹人爱,弟弟每天都边做活儿,边看守那个葫芦。长到一个月时,葫芦长得很吓人,已经比一个人大了,然后渐渐地成熟了。到了两个月刚要满的前一天,葫芦突然“嚓”的一声响,开了一个有人粗的口子,弟弟忙把葫芦里的瓤瓤扒出来,把自己耍吃的东西都搬进去,然后钻了进去。真奇怪,他才钻进去,那原来已裂开的口子又合拢了。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外面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满山遍地都是大水的奔流声,弟弟在葫芦里也不停地滚动。就这样一直飘了七天七夜。世上的人们早已淹死了,房屋也倒塌完了。到第八天早上,葫芦被岸上的什么东西拉住了,就靠岸了。

葫芦靠岸以后,发洪水时躲在深洞里的老鼠就出来找吃的,见着一个大葫芦,它就跑过去把葫芦咬开,已闷了七天七夜的弟弟又见到了草木发芽的世界,而此时他看到的到处是泥浆,河水流得很急。

弟弟出来以后,听到梨树、青藤、竹子、蛇、老鼠在争吵,都说是自己出了力,葫芦是自己的。梨树说:“我使出浑身的力气才把葫芦拉住的,功劳是属于我的。”密密麻麻的千万条青藤不服气地说:“梨树算得了什么,是我们的千千万万个同伴把它缠住的,功劳是属于我的。”竹子说:“你们在吵什么,都是我用尽全身力气堵住它的。”老鼠不紧不慢地说:“你们都是瞎说,只能说功劳属我的大,如果我不把葫芦咬开,你们有本事把它弄开吗!”弟弟听它们这一吵,不知到底要感谢谁。忽然间,他想起了观音老母对他说过的话,“凡是救你的一草一木,你都要感谢它们”。他急忙跪下来给它们磕头,争吵也立即停止了,大家都笑起来了。

那些救了弟弟的动物、植物,经过太阳暴晒,不一会儿,都发出不同的响声,竹子“咔嚓”一声响,炸裂开来,跳出了数不完的男人;蛇肚一响,里面跑出来的是数不清的女人。  弟弟眼看有这么多人,就按成千万条青藤的颜色,给了他们不同的“姓”。从此以后,这些男男女女繁衍后代,山南海北又有了人烟。

P3-5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作为滇西交通要冲的祥云东与大姚、姚安、南华相连,南与弥渡接壤,西与大理毗邻、北与宾川相望,总面积2425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28个村委会,968个自然村;全县人口41万人,有汉、白、彝、苗、回、僳僳等多种民族。属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县城祥城镇距云南省会昆明280公里,距自治州首府大理50公里。

祥云旧称“云南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誉为“古云南”的祥云在物质和文化上曾经有过多次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繁荣。对此,西汉时期的大波那铜棺、大量的出土文物、史志记载和作为“口承文物”“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灿烂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共同提供了极其充分和可信的佐证。

新中国成立以来,祥云县的几代文化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曾多次对蕴藏于民间的各民族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进行了发掘和抢救。其中,规模较大的是:1956~1957年进行的收集活动,197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过云南40周年结合长征史料征集进行的红军故事传说的收集,1982~1983年进行的深入扎实的民间文学普查和1985年8月~1988年5月遵照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的通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精神和省、州有关部门要求所进行的有相当规模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的开展,1985年8月,经中共祥云县委批准,成立了祥云县民间文学集成领导小组(组长杨国龙,组员罗晶、王洪祥、杨殿邦)和祥云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主任杨殿邦兼);随后,又成立了由副县长普培桢任主任,县委宣传部部长杨国龙、文化局长熊树凡任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敦明、县民委副主任罗晶、文化局副局长王洪祥、县文联副主席杨殿邦任委员的祥云县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决定由菡芳(杨殿邦)任《祥云县民间故事选》主编和《祥云县民间故事卷》主编。经祥云县文化馆、站工作人员和全县近百名各族业余文学作者长达两年多的努力收集,前者于1986年10月作为内部交流资料编印成书,后者于1989年3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祥云县的民间文学集成工作小组,曾被评为大理州和云南省的先进集体。

2003年10月,根据《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编辑出版细则要求,又决定由从始至终参加了历次祥云县民间文学收集、抢救领导工作,并先后被评为大理州、云南省和全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白族作家菡芳任“祥云卷”主编;充实了祥云县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增补中共祥云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嘉雄为主任委员,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杨祥为副主任委员,县文体局局长郭其云、县文联主席尹仕学为委员。

这次“祥云卷”的编辑,除按“《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编纂出版细则”要求,通过科学鉴定,补收了原“集成卷”未收入的作品56篇外,新增红军长征过祥云时的传说《贺龙在祥云》(10篇),八支队地下武装斗争传说2篇。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系科学版本。与一般民间故事图书不同的是,它的编辑出版主要是为国家、为后人保存一份真正有价值的民间文学遗产,而不只是为广大读者提供一般的民间文学读物。所以,“祥云卷”中所收集的作品,一直以其全面性和真实性(科学性)为首选标准,并力求忠实地保持其民间文学特有的口头性、流传性的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保持它们的原汁原味和鲜活性。

中国的民国文学遗产丰富多彩,在祥云县的民间文学宝库里,有采之不尽的奇珍异宝。虽然我们已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对其保护和抢救工作仍然迫在眉睫。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民间文学的价值将会更加显现,民间文学作品的收集、编印和研究工作仍要长期地坚持下去。

愿一切有志于民间文学事业的知情人和热心人不断地总结经验,力争在这一服务于当代、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祥云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菡芳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43663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5
出版时间 2016-08-01
首版时间 2016-08-01
印刷时间 201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6194908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