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表情心理学
内容
内容简介

《微表情心理学》是一本有关心理学的通俗读物,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交际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快速地学会通过人的微小表情,如瞬间流露的表情、手部的动作、脚部的动作、头部的动作、习惯动作等外在表现,来了解对方的心理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行为方式。

微表情是一种本能反应,是不受思想的控制、无法掩饰也不能伪装的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非常准确的线索和证据。人无秘密可言。即使他们嘴不做声,指头也会喋喋不休。内心的秘密总会通过某个毛孔泄露出来。虽然微表情可以完整呈现其隐瞒的秘密情绪,但转瞬即逝,往往为人所忽略。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25秒。所以你需要学习并掌握微表情心理学的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践运用,这样你才能够把握这一瞬间的真相。

微表情心理学将帮助你识人、查心,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瞬间看穿他人的心理,避开无谓的心理陷阱和阴谋,看清他人内心世界的瞬间动态,同时看准自己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他人对自己造成伤害,并获得更多的人脉支持,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目录

第一章 头脑密码:头部显露的心理秘密

有迹可循的头部姿势

点头的艺术

摇头的奥妙

歪着脑袋传递的信号

拍打头部的寓意

低头不等于退缩

第二章 眉目传情:眉眼传达的心理信号

眉毛的“动作”所透露的心理信号

瞳孔:最真实的心灵之窗

双眸:灵魂的镜子

眼球转动表达的意思

视线的交流是沟通的前提

透过眼睛移动的情况看心态

眼神交汇时绽放的光芒

交际中的目光应用

控制对方的视线

第三章 口鼻达意:口鼻显示的心理活动

摸鼻子意味着什么

鼻子大代表能力强吗

嘴唇的无声语言你懂吗

拉动嘴形的微笑

下巴也会“说话”

从下巴的动作看心理

……

第四章 指间风云:手指暗含的心理密码

第五章 掌中乾坤:手掌流露的心理语言

第六章 臂膀形态:手臂泄露的心理信息

第七章 腿脚动作:下肢暗含的心理秘密

第八章 闻声辩意:言语揭示的心理特征

第九章 尽在“掌”握:握手表露的心理信息

第十章 笑容背后:笑容演绎的心理风暴

第十一章 习惯动作:从行为动作解读内心

精彩书摘

《微表情心理学》:

对听话者来说,除了表达自己想要说话的意图,还要在对方阐述完一个意见后,及时看一下对方。一旦错过这一注视的时机,就等于奉还了自己发言的机会。例如,对方在讲话时,你低头做着笔记,当对方讲完后,你抬起头,对方就会知道你有话要说。

在谈话中,相互注视的情况一旦少了,意味着这种谈话缺乏双方或者某一方的积极参与而气氛尴尬,或者表明谈话到该结束的时候了。对方持续移开目光,是表示不感兴趣的信号,但有时却不过是因为对方有点害羞,或心情不佳,或有些疲倦。

说话时有着仓皇眼神、不断东张西望的人,会使人紧张。有时,某人匆忙一瞥的视线方向暴露了其眼下关心之事的线索。所以,在这种场合,人们总想尽快离开此人。

谈话之际,为了检视对方的关心度、理解度以及对这些话的容忍度也常使用目光。简而言之,对方对自己的注视程度成了判断此人注意力集中度的标志。

当谈话双方都陷入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或者对临时出现的状况不知道如何反应时,一般都会相互移开目光。原因是伴随着精神向内集中,人们希望对视觉的刺激尽量减少,而且这时进入眼帘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与自己眼睛的焦点保持一致。例如,不是很熟悉的男女在谈话时不小心进行了身体的接触,这时双方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反应而把视线移开,同时用不相关的话题把注意力岔开。

对话中,眼睛的另一个功能是听者和说者相互传达如何评价自己同对方的关系。根据调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交流对象当作中等地位的人物,则自己的注视和对方的注视均达到最大限度;如果对方的地位极高,则为中等程度;如果对方地位很低,则达到最低限度。

在谈话对象是可信赖的人时,出自自己的注视更长更频繁,谈话对象是自己喜欢的人时也同样如此。然而,对讨厌的人,人们有时也进行冰冷的凝视。

对于求爱时眼睛的使用方法已经引起很多作家和学者的注意。对于企图保持更亲密关系的对象,无论男女均运用“暗送秋波”这种传统方法。一般而言,订了婚的男女,相互注视会增多;想从此成为亲密伴侣的男女之间,双目交视的时间也会来得更长。关于这一主题,海伦·布拉温所著的《性和独身女性》做了极为有趣的描述。其中提到:一个独身女子若在西餐馆等公共场所选中一个男子,她会直接深情地凝视其眼睛,然后,回过头来与同伴聊天或阅读杂志。接着,她会做出一种挂念的姿态,再度同样凝视那个人,随即垂下头来。如此往复三次,常常就会诱惑对方,引起对方对自己的兴趣。结论是:暗送“秋波”,至今仍是求爱者的制胜手段。

初次见面,人们想要了解对方,所能凭借的无非是眼神的交流。因此,即便是从未相遇过的陌生人,也能互相在对方的目光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友善或敌意。实际上,第一次与陌生人的眼神接触,表达的还有很多。

在第一次的交谈中,适当的注视对方是符合社交礼仪的。尤其是一边谈话,一边注视对方的面孔,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做的人,通常都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温和的性格,并且也容易成为较好的倾听者。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若是出现一面谈话,一面闪躲目光的情况,就应当对他们加以关注。这种现象表明这个人内心另有隐情,他们或者是在隐藏自己的情绪,害怕别人关注自己,是害羞的表现;或者有愧于心,内心藏有秘密,所以害怕与别人的目光相遇。

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舞会、酒吧等,当异性之间第一次相遇时,其视线目标就可能关注在对方的不同部位。据科学分析,女性的周围视野较为宽阔,因此她们能够一眼就看遍男性的全身,而由于男性是管状视野,如果想要打量女性,目光就会上下移动得特别明显。所以,一面谈话,一面扫视对方身体的多是男性,人们做这个动作同其本身的性格都有关系。但是,频繁地做这种动作,则难免带有挑逗的意味,会给对方某种特定方面的暗示。

至于一面谈话,一面注视对方下半身和脚,这种动作通常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因为这样让人们联想到行为不检点的人,或者思想肮脏者。人们对下半身的保护感通常很强,即使是无意地瞥见,也会令人反感。

同别人谈话时做出东张西望的动作的人,一方面,可能说明他对眼前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差,讨厌和他继续谈话,本能地想要向其他地方看,以寻找逃避眼前人的方法;另一方面,他可能在同你谈话时,有自己的心事,正心不在焉,而东张西望,恰恰反映了他关注的人和事并不在眼前。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表情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成都地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5710882
开本 32开
页数 192
版次 1
装订
字数 136000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5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