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多谢不阅
内容
内容推荐
图书市场越发繁荣,装帧越发精致,书店越发引人驻足,作家也从未像现在这样红遍全球,但真正的文学却近乎绝迹。杜布拉夫卡假借一个被英美文学市场冷落的东欧人之口,一一吐槽当今文学世界的诸多乱象:
隔三差五就会横空出世的文学新星;被反反复复“重新定义”的文学;各显神通的身份政治书写;本末倒置的版权运营模式;宛如超市与咖啡馆结合体的书店;本质上与图书无关的书展;做派与作家无二的网红编辑;认为伊万娜·特朗普比布罗茨基更能“对祖国的政治形势做出鞭辟入里的分析”的媒体书评……文学失去了它的准入机制与评判标准,任何明星都可以在任何地方宣传他们的新书,任何一种负面评价都能被狡黠的市场拿来营利。
然而,最诡异的一点还是:在这个无比“民主”的全球化大市场上,其文化“商品”及创作要求,却总能让人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目录
序 章
早 安
市 场
乡下亲戚
没有尾巴的生活
好了,再见吧
尾 声
致 谢
导语
文学大舞台,有梦你就来!——点击就看滞销书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教授激情开麦,幽默深刻,火力全开!
一份浓缩而精彩的当代文学反思论纲,一则超越意识形态阵营的文学宣言。
论文集OR长篇小说?欧洲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型作家杜布拉夫卡探索文体边界又一力作!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位知识分子的自我辩论中,一份浓缩而精
彩的当代文学反思论纲展现了出来,或许《多谢不
阅》更适合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对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至少有十几次笑出声来。——
《卫报》
从未有哪位作家能像她这样清晰地意识到,一
种叙事是如何依附于另一种叙事的。——乔安娜·
沃尔什
杜布拉夫卡深知,她所忠于的并非任何意识形
态阵营,而是追求万物如其所是的光荣文学传统。
与那些知名度更高的文学评论家不同的是,她也足
够狡黠,善于自嘲。——《华盛顿邮报》
作为一个真诚的自由思想家,杜布拉夫卡对种
种荒谬的关切引她踏上了同行惮于涉足的窄路。—
—《独立报》
在杜布拉夫卡那里,故事一旦开始,一种狂野
的自由联结与大胆洞察就运转起来,不受任何先入
为主的目的制约……她剖析的是整个人类世界。—
—《当代世界文学》
关于书籍与市场的关系,论者已有许多,杜布
拉夫卡的结论也并非总是独出机杼,然其行文之鲜
活、观察之奇异,足以弥补这一点。——《乡村之
声》
杜布拉夫卡是邪恶与流亡的哲学家,也是许多
破碎生活的讲述者。——查尔斯·希米奇
乌格雷西奇极其敏锐地洞悉了我们文化中随处
可见的愚蠢行径与无处不在的错误观念。——伊娃
·霍夫曼
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需要一双局外人的眼睛: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就是那个局外人。——约
瑟夫·布罗茨基
叙事迷人而流畅,兼有灵光一现的反思……一
个值得被仿效的作家。一个应当被珍惜的作家。—
—苏珊·桑塔格
你从未听说过的十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卫报》
乌格雷西奇知道,她书写的是更宏大、更广阔
的主题编年史。——《纽约时报》
罕见的、不可模仿的作家。——《华尔街日报

乌格雷西奇是一位很耐读的作家——高雅,复
杂,自觉的后现代风格——但不失轻快风趣,是在
巴尔干战火纷起之后的游历生活中所遭逢的多种文
化的敏锐观察者。——《环球邮报》
精彩页
低薪作家
当一个作家不仅埋头写作,还关心起周遭的文学环境时,他最好对此事保密。千万别声张。声张此事无异于折断自己赖以栖息的枝条。鸟就不会这么做。而诗人也是一种鸟,不是吗?他们也会唱歌。每个写作的人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心里正藏着一个诗人。
但既然我们聊的是出版业,还是来举一个与产业相关的例子吧。一个作家关心文学环境,就好比一个本该安于在传送带前某一岗位工作的工人,突然开始询问传送带的工作原理、工厂的结构,突然开始关心在自己双手间传递的小钉子的命运,俨然他是个老板。这样的工人,是应该马上炒掉的。
许多作家都无法直面自己的职业名称。过去我填写表格上职业一栏时,经常写打字员。后来这种美好的职业消失了,我又填翻译,这样显得我比较正经,因为翻译好歹是个职业,而作家鬼才知道是什么。作家碰到的困境与酒鬼相似:他们无法坦白自己。每当与编辑谈话、参加文学晚会、接受采访,需要我说出自己的职业前,我都会好好地提醒自己:我是作家!我是作家!我是作家!而且我总是用英语说这句话,很可能因为,我看过的有戒酒协会的电影都是美国人拍的,所以记忆里我是酒鬼这句话,也都是用英文说的。
一个人自轻会导致另一人自负。商业世界大抵据此运作。因为我对商业世界不是很了解,故此说大抵,但我对像我一样同为作家的人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一个作家只要对自己是否成其为作家存疑(真正的作家永远会这样),便不能踏实地认为自己的职业可以冠以作家之名。这样的作家在为自己因文学而付出的努力收费时,总是难为情。所以出版业会拿这些自轻的从业者来营利。
“你以什么为生?”
“我是个作家。”
“这个不算……如今谁还不是个作家?我是问你的职业,你靠什么赚钱?”
真正的作家都有自轻的问题,即使受到大众承认,他们依然被怀疑所困扰。即使获了诺贝尔奖,这种怀疑也不会消失,甚至会愈演愈烈。这我不是瞎说,因为我以前真的碰到过这样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自轻的人就像一只谁都可以打的沙包;任何人经过时都会打上一拳。真正的作家心里,总是怀着愧疚,觉得其他人都在干正经事,只有自己在做这种无关痛痒也没什么用处,好像只有特权阶级才能做的事(虽然,也没有人付钱给他)。这样的作家总是特别崇敬物理学家、木匠、外科医生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家就像苍蝇或蠕虫,轻轻一捏,就扁了。
一旦有人打着人本主义的旗号去求他,一个自轻的作家会立即答应分文不取。一旦某些国家的人抱怨说文学式微,自轻的作家会二话不说,答应免费发表自己的作品。因为他把钱看成馈赠,他以写作为生,不以赚钱为生。所以经常出现在作家之家的作家,都是些自轻的作家。在那里,他们充分沉浸于孤独之中,靠着微不足道的一点学者补助和一间免费的小房间,写着自己的伟大杰作。写完后,再收取一笔绝不超过他编辑月薪的稿费。
在文学的领域,有着许多这样谦卑的工作者,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安于自己的默默无闻。我曾遇到一个作品我已经相当熟悉的美国作家。她的书被译介到南斯拉夫,裱以华丽装帧。护封上赫然印着一幅作者像,像中作者双眸璀璨,说明写道,该书风靡美国。我第一次去纽约时,我在出版该书的出版社里做事的一个编辑熟人,带我去看这个作家。此前我从没见过活的美国作家,更别说活的美国畅销书作家了。她的地址听起来就叫人神往:布鲁克林高地。我按动门铃,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把门打开了。我心想,哦,这是作家的保姆。结果这就是作家本人。我来纽约时,护封上的照片与原型之间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偏差。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她的作品除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没有别的外国译本。
“你好,南斯拉夫的读者朋友。”她说。她的话里透出一种迷人的忧郁。
她住在地下室,厅中堆着很多垫子。原来是用来教肚皮舞的。
“我靠这个赚钱。”她说。
她带我在布鲁克林高地转了转。
“这是诺曼·梅勒的故居,”她自豪地指着一栋房子说,“我经常碰到他。他有时还跟我问好。他会说,你好,玛丽。”
每当我想起这位忧郁的作家兼肚皮舞教师玛丽时,我的心都会隐隐作痛。我心中的作家举起她抗议的拳头,然而她不知该向谁宣泄。难道歌德也需要教人跳肚皮舞为生?我问,难道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也要这样吗?我追问;我等待答案,可没有答案。
我明白,还是闭口不言的好。让我们继续像枝头的鸟一样歌唱,让我们安于这个柔软而轻盈的比喻,并希望,有人能不吝撒下几粒面包渣吧。
1996年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万岁!
不知为什么,商品文学的创作要求,总让我想起我们的老朋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可否认,有这种想法或许是受了东欧这一创伤的影响。加上我总爱四处游逛,看问题难免杂糅些。也可能这种生搬硬套只是源于我的怀旧之情。但怀旧不是很正常吗?凶犯们把我的国家都亡了,我所爱的书都被歹徒烧成了灰,难道还不允许我怀旧吗?
如今几乎无人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多谢不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译者:何静芝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220737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23-08-01
首版时间 2023-08-01
印刷时间 202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20
CIP核字 2023166085
中图分类号 I563.45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