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2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装)
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2年度的《咬文嚼字》杂志年度合订本。全国知名的《咬文嚼字》杂志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分为平装与精装两种装帧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咬文嚼字》是谈论语言文字和知识类刊物,从当代语文生活出发,寻根探源,说古道今,匡谬正误,论语衡文,知识量大,针对性强,趣味性足。2012年杂志“围观名家博客”,相继指出了方舟子、郭敬明、韩寒、黄健翔、郎咸平、李承鹏、李银河、马未都、钱文忠、徐静蕾、郑渊洁、周国平等名家博客的文字差错,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还得到了“被咬”博主的积极回应。杂志每年年底杂志评选公布的“十大流行语”和“十大语文差错”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关注。每年12期结集成的年度合订本是杂志生命力的延续。这些文章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每年度的合订本,对已出版的月刊杂志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工作。面世20多年来,《咬文嚼字》合订本已经成为市场认可的品牌出版物。
作者简介
《咬文嚼字》杂志为全国知名社会语文类期刊,创刊于1995年,月刊。《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杂志入选全国“百强报刊”、“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百种优秀报刊”,是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优秀期刊。每年年底杂志评选公布的“十大流行语”和“十大语文差错”在社会上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关注。
目录
名家语画
特稿
年度盘点
众矢之的
气象站
语林漫步
借题发挥
碰碰车
追踪荧屏
时尚词苑
探名小札
一针见血
有此一说
朝花夕拾
微型讲坛
热线电话
辨字析词
文章病院
语言哲思
词语春秋
八面来风
向你挑战
雾里看花
看图说话
火眼金睛
广角镜
……
精彩书摘
  再咬“春晚”感言
  这里说的“春晚”,是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自1983年开始,一年又一年,年年有“春晚”。“春晚”不仅是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也是全球华人的一种娱乐形式,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晚”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节日的欢乐,更在社会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没有“春晚”,能有赵本山们今天的知名度吗?没有“春晚”,能有小品之类艺术的蓬勃发展吗?没有“春晚”,能有大量流行词语的一夜蹿红吗?
  早在2006年,《咬文嚼字》曾根据“抓龙头单位,抓公众人物,抓典型差错”的编辑方针,联合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网易、东方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起过一场有声有色的“咬嚼春晚”活动,和“春晚”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那一年共查出28处差错,整台晚会280分钟,每10分钟有1处差错。咬嚼结果公布以后,社会反响十分热烈。今天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咬文嚼字》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推动“春晚”走向尽善尽美,而不是要出“春晚”的洋相;“春晚”导演组虚怀若谷,闻过则喜,不仅对咬嚼活动作出了积极回应,还在第二年主动邀请《咬文嚼字》派出专家协助把关。双方态度友好而配合默契,在当代文化批评中留下了一段佳话。
  2012年迎来了“春晚30年”,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咬文嚼字》杀了个“回马枪”,和“春晚”第二次握手。和第一次先下“战书”不同,这一次是不宣而战。《咬文嚼字》显然是想更真实地看到“春晚”的文字质量。根据已披露的材料,这一次共认定7处差错,是当年的四分之一。差错的数量在减少,差错的“级别”则在提高。当年多数是低级错误,如把“神舟六号”误为“神州六号”,“凯歌冲云霄”误为“凯光冲云霄”;这一次则带有相当的隐蔽性,一般人不易察觉,比如西施比貂蝉“老”多少岁,“荆轲刺秦”时刺的是“秦公”还是“秦王”,如此之类的问题,单看字面是很难判断的。
  面对咬嚼的结果,我不由为“春晚”喝彩。据我所知,“春晚”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工程,半年以前便要确定主题、组织演员、筛选节目、修改文本……,但字幕制作却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歌唱类节目事先配制;小品类节目则要在除夕演出后,根据演出实况“剥”下文字连夜赶制,年初一即播出。如果在“剥”的过程中稍有闪失,或在录入后疏于校对,差错是很难避免的。特别是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一不小心便会张冠李戴。“春晚”的字幕中常有一些低级差错,无疑和这一制作程序有关。2012年的“春晚”几乎没有这类问题,连“象像”不分、“愣楞”混用等高频差错也绝迹,不能不归功于导演组的重视和字幕制作人员的用心。
  面对咬嚼的结果,我还想为《咬文嚼字》喝彩。在一个语言被“调戏”的时代,推敲文字往往被视为无事生非、吹毛求疵、吃饱饭没事干撑的!然而,《咬文嚼字》自问世以来,大义凛然,勇往直前。它并不因刊小而自惭形秽,并不因言轻而噤若寒蝉;为了语言的健康发展,《咬文嚼字》该亮相时就亮相,该发声时就发声。在社会语言生活的博弈中,它代表着规范的力量。“春晚”从上一次的28处差错到这一次的7处差错,当然有着电视人的努力,但其中不同样有着《咬文嚼字》的奉献吗?如果没有类似《咬文嚼字》这样的社会监督,语言文字运用将会是怎样的局面?
前言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序)
  周国平
  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事实上,这种马虎恰恰暴露了他自己也不在乎所要传达的东西。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一百多年前,尼采已经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内容浅薄,语言粗率,这正是“新闻审美趣味”的两大特征,所以尼采说它“野蛮”。
  当然,语言是约定俗成的,必然会在使用中有发展、有更新。我丝毫不反对语言上的创新。但是,第一,创新必须是合乎母语本身规律的,一个词的新的用法,一个句子的新的组织法,应该是对原有词法和句法的推陈出新,而非凭空生造;第二,创新能否被接受成为新的约定俗成,有待于时间的检验。有一点可以肯定,创新的前提是敬畏母语,因而对母语十分用心,有敏锐而细腻的感觉,那种哗众取宠的起哄式的所谓“创新”是闹剧,今天一哄而起,明天就会一哄而散。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原是贬义词,把它用来做一本刊物的名字,变成了褒义词,这何尝不是一个创新呢。是的,我们不要那种脱离文本内涵死抠字眼的“咬文嚼字”,但是,讲究文字的规范性,文字对应所表达内容的准确性,为此而“咬嚼”文字,这样的“咬文嚼字”好得很,是保护母语纯洁性的善举。
  2012年12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2年《咬文嚼字》合订本(精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咬文嚼字》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70616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