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同一与差异/现象学原典译丛/中国现象学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对同一性问题曾经沉思数年之久,在他的著作中一次又一次提到这个命题。他曾指出《同一与差异》是他发表《存在与时间》以来最重要的论著。本书是海德格尔本人编定的《全集》的第11卷,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由作于50年代中后期的三个思想深刻的演讲文本构成,即“这是什么——哲学?”“同一律”“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其中后两者曾以《同一与差异》为名于1957年出版。第二编收录了两篇演讲,第三编收录了两封书信。 作者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Heidegger,1889-1976),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作为胡塞尔的学生,他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对哲学的贡献》《林中路》《理性的原则》等。 目录 第一编 这是什么——哲学?(1955年) 同一与差异(1957年) 前言 同一律(1957年) 形而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1956/57年) 说明 附录 补页 第二编 转向(1949年) 思想的原则(1957年) 第三编 一个序言——致理查森的信(1962年) 致小岛武彦的信(1963年) 编后记 人名对照表 译后记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现象学在汉语学术界引发了 广泛的兴趣,渐成一门显学 。1994年10月在南京成立 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此 后基本上保持着每年一会一 刊的运作节奏。稍后香港的 现象学学者们在香港独立成 立学会,与设在大陆的中国 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常有友好 合作,共同推进汉语现象学 哲学事业的发展。 中国现象学学者这些年 来对域外现象学著作的翻译 、对现象学哲学的介绍和研 究著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 质量上均值得称道,在我国 当代西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 地位。然而,我们也不能不 看到,中国的现象学事业才 刚刚起步,即便与东亚邻国 日本和韩国相比,我们的译 介和研究也还差了一大截。 又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此间 出版的翻译和著述成果散见 于多家出版社,选题杂乱, 不成系统,致使我国现象学 翻译和研究事业未显示整体 推进的全部效应和影响。 有鉴于此,中国现象学 专业委员会与香港中文大学 现象学与当代哲学资料中心 合作,编辑出版《中国现象 学文库》丛书。《文库》分 为“现象学原典译丛”与“现 象学研究丛书”两个系列, 前者收译作,包括现象学经 典与国外现象学研究著作的 汉译;后者收中国学者的现 象学著述。《文库》初期以 整理旧译和旧作为主,逐步 过渡到出版首版作品,希望 汉语学术界现象学方面的主 要成果能以《文库》统一格 式集中推出。 我们期待着学界同仁和 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藉 《文库》这个园地,共同促 进中国的现象学哲学事业的 发展。 《中国现象学文库》编 委会 2007年1月26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同一与差异/现象学原典译丛/中国现象学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马丁·海德格尔 |
译者 | 译者:孙周兴//陈小文//余明锋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7103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2-01 |
首版时间 | 2011-02-01 |
印刷时间 | 202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22 |
CIP核字 | 2010068010 |
中图分类号 | B086 |
丛书名 | 现象学原典译丛 |
印张 | 5.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5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