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学术论文三十四篇(其中两篇论文与他人合作),依据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文字考释、古书校读、金文研究、简帛研究、玺印研究、盟书研究、古文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作者二十余年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领域。在文字研究部分,作者着重于文字构形的分析,有不少新解与突破。在出土文献研究部分,作者着重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印证研究,利用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解读传世古书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可供古文字、出土文献、中国古代史等领域的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及参考。
图书 | 文字文献探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学术论文三十四篇(其中两篇论文与他人合作),依据研究内容,可以分为文字考释、古书校读、金文研究、简帛研究、玺印研究、盟书研究、古文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作者二十余年来所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领域。在文字研究部分,作者着重于文字构形的分析,有不少新解与突破。在出土文献研究部分,作者着重于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印证研究,利用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解读传世古书中存在的问题。 本书可供古文字、出土文献、中国古代史等领域的学者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及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文字構形與演變探論 一、試論戰國文字寫作“■”形之“建”字的構形 二、説“裔” 三、試析楚簡文字中的“■”“■”字 四、關於“箭之初文”的補釋 五、説“匋” 六、説“盜” 七、“畞”字構形新探 八、“羑”字來源補説 九、談古文字“畟”“鬼”之辨及相關問題 第二章 金文探論 一、金文新釋(五題) 二、利用戰國竹簡文字釋讀春秋金文一例 三、復封壺銘文補釋 四、吴王餘眛劍銘文補議 第三章 簡帛探論 一、談上博楚簡《昭王毁室》篇的一處斷句 二、清華簡《繫年》篇研讀(四題) 三、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札記 四、慈利楚簡校讀札記 五、再論馬王堆帛書中的“是=”句 六、銀雀山漢簡《晏子春秋》篇“凷”字新釋 七、漢簡《論語》校讀札記———以定州簡與朝鮮平壤簡《論語》爲中心 八、讀北大漢簡《蒼頡篇》《妄稽》篇札記 九、西北漢簡所見姓名考析(十題) 十、讀虎溪山漢簡字詞札記 第四章 文獻探論 一、利用戰國文字校讀《尚書》二題 二、利用出土文獻校正古書三例 三、簡帛《老子》異文校讀 四、出土文獻《詩經》校讀(六題) 五、談武威漢簡《儀禮》的一處異文 第五章 璽印探論 一、秦漢璽印複姓考析(十題) 二、談漢印篆文中“今”旁的一種特殊寫法 三、馬王堆一號漢墓所謂“妾辛追”印辨正 四、戰國古璽姓名考析(五題) 第六章 盟書及古文探論 一、盟書文字研究(二題) 二、傅抄古文研究(五題) 參考文獻 後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字文献探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魏宜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5220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8 |
出版时间 | 2024-02-01 |
首版时间 | 2024-02-01 |
印刷时间 | 2024-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98 |
CIP核字 | 2023235638 |
中图分类号 | H1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