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数字司法的中国图景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围绕中国司法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从司法数字化的探索与变革、司法数字化驱动的大数据研究、大数据驱动的司法人工智能这三个深度勾连的具体面向展开系统性检视和前瞻性思考,集中呈现了作者在技术赋能司法与法律保障权利之间进行动态、有机平衡的价值关怀。面对科技与司法不断碰撞、深度融合的现状与趋势,作者的观点始终如一,秉持着现实主义的思考路径,致力于为推进中国式司法现代化以及通过司法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做出理论贡献。 作者简介 左卫民,法学博士,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社会矛盾与社会管理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法学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制度、刑事诉讼、纠纷解决。 承担了包含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体系的完善”(首席专家)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课题;独立或合作出版了《现实与理想: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的思考》《刑事诉讼的中国图景》《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中国基层纠纷解决研究》等著作十余部;在《法学研究》等期刊上独立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其中有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或转摘。研究成果获得部省级一等奖四次、二等奖六次。个人亦获得人事部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2004)、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004)、教育部首届“青年教师奖”(2000)、教育部首批人文社科“跨世纪优秀人才”(1997)、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四川省学术带头人(2003)等荣誉称号或奖励。 曾为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德国马普刑事法律研究所,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访问学者。 目录 上篇 司法数字化的探索与变革 第一章 司法数字化的时代发展:庭审直播 第一节 现状:庭审直播真的已经普遍化了吗 一、庭审直播不是一种普遍的域外图景 二、庭审直播并非普遍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 未来:庭审直播难以普遍化 第三节 反思:司法公开的价值界限、本质意涵与实现方式 第二章 司法数字化的重大创举:在线诉讼 第一节 中国在线诉讼:实证研究与发展展望 一、中国在线诉讼的初步探索 二、在线诉讼试点实践:以成都法院为例 三、线上诉讼的时代会到来吗 第二节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诉讼 一、后疫情时代的在线诉讼:如何展开 二、权宜之计抑或未来主流:在线诉讼的独立性论证 三、我国需要怎样的在线法院 四、中国在线诉讼的前景 第三章 迈向“数字诉讼法”:一种新趋势? 第一节 正在到来的数字社会 第二节 正在形塑中的“数字诉讼法” 一、互联网法院(法庭)诞生 二、诉讼程序在线运行 三、带有数字因素的证据成为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四、数字化的司法能力发挥明显 第三节 道阻且长:“数字诉讼法”面临诸多挑战 一、“数字诉讼法”与传统诉讼法一般原则与机理的可能“悖离” 二、“数字诉讼法”的实现受制于有限的数字技术水平 三、数字诉讼领域的技术实际应用有限 四、诉讼领域数字技术的受众认可度有限 第四节 方兴未艾:“数字诉讼法”的发展之道 一、深入探索在原则、机理等方面不同于传统诉讼法的“数字诉讼法” 二、正视数字技术在诉讼法变革中的有限性 三、合理研发数字诉讼的技术产品 中篇 司法数字化驱动的大数据研究 第四章 迈向大数据挖掘与法律研究:基本框架 第一节 大数据法律研究时代的来临 第二节 大数据法律研究中基本问题的澄清 一、法律大数据究竟有多大 二、法律大数据的“官方性”如何影响其丰富性 三、过度开展简单、描述式的大数据的法律研究 四、关于大数据法律研究前瞻性缺乏的思考 第三节 迈向大数据挖掘与法律研究 一、致力于获取全面、多样的法律数据 二、探索并深入展开大数据法律研究的科学方式 第五章 迈向大数据挖掘与法律研究:计算法学 第一节 计算法学:概念为何 第二节 计算方法:如何计算法律 一、计算法律的方法 二、可供计算的法律数据特征 第三节 前路漫漫:计算法学的春天会到来吗 一、机器学习下法律计算的局限性 二、计算法学突破发展的路径 三、不可忽视的描述性统计方法 第六章 探索大数据时代的自科法学 第一节 法教义学、社科法学与法律实证研究 第二节 旧问重提:法律实证研究与社科法学的关系 一、从“empirical”一词谈起 二、“实”而不“证”还是“实”“证”并举 第三节 方法论视阈下的法律大数据研究 一、数据量“大”还是“全” 二、相关分析还是因果分析 第四节 昙花一现还是未来主流:“自科法学”的发展前瞻 一、“自科法学”的界定 二、在技术与思想之间:自科法学的未来 下篇 大数据驱动的司法人工智能 第七章 司法人工智能的实践考察与理论反思 第一节 对中国司法人工智能探索的初步思考 一、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应用 二、司法人工智能的现实困境 三、中国应该如何运用司法人工智能 第二节 中国司法人工智能的“冷热”悖论 一、热与冷:司法人工智能界的悖论现象 二、冷与热:原因何在 第八章 司法人工智能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司法人工智能技术从通用化走向专门化 一、个别开花:司法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 二、何以如此:通用化的成熟与专门化的缺失 三、未来展望:从通用化走向专门化 第二节 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类案类判 一、类案类判制度的实际考察 二、类案类判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类案类判背后的司法逻辑之争 四、类案类判将向何处发展 第三节 AI法官的时代会到来吗 一、AI法官:现状如何 二、AI法官:障碍为何 三、AI法官: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数字司法的中国图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左卫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7855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3 |
出版时间 | 2023-12-01 |
首版时间 | 2023-12-01 |
印刷时间 | 2023-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04 |
CIP核字 | 2023219677 |
中图分类号 | D926.04-3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8 |
宽 | 16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