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说儒家思想由孔子集成开创,那么发扬之功,就该归于孟子。汉代赵岐尊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唐代大儒韩愈曾著书推崇孟子尽得孔子真传,以善辩之能,驳异端斥谬论,影响后世深远,称他“功不在禹下”,发展成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南宋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编为《四书集注》,更加提升孟子的地位;元文化宗则称孟子为“邹国亚圣公”。

本书是关于介绍孟子一生的评传。

内容推荐

孟子名轲,表字无传,战国时邹国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古今有多种推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即前322年-前289年,或前385年一前304年。

孟轲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

目录

一、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生平、抱负和著作

二、良知——人性的起点

三、仁义礼智——道德体系

四、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道德与精神的修养

五、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文化传统的阐释

六、仁政——政治理想与社会批判

七、予岂好辩哉——雄辩的思想和语言

八、大道——儒家思想与人的发展

试读章节

孟子如此推崇孔子,可是他的生平事迹比早于他一百来年的孔子要模糊得多。西汉时期的大史学家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将孟子与比孟子小约五十来岁的另一位儒家大师荀子合写为《孟子荀卿列传》。这是最早的孟子传记,可其中孟子的生平只写了137个字,既没有记录他的生卒年,也没有描绘他的容貌、身世,而且错将孟子见齐宣王放在见梁惠王之前。这可能因为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毁坏了不少孟子学派的历史记录,但更重要的是《孟子》这本书很可能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们合作编撰的,重在记录孟子的言说与辩论,更多地表述孟子的思想。按照常理,孟子不会去刻意描绘自己的容貌风度与生活场景。这与孔子的弟子通过追忆老师的言行而编成的《论语》大不相同。《论语》的文字篇幅虽比《孟子》短小,但孔子的音容笑貌与师生们的生活场景却栩栩如生。或者说,《孟子》如同谈话录,《论语》如同回忆录,叙述者的身份、叙述的角度和内容自然是不同的。因此,后世学者只能根据《孟子》这本书中提到的史事与国君,再根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及诸多战国秦汉时期涉及孟子的史料作推断。

孟子名轲,有人说孟子字“子车”或“子舆”,都是根据他的名字杜撰出来的。东汉人赵岐在《孟子章句·题辞》中声称从未听说过孟子的字,又说孟子是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他虽说是邹国人,但将母亲归葬于鲁。邹国是战国时代的末等小国,就在鲁国的西南边境上,相当于现今山东省邹城市一带,与当时鲁国的国都、孔子的故乡曲阜相距仅20公里。孟子说:“距离圣人的家乡如此之近”,所以他便跟从子思的门人学习。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据说儒家经典《礼记》里的《大学》和《中庸》分别是曾子和子思所作或是后世儒学对他们思想的追述。在《孟子》书中,除了孔子的言行出现了26处之外,曾子出现了22处,子思出现了16处,颜回出现了7处,子路出现了6处,其它如子夏、子游、子贡、子张、冉求等仅出现1处或3处。这说明孟子的确出自于子思学派,因此对先师们的言行知道得较多。但是孟子决非固守门户的学究,他说:“君子的美德余韵五代以后便断绝了,小人的败德风气五代以后也断绝了。我没有能成为孔子的门人,我是私下向贤人们学来的。”

关于孟子的生年,历史上有9种说法或推测,早到公元前444年,迟至公元前372年,相差72年之多。其中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周安王十七年(公元前385年)、周定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72年)三种说法影响最大。知道孟子的生年,便可据此推算孟子的卒年。传说孔子的年寿是73,孟子的年寿是84岁,古人将他们的年寿作为人生的寿命标准,民间俗语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孟子是否活到84岁,我们不得确知,但也差不多。《孟子》书中的第一章是“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一见孟子便说:“叟!您不辞千里之远来到我这里,一定会给我国带来利益吧?”这里透露出孟子的年龄信息,因为“叟”是对长者的尊称。魏国是当时的强国,梁惠王就是魏侯。他将国都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并自封为王,后人称他为梁惠王。他执政长达50年,卒于公元前318年。在与孟子的谈话中,梁惠王说到被南方楚国欺辱的事,这是公元前323年的事,已在他执政的晚期。《孟子》中还记载孟子看见梁惠王的嗣君魏襄王时说:“一看就不像人君的样子。”接着孟子便去了齐国。因此,孟子见梁惠王时,应当是惠王末年;离开魏国的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18年惠王薨后。按照上述三种孟子生年推算,此年孟子或为72岁,或为67岁,或为55岁。年老的梁惠王见到孟子时,还尊称他为“叟”,所以我们假定孟子此时为72岁或67岁更为合理。他后来在齐国居住了五、六年,又回家著书。因此他活到80岁左右是可能的。我们可能永远算不出孟子的生卒年,不过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了解孟子的思想,也丝毫不妨碍他对后代的影响。我们只需从《孟子》书中考察出他的游历线索,再选择一个能够合理容纳这些事迹的生卒年,作为考察孟子生平和思想的时间坐标。

从《孟子》书中,我们可推考出他首次出仕是在邹国。《孟子》书中记载鲁平公的宠臣臧仓曾经诽谤孟子厚葬母亲,超过安葬先死的父亲,有违礼制。孟子的弟子乐正子对鲁平公说,孟子父亲死的时候,孟子还是个士,只能用士的礼制来安葬父亲,而他母亲死的时候,孟子已经是个大夫了,当然用大夫的礼制来安葬母亲了。孟子的母亲是在他游历齐国时死的,因此,他在邹葬父时已经有了士的身份,而且有了随从的弟子。P9-12

序言

古代中国不仅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之一。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为坐标,再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的孔子恰恰是中国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处在中间点和转折点上:中国文明出现到孔子,孔子到我们现今的时代,前后备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国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国古代思想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则,影响了中国的阐释传统,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不断地理解、发展古人的思想,从中获得思考和应对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资源,这也是我们今天为读者奉献这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的缘由。

纵观悠久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造诣与价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日久弥新,极具生命力。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博大宏深的汉唐经学、简易幽远的魏晋玄学、尽心知性的宋明理学是思想学术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禅悦、道教的神仙修养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经世济民的政治、经济理想,巧夺天工的科技、工艺之道,风雅传神、丹青不老的文学艺术……都蕴蓄着丰富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一方面开宗立派,门户林立,一方面互相启发,入室操戈。儒、释、道三教可以论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总之,中国的思想成就丰富多彩,贯穿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刚健中和等精神传统,在继承、阐释中变化演进,一代有一代之胜,表现出综合创新的特色。

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学家之类的称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贤人、哲人、智者、诸子、大师等等,这些词汇恰恰概括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们的社会身份往往是教师或学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与智慧。当然,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文明领域内皆有贡献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论、著作或被后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以“三不朽”作为追求超越的途径,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说,为人类社会立下的大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学说等都是不朽的历史遗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家的内涵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或宗教先知,我们在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时,也本着这样的标准选择传主。

众所周知,由南京大学已故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为宏大的中国思想家研究工程。在这套简明读本系列编撰和出版之际,首先要对这200部《评传丛书》工作表达深深的敬意。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编委会

2008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兴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55331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2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55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186
13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