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轼全传
内容
内容推荐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却集儒、释、道于一身,成了天文、地理、医学、饮食皆通,诗、词、文、书、画全能的冠军式人物。作者洪亮将苏轼放到了整个宋朝历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的背景下,既点明了苏轼与屈原、陶潜、李白、杜甫等先贤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核,又描绘了其与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曾巩、王安石等人相互唱和的历史画面,进而指出苏轼超脱于人生,却不脱离人间的独特魅力:他朋友很多,爱好很多,在遭逢灾变困厄之时,也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兴趣,更从未改变“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做人原则。
在乱云一般的世事中,他没有被环境所吞噬,而是以内心的光照亮了人生,成就了一种可爱又坚韧的人格,创造了一种深情又潇洒的活法,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后来者找到自己与世界相处的良好方式。
作者简介
洪亮,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编审。中国作协会员。曾主编大型文学刊物《百花洲》。著有《太湖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孟丽君》(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993年新版)、《放逐与同归一一苏东坡及其同时代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2005年新版;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1993)、《夏木清阴一一宋诗随笔》(岳麓书社,2000)、《南船北马总他乡一一中国诗性地理上的江南塞北》(济南出版社,2003,2008年新版)、《情天真有返魂香——宋词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杭州的一泓碧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江南文化读本》(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世间伺物是江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等。
目录
山雨欲来
士风初振
地灵人杰
名动京师
两位“储相”
签判凤翔
熙宁变法
西湖歌吟
密州太守
彭城日月
历史悲剧
桃源惊梦
乌台诗案
东坡居士
赤壁词赋
久戏风波
翰林学士
苏堤春晓
宦海浮沉
垂老投荒
天涯芳草
钟声永恒
山谷道人
余音袅袅
代跋 洪亮:放逐与回归
导语
一本书读懂苏轼的生平经历、精神世界和生命哲学。
以北宋时代的人文历史为横轴,以上自屈原、陶潜、李白、杜甫,下至千年之后作者、读者的命运为纵轴,群像式地展现了苏轼与其同时代的范仲淹、欧阳修、梅尧臣、曾巩、王安石、司马光、“苏门四学士”等人物的命运悲欢。
以浩繁史料记载为基础,以寻访遗迹感受为佐证,在对苏轼诗词文赋的反复吟味间,作者用想象和逻辑还原了苏轼的生活与人生,带我们和苏轼一起走出人生困局,寻找心灵归宿。自首次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输出繁体中文版权,深受海峡两岸读者好评。
后记
洪亮,1968年毕业于复
旦大学中文系,赴江西鲤鱼
洲农场;1969年分配至江
西省水电工程团;1978年
调江西人民出版社。编审,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5
年从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退休
。著有《太湖蝶》(江西人
民出版社,1988)、《孟
丽君》(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0,1993新版)、《放
逐与回归——苏东坡及其同
时代人》、《夏木清阴——
宋诗随笔》(岳麓书社,
2000)、《南船北马总他
乡——中国诗性地理上的江
南塞北》(济南出版社,
2003,2008新版)、《情
天真有返魂香——宋词阅读
笔记》(济南出版社,
2005)、《杭州的一泓碧
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江南文化读
本》(合著,辽宁人民出版
社,2008)、《世间何物
是江南》(上海音乐学院出
版社,2013)、《江南的
春山和秋水》(上海文化出
版社,2021)等。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刚
毕业进入出版系统谋食时,
少不更事,有一次“大放厥
词”:“出版社我知道有一位
先生学问特别好。”在座者
问我是谁。立马答曰:洪亮
先生。那时我刚刚读完他皇
皇四十万字的《放逐与回归
一一苏东坡及其同时代人》
,故有此快语。后来才知道
,我这种“童言无忌”的“单
独列举法”,在不经意间实
在得罪了不少心高气盛的同
人。
不过有这种想法的,并
非仅仅我这个随口臧否人物
的书生。两年后,我有机会
去复旦大学登门拜访知名的
前辈学者贾植芳先生。先生
操着我几乎听不懂的山西话
与我聊天。听说我来自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先生即从座
椅上遽然跃起说:“你们社
里出了本好书!”没等我接
话,他立即从旁边的书架上
摸出一册《放逐与回归》。
西方有“说不尽的莎士比
亚”,东方则有“说不尽的苏
东坡”。以林语堂的《苏东
坡传》为典型,中国多少文
人士子,隔着千年的时光,
在冥冥之中走近苏东坡这位
“伟大而可爱的旅伴”、不可
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洪亮走
近苏东坡,走进宋代,走进
他认为与宋代文化气质相仿
的俄罗斯白银时代,走进知
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走进中
国文人诗性-审美的江南故
乡,仿佛正应了一种灵魂深
处的召唤,一种精神谱系上
的自觉皈依。洪亮评价苏东
坡一生“常因抗拒而软弱,
因贫困而富饶,因沉醉而清
醒,因打击而坚强”。这,
未免也是一种自我的言说。
流放者归来
1945年8月6日,距离日
本投降前九日,洪亮出生于
四川宜宾——在与母亲异地
而居时,他长期用“洪宜宾”
这个本名来给在上海卧床的
老母亲汇款尽孝。身为中央
大学农学系学生的父亲,像
那个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
在战乱中流徙内迁西南,却
幸运地在重庆与一位山西逃
难过来的女学生结识、结缡
。抗战结束,千里江陵一日
还。幼年的洪亮,此后随着
双亲沿长江漂泊:四川、汉
口、南京,最终定居上海,
并于1963年考入复旦大学
中文系。
天地玄黄的五六十年代
,对于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
来说,欲说还休。胡风“时
间开始了!”的兴奋感还未
消退,一场接一场政治的大
风暴,开始磨耗着每一颗敏
感的心灵。
中学时,政治斗争急管
繁弦,风沙扑面。洪亮幸运
地在优秀的翻译作品中找到
了自己的心灵绿洲:傅雷译
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
集》,查良铮(穆旦)译的
普希金、拜伦,翟松年译的
《当代英雄》……时代粗糙
却又具有温情,以一种别样
的方式弥补着他的精神贫困

读到大三,“千万不要忘
记阶级斗争”的时代口号声
紧,“四清”,“文化大革命”
……即使象牙塔中的书生,
也无法避开政治风暴的裹挟
。与很多亢奋的运动者不同
,在坚硬的时代底色下,洪
亮显得分外不合时宜。二十
多年后,复旦大学教授潘旭
澜先生在《洪亮其人其诗》
中回忆他这位学生说:“我
同洪亮相识二十多年了,
1965年下乡搞‘四清’的时候
,被分配同住一户农民家里
两三个月。那时,我只觉得
他为人正直、诚恳,不两面
三刀,对一些极左的玩意儿
甚为抵触,只想读书而不爱
政治运动,所以时常若有所
思,郁郁不欢,寡言少语。
他同我这个名为工作队员,
实际上已经挨整了两三年、
赶下乡去改造的人,不宜也
没有显得亲热,交谈也都是
与下乡有关的事,但决不监
视我的行动,更不打小报告
,总是保持正常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文化大革命’一来
,整我越狠便越能表示自己
是左派,可他放着这种包赢
不输的好事不干,甚至连表
示提高觉悟的大字报都不写
一张。”
……
洪:对江南的记忆,缘
于对长江的记忆。狭义的江
南(苏南、浙北、皖南),
我是回不去了,所以我才写
了回不去的江南。准确地说
,是回忆中的江南、不可复
现的旧时江南。按照刘士林
先生的说法,在中国社会政
治版图上,江南大部分时间
处于边缘或者外省的位置。
流放者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从
北方政治一伦理精神的桎梏
中摆脱出来,在江南诗性一
审美精神的惠风中沐浴、陶
醉。我曾用“骚人遥驻木兰
舟”来为这些诗魂摄神写照
。当然,他们毕竟还是“欲
精彩页
这几张异代相接的日历,似乎浓缩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刀光剑影的历史。但毋庸讳言,“陈桥兵变”收拾了残唐五代那种乱糟糟的割据局面,使中国再度回归一统,从而建立了与“盛唐”并称的“隆宋”。
由于战乱的弭平,人民得到了一定的休养生息。以租佃关系为特色的新的土地占有方式与剥削方式(土地买卖、实物地租、契约关系等),使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相对松弛;加上圩田、荒地的垦辟,耕艺的改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使农业发展大大超过了唐代。手工业如丝织、瓷器等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造纸、冶矿等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商品货币的流通,更使一些大城市乃至中小城镇空前繁荣,夜市不禁……印书业(木板、铜板)普及推广,布衣毕昇又发明了活字(胶泥)印刷术,火药与指南针(水罗盘)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前者广泛应用于军事(火炮、火箭、火球等),后者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这三大发明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马克思曾予以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经济学手稿·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在数学、天文学、医药学等领域,宋代也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谈到十一世纪,我们犹如来到最伟大的时期。”他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的“科学与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但“隆宋”并未“隆”于政治。
于是鲁迅先生辛辣地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伪自由书·电的利弊》)
祖先发明的印刷术,排出了中国血泪交织的痛史。千年后的今天,我写北宋的悲患与风流。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6年1月8日),苏轼出生于眉山(今属四川)纱毅行的一户人家。其时赵宋王朝建立已近八十年,在“升平图”的背后,封建专制社会固有的弊端已开始显现。天边不时有电光闪闪,雷声隐隐。
苏轼既然选择了这个山雨欲来的时代,必将在成年后经受暴风雨的敲打(据他本人说,他生日摇篮的上方闪耀着不祥的星座——摩羯宫,与韩愈相同,注定要经受许许多多的磨难,碰上各色各样的流言),直到晚年再贬渡海,还被穷追不舍。当时他写过一首题目很长的诗:《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一个“戏”字,可以概括他平生对待风雨的态度。诗中之句更显示他从容不迫的气概,有一种超常的人格力量融贯其间:“……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急雨好像有意激发他的诗兴,天上的云电也为他梦中得到的好句而改容变色,并对他年衰语工感到惊奇,而这妙句蓬莱官中的仙人们已久未听过了。
自然的风雨化作内在激情,他的心灵与外界共有一种生命律动。浪漫主义精神在这里被表达得再淋漓不过了。清人汪师韩评此诗曰:“行荒远僻陋之地,作骑龙弄凤之思,一气浩歌而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足当司空图‘豪放’二字。”
P4-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轼全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672421
开本 16开
页数 4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5
出版时间 2023-11-01
首版时间 2023-11-01
印刷时间 202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688
CIP核字 2023187692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3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5
2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