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西里,人们的第一反应除了《教父》里的黑手党,就是阳光灿烂的海滩。贯穿本书的是黑手党,以及路易斯与警察、记者及当地要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此外,他还描述了西西里的风景与语言、西西里日益改变的观念、非洲移民的影响、巴勒摩及其衰颓的豪宅,以及种种奇特的迷信、女巫、土匪与谋杀。
图书 | 重返西西里/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提起西西里,人们的第一反应除了《教父》里的黑手党,就是阳光灿烂的海滩。贯穿本书的是黑手党,以及路易斯与警察、记者及当地要人之间的交往和友谊。此外,他还描述了西西里的风景与语言、西西里日益改变的观念、非洲移民的影响、巴勒摩及其衰颓的豪宅,以及种种奇特的迷信、女巫、土匪与谋杀。 内容推荐 一九六四年,诺曼·路易斯写作《荣誉社会》一书,为论述西西里与黑手党的最佳着作之一。一九九八年,他重返西西里,著述本书,是长达六十年来迷恋西西里种种事物的成果。这份迷恋透露于《在西西里》(in Sicily)的每一篇章。贯穿本书的是黑手党,以及路易斯与警察、记者及显要人物之间的友谊,并言及风景与语言、怀念首任岳父(职业赌徒、亲王後裔、「西西里联盟」成员)、西西里日益改变的性观念、非洲移民的影响(卖春业尤然)、巴勒摩及其衰颓的豪宅,以及种种奇特的迷信、女巫、土匪与谋杀。 目录 序言 行万里天涯路念天地之悠悠 ——《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序葛剑雄 第1章 我的岳父埃内斯托·科巴亚 第2章 火山下的阿西铁萨 第3章 金雀门屠杀事件的真相 第4章 土匪朱利亚诺之弟 第5章 走访巴勒莫附近的城镇 第6章 坍塌废墟后方的生活色彩 第7章 黑手党现象 第8章 帕蒂尼科的今昔 第9章 捉拿黑手党头目维塔列 第10章 狼族所在的菲麾萨 第11章 柯里昂风云。 第12章 马扎拉一德瓦尤与吉贝里纳 第13章 比亚尔巴——乡村黑手党之都 第14章 遭窃的考古文物 第15章 移民潮 第16章 黑色萤火虫 第17章 斯斐拉卡瓦罗的秋季狂热 第18章 现代黑手党 第19章 异象1998 第20章 海滨饯别 索引:中英文地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战争期间,显然我在当时的供求状况下拥有语言优势。一趟阿拉伯南部之旅让我学会了一点点阿拉伯语,希望通过在伦敦的东方与非洲研究所(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的课程加强之。课程尚未结束,我便奉命前往伦敦西区某地,那里的人建议我加入情报团,以发挥我粗浅的阿拉伯语。计划是,我搭一艘潜水艇在北非某处上岸,然后将情报传回伦敦。 为了准备这一次的冒险行动,我匆忙奉派至温切斯特。的情报团训练中心。经过数日的正式军训后,各种情报职务的申请人就都在三周内被改造为专业摩托车手了。一队队受训者骑上大多数出了毛病的老旧车子,被带往市郊一道陡峭的草坡上,拔掉刹车器,飞驰而下,救护车就等在坡底的田野中。 我被送往温彻斯特医院,胸膛几乎被摩托车把手刺穿。埃内斯托是我最亲近的法定家属,我隔天醒来时发现他在我床边。伦敦的交通因猛烈轰炸而一片混乱,但在获悉我的遭遇后,他赶忙出门,找到一辆愿意受贿的出租车,载他来到温彻斯特。尽管道路封锁而且为了避开弹坑与倒塌建筑而绕道,他依然在三个小时内抵达。见他坐在我床边,我回想起了当我陪他女儿走进他家,宣布我们结婚的消息的那一刻。他深不可测的双眼注视着我,那张镇定的脸庞不动声色,丝毫看不出他的脑袋里在想些什么。“证书拿给我。”他语气平静地说。他看完证书,我留意到他的喉头轻微抽动。在西西里,这被称之为“吞下蟾蜍爪”。然后他说:“我会把我的血给你。”当时我以为这只是地中海地区一个无意义的传统礼节,但如今躺在温切斯特医院中,我才明白其实不然。 破碎的骨头接好之后,我重新回到战友中间,摩托车被调送至海外。我们将在那儿开始我们尚未准备齐全的军事冒险。我去了中东一小段时间,然后到波斯湾护送三千名身穿德国军服的俄国战俘返回他们的祖国,并且在南意大利度过总计十八个月的时间。我们在那儿与情报团设在巴勒莫的西西里分队密切接触,一有机会便与他们来往。这使我能够把埃内斯托家乡的消息传送给他,而我从他那边知道他已决定尽早回乡。他在伦敦的房子已在空袭中遭到严重破坏,那一次空袭把对街所有的房子夷为了碎砖瓦砾。他写道,他希望战争一结束就返回他少年时代居住的陶美拿(Taormina)与卡塔尼亚。同时他还探问在阿西铁萨(Aci Trezza)买房的可能性,此一优美景点位于卡塔尼亚五英里外的海岸。他说他想知道一些消息,于是我找了个理由探访该地,乍看之下,觉得与他离开此地时相比无甚改变。 阿西铁萨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有些特别,因为它坐落在埃特纳火山(Mount Etna)的阴影中,广阔的熔岩平原朝它斜伸开来。埃特纳火山据说影响了这些村落的村民的外貌与个性。男性村民比邻村显得高大英俊,且享有待人直率的美名;女人则以嫁妆比其他地方丰厚而驰名。巨大的山峰所投下的朦胧淡影让风景显露出意想不到的色彩。我抵达的当天是雨天,村中水流处处。绿色泡沫有如未经雕琢的翡翠般顺着沟渠漂流而下。呼号的风在新积落雪上留下吹袭痕迹,路人的下眼眶带着黑眼圈。 我写信回伦敦:“你问起的有名的船只,它们依旧存在,船身漆满天使与花朵。除了村民以黑白色熔岩建造教堂之外,火山大爆发并未造成任何变动。海岸那头的一个村子全毁了。渔民如今住在圆形小屋中,就像非洲人一样。无人丧命,他们把圣像绘在岩石上,以箭头指往远离村子的方向,标示下回喷发时他们所希望的熔岩流向。你会想再回来定居吗?因为你年纪大了,必须考虑这点。或许答案是肯定的——是我也会。此外,卡塔尼亚与时俱进。他们居然开了一家赌场。你将会如鱼得水。” 我十分着迷于此地的魅力与风光,于是借来一辆摩托车,决定多放几天假,进一步勘探。 无论他们自己知不知道,每一个住在火山底下的人都受到了火山的影响。地价便宜,工作辛苦。他们耕种位在罅隙与山峡底下的膏腴之地,经过三个世纪,熔岩已变为沃土。这片土地的耕作者看似安第斯山奴工,腿短、肩宽、颧骨高、头发乌黑光滑、手掌比平常人大两倍。 卡塔尼亚有一小部分道路通往北部,在熔岩出现之前的数英里,路况平坦。绵延三十五英里的熔岩原野令我震撼。在市区方圆十五英里内,许多人以低价购得土地,摇身一变成为受人敬重的地主。他们具有卡塔尼亚人著名的幽默感,笑口常开。“假如你有钱,”至少他们如是说,“一定要在房子四周种棕榈树。”这是当地的身份象征。他们经常说,他们可能活不到享受果实的时候。 再往北数英里,火山即一直在视线内,路况差一些,路较狭窄,有时得换条路走,以避开最近喷发的熔岩流。形状酷似苏格兰软帽的云朵飘浮在埃特那火山口上方,通过冒烟的草木,你能辨认出最新的熔岩路线。此番景色粉碎了所有的假设。你以为一片苍白荒原,却看见各个峡谷长满美丽的野花,使得周遭万物充满香气,甚至渗人熔岩的硫黄蒸气里。 在相当接近火山口的札费拉纳(Zafferana),有一个专治神经病的医生。他告诉我,他的治疗方式是让病人只穿红色衣物。假使一栋房子被熔岩摧毁,传统做法是尽快重建,只以红砖建造。在埃特纳火山,有人带我参观一间百年老屋,内陈列着身穿华美丧服的地下墓穴人像。它们购自拍卖会上,之所以保存至今,不仅是由于稀奇,也因为其存在——说也神秘——有助于“稳定神经”。沿路上行二英里处,大山制造出一连串好似自我复制的小金字塔,在一波波雾气中时隐时现。 P10-13 序言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求生是人类的本能。原始时代的人类生产能力极其有限,生存能力低下,只能经常性地、无目的地迁徙。在此过程中,应该有大量自觉与不自觉的探险经历。可惜年代久远,当时又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即使是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或拥有辉煌古代文明的民族,也没有留下早期的探险记录。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称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黄帝的踪迹东至山东半岛,西至今甘肃,北至今内蒙古,南至湘江流域。如果将此记载看成一个以黄帝或其部落为首领的部落联盟的活动的话,其中应该有不少探险事迹,只是当事人未必有自觉的意识,或者虽有而未留下记载。 不过从《山海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古人并非没有探险,也不是完全没有记录。学者对《山海经》的成书年代的看法分歧很大,但最迟不会晚于西汉,其中包含的原始资料则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代。一般认为,《山海经》所记述的地理空间基本不超过今国界,但涉及的范围却相当广阔,自然包括了不少境外的奇闻趣事,其中总该有得于记录者直接的经历。从这一意义上说,《山海经》是中国早期探险记录的汇编。如果认为《山海经》的内容过于荒渺,那么在内地,甚至沿海发现的和田玉则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人将产于昆仑山的玉石运到数千公里之外,其中肯定有不少探险故事。 《穆天子传》尽管未必是周穆王的经历或当时的记载,但至少反映了先秦时代中原人对西方的向往。而其中记录的内容,也或多或少显示了当时人的地理知识和丰富想象。昆仑山、西王母被神化,固然与人们的愿望有关,但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基础,说明当时的人还习惯于向外界寻求精神和物质财富。生活在战国后期的屈原,尽管游踪有限,但从他的作品中却不难看出他的探险精神。 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一统大业的秦始皇,虽然正式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皇帝体制,却是皇帝中为数不多的旅游和探险爱好者,对自己统治范围以外的地方也有浓厚的兴趣。在灭六国后,他几乎没有停止过全国性的巡游,最终死在途中。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一批方士扬帆远航,虽然他们始终没有为秦始皇找到不死药和神仙,却由徐福完成了一次至少有数千人的大规模移民。 汉武帝时代的开疆拓土一度激活华夏诸族的外向意识,被誉为中国第一探险家的张骞,正是奉武帝的政治使命,尝试联络已迁至中亚的月氏夹击匈奴,才意外取得“凿空”——通西域的伟大成果,将中原人的足迹远推到大宛、乌孙、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身毒等地(今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所了解的地理知识范围更大。而武帝本人也步秦始皇后尘,在国内广泛巡游,并且特别钟情于边境和海滨,显示了他对外界的强烈向往。 但秦始皇、汉武帝式的帝王从此成为千古绝响,随着中央帝国的巩固和疆域的扩展,由皇帝到臣民,对境外的兴趣越来越淡薄。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各方面因素考察,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从汉朝至清朝中期,中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疆域最辽阔的国家。特别是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朝鲜、越南等政权都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直到明治维新时还无法望中国的项背。太平洋、青藏高原、横断山脉、欧亚大草原给中国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直到16世纪西方的远洋船接近中国之前,还没有外来势力构成对中国的威胁。北方的游牧民族虽然曾不止一次成为军事上的征服者而入主中原,但最终无不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虽然中国的人口12世纪突破1亿,17世纪突破2亿,19世纪突破4亿,但完全可由本国出产的粮食供养。除少数奢侈品外,中国的物产中心能满足全国的需要,对外贸没有依赖。所以当英国向乾隆皇帝提出在北京设立常驻贸易代表时,理所当然地被断然拒绝,除了体制上从无先例外,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天朝无所不有,无需仰赖外人”。儒家的“夷夏之辨”和”五服”学说,更加深了这样一种观念:天下再也没有比中国更文明富裕的地方,除了华夏诸族和中原王朝的疆域之外,其他都是蛮夷之邦和要荒之地。 长期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国人自然失去了向外寻求财富和文明的动力,更不会想到要到境外去旅游或探险。就是在汉唐盛世,号称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也只是敞开大门让境外的人进来,而不是同时允许甚至鼓励自己的臣民走出去。在外贸发达的唐宋时代,外贸商人也主要来自外国。当西方商人已经敲晌中国的大门时,明朝的反应是“片板不许下海”的禁令,以致福建沿海的商人只能采取武装走私的手段而成为”海盗”,甚至雇佣日本武士形成“倭寇”。尽管600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远达西亚、东非,却连完整的档案都没有保存下来,更没有像哥伦布那样导致新大陆的“发现”。 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强大的国力、众多的人口、发达的文化极不相称的一个现象,是直到进入现代社会以前,中国始终没有出现职业旅行家和探险家,现存的有关境外的记录都是非职业旅行家和探险家的副产品。例如。张骞,《中天竺国行记》作者王玄策、《真腊风土记》作者周达观,《西域行程记》作者陈诚、《异域录》作者图理琛是外交官;《佛国记》(《法显传》)作者法显、宋云,《大唐西域记》作者玄奘是往西域取经的虔诚佛教徒;《经行记》的作者杜环是怛罗斯之战的俘虏:《长春真人西游记》的作者李志常是奉召谒见成吉思汗的道士丘处机的随员。他们的记载往往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或唯一的,如《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今阿富汗境内巴米扬大佛的描述,不仅证实了大佛建造于公元7世纪,而且还给今人提供了附近另有一尊卧佛的重要信息。要是没有《真腊风土记》对吴哥城的记载,这座古城也许会继续掩埋在热带丛林中。这些记载的产生和保存也有偶然性,如玄奘返国后就要翻译佛经,要不是唐太宗专门下令,就不会撰写《大唐西域记》。《岛夷志略》作者汪大渊或许是例外,他是因”好游”才多次出国的,不过他有幸搭乘外国商船,否则就只能梦游或卧游了。 真正的异数是徐霞客,他是唯一称得上职业旅行家和探险家的人物,并且留下了具有非常高地理学成就的著作《徐霞客游记》。但他的成就得益于一系列特殊因素:科场失意使他不得不绝意功名,富裕的家境使他能有充足的旅费,能干的母亲使他无家累之忧,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使他能在旅途享受不少公费或私人接待,友人中的名流使他的著作能在身后流传,现代地学家丁文江的发现和表彰使他的地理学成就得到肯定和发扬。只要缺少一点,或许就没有今天大家了解的徐霞客了。不过徐霞客的足迹没有超出当时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范围,连西藏也没有到,更不可能出国探险,这也是历史的局限所致。 这并不是说中国古代不具备实施探险的能力。至元十七年(1280),元世祖忽必烈想查清黄河的源头,在那里建一座供吐蕃商人与内地贸易的城市,并设立转动站,下令都实与阔阔出两人率队考察。他们于当年4月从河州(今甘肃临夏市东北)启程,四个月后到达河源,冬天返回。此后潘昂胃根据阔阔出的口述写成《河源记》,将黄河的正源确定在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对黄河最上游的水文、地形、地貌和人文景观的记录已相当具体准确。乾隆四十七年(1781),阿弥达受命探寻河源,以便就地祭祀河神。这次的探险将黄河正源定在星宿海西南的阿勒坦郭勒,即卡日曲,与1978年青海省政府组织的考察结果完全一致。这证明中国长期缺乏探险传统、中国人不能去境外探险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现实的需要。 反观世界上一些航海、探险发达的国家,探险的范围广、产生探险家多的民族,无不有其深远的传统和迫切的需要。例如,古代地中海沿岸国家无不以对外贸易为致富手段,以对外殖民和扩张为立国之本,其前提是这些国家的本土一般幅员不广、资源匮乏、耕地有限,甚至连水源都不足。而穿越地中海的航行并不困难,海外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自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后,阿拉伯、西欧、北欧一些国家致力于航海和外贸,大批航海家、探险家不顾艰险寻找环球航路,发现新大陆,也无一不是出于国内的生存压力和扩张需求,无不以夺取土地、奴隶、黄金、木材、矿产、市场、要塞、殖民地为目的。连早期的南极考察也是如此,甚至是为了猎杀企鹅获取制皂的油脂,出售海豹的皮肉牟利。但是正是这样卑鄙邪恶的目的,促成了新大话和南极的真正“发现”,造就了不少杰出的航海家和探险家,也在一些国家和民族中形成了探险的传统。在这样的条件下,职业探险家,包括一些纯粹出于人文和科学目的的真正的探险家应运而生,有的不惜为之献身,成为人类的骄傲,他们的记录和著作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拥有优势或长处,也不可能始终先进,所以都必须向其他国家或民族学习。应该承认,直到今天,中国的探险事业还比较落后,中国人在世界范围的探险还很有限。2000年我参加中国第十七次南极考察队去长城站期间,就受到很大的震动。当然,中国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世界,在地球的两极、全球所有的高峰、五大洲、七大洋都已留下了当代中国人的足迹,在中国出现世界一流的探险家指日可待。但历史无法重复,了解人类以往的探险经历和经验不可或缺。而且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变迁,以往探险家记录的现象有的已永久消失,只能从他们的书中领略了。 重庆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其着眼点显然正在于此。该文库融探险、考古、文学、文化人类学于一体,既勾勒探险家们多姿多彩的极限生涯,也凸现积极向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更重绘人类文明不为人所知的曲折发展图景。该文库预计推出两辑,首辑推出的十本新书中,有20世纪最为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典海尔达尔的《孤筏重洋》《太阳号草船远征记》《复活节岛的秘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贝克冷战时期的涉险名作《俄罗斯纪行》,有勘探成吉思汗古老帝国秘密的冒险旅行《寻找成吉思汗——骑马横越蒙古大草原》,有复原名著《白鲸记》惊险氛围的《寻找白鲸记》,有追溯著名探险家维迪亚生平足迹的《维迪亚爵士的影子》等等。稍后即将推出的第二辑,在继续关注名家名著的基础上,更注重地域性、民族性以及探险方式的独特性,在提炼个人探险经验的前提下,将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彩与人类生存方式的多种多样,更真切全面地描绘出来。 这些探险作品涉及范围之广泛,记载内容之丰富,情节之生动惊险,描述之细致传神,只有读过的人才有体会。无论是为了科学研究,积累知识,还是为了陶冶性情,欣赏休闲,都会开卷有益。与一般读者相比,我的游踪或许较广,但我自知对这套书中涉及的地方,大多是这辈子都到不了的。2001年从南极返回途经智利时曾想去复活节岛,因多种原因未去成,不知今后是否再有机会,好在第一辑中就有《复活节岛的秘密》一书,多少能够弥补我的遗憾。 2005年6月5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重返西西里/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诺曼·路易斯 |
译者 | 何佩桦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6799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5 |
出版时间 | 2006-12-01 |
首版时间 | 2006-12-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6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29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版贸核渝字(2005)第68号 |
版权提供者 | Rogers,Coleridge&White Ltd.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