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师爷/雅俗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雅俗中国丛书以中国的人物、阶层、古迹、风物、世俗生活等人文现象为选题,在高度视觉化的图文形式中再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和传统文化因子,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述,都力求打破雅俗的限界,在吸纳最高等学术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保持阅读的趣味性,全面解读中国文化,可谓是雅俗共赏的经典图文读本。

本书为其中一册《师爷》。

内容推荐

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由幕主私人聘请,与幕主实属雇佣关系。幕主尊师爷为宾、为友,师爷称幕主为东翁、东家。清代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说:“仆人称官员为老爷,称幕友为师爷。”

师爷发源于周官幕人,历代都有发展。至明代,师爷作为一种特殊的幕业形态开始萌芽。有清一代,师爷非常活跃,上自督抚,下自州县,都聘请师爷佐理政府事务。晚清,曾国藩幕府人才鼎盛,形成近代军阀幕府,影响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幕僚是清代师爷的尾声和惯性延续。

目录

第一章 师爷的源和流

 周官幕人源流出

 大清师爷相始终

 师爷尾声在民国

第二章 学幕和游幕

 师爷的种类

 学幕如何不艰难

 幕里乾坤知多少

 学幕只为稻粱谋

 师爷有格幕有道

 暮业龙门为谁开

 游幕滋味谁能知

第三章 清代师爷

 兴盛原因

 断案援引律情礼

 钱粮纷纷名堂多

 从来文案不等闲

 幕道难为说劣幕

 龙腾虎跃曾氏幕

 青出于蓝李幕府

 学者文人幕中游

第四章 师爷后传:民国的幕僚

 亦旧亦新

 风云际会相知难

 幕后纵横捭阖

 进退方知英杰

 到头往往无终

 佛者儒者今安在

第五章 绍兴师爷

 无绍不成衙

 滑吏与劣幕

 绍兴名幕

第六章 师爷文化现象考察

 黄老与名学

 幕府政治

 师爷笔法

结语 布农一生也风流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学幕如何不艰难

学幕职业化、专门化还是在清朝中后期才形成风尚,幕学教材或参考书多为清朝中后期士人所撰便是明证。封建社会发展到清代已是高度成熟,法律条例日趋繁密,各种陋规陋习、不成文的潜规则、行规等也越来越多,应酬交际也形成专门的套路了,因此需要专门学习其中的“窍门”,才能站住脚。

士人学幕,还因为幕业和读书相近。汪辉祖在《佐治药言》中说:“吾辈以图名未就,转而治生,惟习幕一途,与读书为近,故从事者多。”科举不第,转而学幕,正好可以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不至于全盘荒废,儒家的礼法精神在日后的幕业生涯中还可以派上用场。同时,习幕的师爷和幕主是宾主关系,做师爷维护了读书人的身份和品格。

学幕并无专门学堂,一般需要拜师学习,就像民间学习一门手艺一样,得从学徒做起。学徒先要行拜师礼。拜师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徒弟向师父叩头并呈受业帖子,二是向师父奉上一定的贽敬和礼品,三是父母当面将子弟托付给师父。

受业帖子其实就是师父与徒弟及其父母之间订立的合同,其主要内容是学幕的期限和师徒之间的权责范围。贽敬和礼品的厚薄,往往意味着礼的大小,礼的大小则依循“青愈疏而礼愈多”的原则。父母的托付,则意味着一种模拟的父子血缘关系得到确认。

士人学幕需要经人介绍,拜名幕为师,但也有师爷开门授徒的。清末士人学幕,许多人去直隶保定,因为保定与京师接壤,有一些当过师爷的在此定居,开门授徒,被称为“习班”。进了“习班”的学幕者被称为“班生”。据朱仲华的说法,清朝学幕者集中在保定和大名,学幕的地方分东西两个书房,东书房学刑名,西书房学钱谷。

但即使拜师学艺,也大都需要同乡关系,这才有绍兴人的互相转引学幕,蔚然成帮。师徒之间,虽然往往沾亲带故,具有多重的社会关系,但师徒名分才是幕业联结的真正纽带。清人称学幕者为“帽辫子”,用帽子和帽辫子来形容师生关系。

在拜师学幕以外,还有一种世幕,即依靠亲友学幕的,或者家传,父亲传给儿子,哥哥传给弟弟,或者以亲带亲,以友授友,这些都是私相授受。清代著名师爷许思湄一家共出十三个师爷,伯父、哥哥、子婿、外孙四代从幕,堪称师爷世家。

但即使是世幕之家,其子弟也往往去拜别的名幕为师。依亲学幕虽然方便,但并不是良好的授业环境。再说,拜名幕为师,不仅可以学到过硬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扩大幕业关系。因此,在幕业中通行的是师徒关系。名幕往往就是宪幕(即督抚司道幕府),即在三大宪中作幕的师爷。省级衙门上通中央,下连地方,拜宪幕为师,不仅可以熟悉政府运作流程与规范,同时,也因为师父是宪幕,有利于就业,还可以吓唬人。有一首《竹枝词》写道:“刁难款目欺前任,夸耀师传吓捕衙。路上乡愚惊指点,前头摇摆是师爷。”描绘的就是拜了名幕为师的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情形。

对于学幕的经历,清末在台湾府做过刑名幕友的陈天锡很有心得,他认为学幕者的学历关系很大。学幕固然贵师承,但更应该重视实务。州县为亲民之官,一切政治事务,先从州县发端,所以学幕一定要先从州县着手;如果有成,然后再学于宪幕。一般来说,学幕时必定刑名、钱谷都要学习,既有所得,就可以到臬司去学刑名,或者到藩司去学钱谷,学了一二年后再出去应聘,可以称为全知,容易脱颖而出。最好是臬司、藩司都去学,但也有许多人只选择臬司或者藩司学习的。如果学幕者只是在州县学习,没有到监司(指宪幕)学习;或者只在监司学习,没有到卅l县学习,虽然时间长了也可出来作幕,但终究是未窥其全,学习不全面,比那些在州县监司一并学习的人要逊色一些。如果只是在监司学习,那又比仅在州县学习的还要差一些。

这种幕学学历,和现行的大学教育有相似之处。先从基础(州县)学起,然后再到高年级(宪幕)分科学习专门知识(刑名、钱谷)。既重专门技术,同时强调整体知识,其中又尤重基础学习(州县)。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幕学学历。

学幕者有时根据地区、收入差异来选择幕学方向。清末,有人曾作《答问幕》一文,回答一位绍兴学幕的,说北方幕府刑钱兼席,南方如江浙省刑钱分席。如果要去北方作幕,就要刑钱兼学;如果在南方作幕,就要刑钱分学。又说江浙的钱幕束惰胜于刑幕,如果打算在江浙就幕,学钱幕自然好于刑幕。  P19-21

后记

今年4月份,妻子怀孕三个多月后,我就开始了《师爷》的写作。我暗暗地把书稿的写作和孩子的出生联系起来,认真地准备,积极地写作。我希望本书脱稿的时候,我的孩子也会顺利诞生。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经常想象、计划用本书的稿费来为孩子买奶粉吃,这种念头成为了努力写作的重要动力。

4月份我特意到绍兴安昌师爷馆去参观,去的时候正好下雨,师爷馆里只有我一个游人。我仔细地参观了馆内的各种陈设和原始资料,获得许多新鲜、浓烈的印象。在略微幽暗、冷清的师爷馆,在铺着青石板的安昌古镇街道,在小河边的餐桌旁,我呼吸到了师爷的气息,捕捉到了下笔写作的契机。

过程是艰难的,我学会了耐心,学会了有恒。每天按照计划写作,就像每天陪妻子散步一样。渐渐地书稿的整体出来了,一章一节渐次写好,终于大功告成。她虽然不是煌煌巨著,也没有期望她能够成为成名作或者代表作,但她是我认真制作的一个劳动产品,是一段紧张有序、努力认真的生活的结晶。

现在,我的女儿已经出生了,因此,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她不仅是我的第一本书,也见证了我女儿的孕育、诞生和成长,仿佛就是我的另一个女儿。女儿的出生让我有了担当,我愿意也能够对我的劳动、工作和行动负责。

感谢张定浩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帮助,感谢黄德海认真校阅了书稿,有了两位的鼓励和促动,才有了这本书出版的机会。同时也感谢蒋薇在编辑过程中为本书所做的工作。

是为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师爷/雅俗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广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1866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2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9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