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子与性善论/中国古代思想宗教
内容
编辑推荐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赵冬梅编著的《孟子与性善论》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孟子与性善论的有关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赵冬梅编著的《孟子与性善论》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孟子与性善论的有关内容。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目录

一、生逢乱世 孟母教子

二、胸怀大志 拜师求学

三、初出茅庐 周游列国

四、授于故里 著书立说

五、众说纷纭 人本性善

六、追根溯源 发展仁性

七、中肯分析 客观评价

八、继承儒学 发展文化

试读章节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此时正当“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所以,孟子—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学术理论。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历史上,对孟子“性善论”的观点基于不同的角度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但不管是何种评价之语,都对孟子的性善思想惊叹不已,所以称其为“亚圣”毫不为过。从某种角度上说,孟子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整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回顾—下孟子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性善的学术思想,相信你也会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有更好的衡量标准。

孟子出生距孔子离世(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他的一生,正处于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战国中后期,适逢乱世,备经坎坷,实为不易。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幼年丧父,平民之家,孤儿寡母,十分贫困。在这样的乱世环境里,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便成为摆在孟母眼前的一个难题。孟母的教子事迹在以下几个故事中得以体现,从而使孟母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成为后世父母教育子女的楷模。

第一则是关于“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年,孟子一家居住在城北的乡下,他家附近有一块墓地。墓地里,送葬的人忙忙碌碌,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挖坑掘土。死者的亲人披麻戴孝,哭哭啼啼,吹鼓手吹吹打打,颇为热闹。年幼的孟子,模仿能力很强,对这些事情感到很新奇,他看到这些情景,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一会儿假装孝子贤孙,哭哭啼啼;一会儿装着吹鼓手的样子。他和邻居的孩子玩耍时,也模仿出殡、送葬时的情景,拿着小铁锹挖土刨坑。

孟母一心想让孟子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当他看到儿子的这些怪模样时,心里很不好受。她感到这个环境实在不利于孩子成长,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于是决定搬家。不久,孟母把家搬到城里。战国初期,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在一些较大的城市里,既有坐商的店铺,也有远来城市里做生意的行商。孟子居住的那条街十分热闹,有卖杂货的,有做陶器的,还有榨油的油坊。孟子家的西邻是打铁的,东邻是杀猪的。闹市上人来人往,喧闹非凡。行商坐贾,高声叫卖,十分热闹。孟子天天在集市上闲逛,对商人的叫卖声很感兴趣,每天他都学着商人们的样子喊叫喧嚷,学做买卖。

孟母觉得家居闹市对孩子更没有好的影响,于是又一次搬家。这次搬到城东的学宫对面。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学宫里书声琅琅,这可把孟子吸引住了。他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有时还看到老师带领学生演习周礼。周礼,就是周朝的一套祭祀、朝拜、来往的礼节仪式。在这种气氛的熏陶下,孟子也和邻居的孩子们做着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了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孟母见孟子这样非常高兴,就安居下来了。

孤儿寡母,搬一次家绝非易事,而孟母为了儿子的成长,竟然接连三次搬迁,可见孟母深知客观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一点在少年儿童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虽然不是一个人成才的唯一条件,但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孟子后来既没有选择墨学、道学这些显赫一时的学说,也没有像苏秦等纵横家那样,只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图得爪人平生的快意,而是选择儒家学说作为他毕生奋斗的事业。终于成为一位在现实人生中,不为一己之身而谋、舍生取义,只为忧世忧人而谋国、谋天下的“圣人’,这与孟母早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第二则是关于“买肉啖子”的故事。孟子小时候,有一次,看见邻居家磨刀霍霍,正准备杀猪。孟子见了很好奇,就跑去问母亲:“邻居在干什么?”“在杀猪。”“杀猪干什么?”孟母听了’笑了笑,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刚说完这句话,孟母就后悔了,心想邻居不是为了孩子而杀猪,我却这样欺骗他。这不是在教他说谎吗?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孟母真的买来了邻居家的猪肉给孟子吃。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

第三则是“断机教子”的故事。讲的是孟母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覆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就永远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伤心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黑,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做法,对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也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P3-13

序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子与性善论/中国古代思想宗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东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41385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5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9
15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8: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