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疾病或被改变中的生命史(全彩视图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生理学及医学研究的前沿报告图解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时间为主线,在对历届获奖者生平、学术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介绍、解析的同时,拓展至相关的生理学及医学人物及其观点,解读世界生理学、医学、遗传学等学科发展史,以及由疾病所导致的各种灾难及历史变迁。让我们走近大师,感受他们最伟大的人格魅力,了解最尖端、最前沿的或者最普通的生理学医学理论,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并发现生命本身。

内容推荐

  医学就是发现疾病与治疗疾病的科学。它的最高目标是解除人类痛苦,促进个人体质和种族改良。

当人类进入20世纪,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促进了生理学、医学的高速发展,人类最伟大的生理学或医学发现也就陆续产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对这一历史时期中那些保护人类健康、探索自身奥秘的科学家们给予的最高荣誉。从1901年贝林因发明白喉血清疗法获奖起,至2006年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RNAi)而获奖,106年来,全世界共有186名优秀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创造了生理学或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本书以若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时间为主线,解析获奖者生平及其科学贡献,同时还配制了大量精美的图片及图表,以对正文进行精到的阐释与延展。我们期望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之中,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直面死亡和生命本身。

目录

前言

1901年度 艾米尔·冯·贝林

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外毒素、抗毒素与类毒素/血清

1902年度 罗纳德·罗斯

疟原虫/罗斯与巴拿马运河

1903年度 尼尔斯·吕贝格·芬森

细粒棘球蚴/天花/狼疮

1904年度 伊万·巴甫洛夫

神经/条件反射与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巴甫洛夫的“假饲”实验/两个信号系统统学说

1905年度 罗伯特·科赫

细菌染色法/炭疽杆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

1906年度 卡米洛·高尔基

神经系统/高尔基体/镀银法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

神经元和突起

1907年度 查尔斯·路易斯·阿方斯·拉韦朗

原生动物/锥体虫/昏睡病

1908年度 保罗·埃利希

梅毒/螺旋体/免疫、免疫系统和免疫学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

吞噬细胞/体液与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的构成

1909年度

艾米尔·西奥多·科歇尔

甲状腺及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1910年度

阿尔布雷特·科塞尔

核素/蛋白质/核酸

1911年度

奥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眼/角膜/散光/眼球/赫尔姆霍兹

1912年度

亚力克西斯·卡雷尔

血液/血栓及其形成/器官移植的历史

1913年度

查尔斯·罗伯特·里歇

过敏/抗血清/血清疗法/产热过程与散

热过程

1914年度

罗伯特·巴拉尼

耳/内耳前庭/眼球震颤

1919年度

朱尔斯·博尔德

霍乱弧菌/百日咳杆菌/补体/补体结合

试验

1920年度

奥古斯特·克劳

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1922年度

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

肌肉

奥托·福利茨·迈耶霍夫

糖酵解/乳酸/偶合/巴斯德

1923年度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

糖尿病/胰腺

约翰·詹姆斯·理查德·麦克劳德

葡萄糖/胰岛和胰岛素

1924年度

威廉·爱因托芬

心脏/早期的心电及其记录方法

1926年度

约翰尼斯·安德鲁·G·菲比格

癌/寄生虫

1927年度

朱利叶斯·瓦格纳·姚雷格

奎宁/奎宁的来源/麻痹性痴呆/伤寒沙门杆菌

1928年度

查尔斯·尼科尔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

1929年度

克里斯蒂安·艾克曼

神经炎/维生素B1/脚气病

弗雷德里克·高兰·霍普金斯

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维生素B2

1930年度

卡尔·兰德斯坦纳

血型/输血的历史/溶血症

1931年度

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

酶/辅酶与辅基

1932年度

查理斯·斯科特·谢林顿

脊髓/脊神经/神经系统的协调与整合

埃德加·道格拉斯·艾德里安·神经冲动/“全或无”法则

1933年度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

染色体/基因/摩尔根基因学说

1934年度

乔治·霍依特·惠普尔

贫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骨髓

乔治·理查兹·米诺特

胃液/肝

威廉·帕里·墨菲

维生素B12/叶酸

1935年度

汉斯·施佩曼

胚胎/胚层/脊索/神经板/诱导作用

1936年度

奥托·洛伊

神经末梢/神经调质/迷走神经/递质

亨利·哈雷·戴尔

蕈毒/烟碱/乙酰胆碱

1937年度

奥尔伯特·森特一焦尔季

维生素C/肾上腺/紫堇

1938年度

科内尔·吉恩·法兰西斯·海曼斯

血液循环/主动脉弓与颈动脉窦/压力感

受器

1939年度

格哈德·多马克

链球菌/磺胺类药

1943年度

亨里克·达姆

固醇及胆固醇/维生素K/凝血酶与凝血

因子

爱德华·阿尔贝特·多伊西

苜蓿/醌

1944年度

约瑟夫·厄兰格

氯化汞/心脏传导系统及心脏传导阻滞

赫伯特·斯宾塞·伽塞尔

神经纤维/阴极射线示波器

1945年度

亚历山大·弗莱明

葡萄球菌/白细胞/抗菌素/青霉素

恩斯特·鲍里斯·钱恩

青霉素的“曲折命运”/青霉素过敏

霍华德·弗洛里

抗菌素的足迹/青霉素与中国解放后的禁娼活动

1946年度

赫尔曼·约瑟夫·缪勒

突变/突变类型

1947年度

卡尔·费迪南·科里

格蒂·特雷莎·蕾尼茨·科里

淀粉的转化/多糖

贝纳多·阿尔贝托·何塞

垂体/垂体激素/巨人症与侏儒症

1948年度

保罗·赫尔曼·米勒

DDT/DDT与疟疾

1949年度

沃尔特·鲁道夫·赫斯

脑/间脑/下丘脑

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

额叶/额叶白质切断术的扩展应用

1950年度

爱德华·加尔文·肯德尔

菲利普·舒瓦特·亨奇

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阿狄森病/风湿病/关节炎

塔迪尔斯·莱希施泰因

可的松/莱希施泰因与肯德尔

1951年度

马科斯·泰勒

黄热病/黄热病的研究/拮抗作用

1952年度

希尔曼·亚伯拉罕·瓦克斯曼

放线菌/链霉菌/链霉索

1953年度

福利茨·艾伯特·李普曼

腺苷三磷酸/辅酶A

汉斯·克雷布斯

柠檬酸循环/生物化学的基本思考

1954年度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

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

托马斯·哈克·韦勒

索尔克疫苗/萨宾疫苗/水痘及带状疱疹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

病毒/脊髓灰质炎的辅助治疗法/流行性腮腺炎

1955年度

阿克塞尔·雨果·西奥多·西奥雷尔

血红素/氧化还原酶/底物/细胞色素

1956年度

沃纳·福斯曼

心脏导管术/福斯曼与心脏导管术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库南德

心脏病患者注意事项

狄更生·W·理查兹

心脏病的体表征兆/休克

1957年度

丹尼尔·博韦

组织胺与抗组织胺药/麻醉

1958年度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一个基因一种酶/霉菌

爱德华·劳伦·塔特姆

赤霉菌/大肠杆菌

约书亚·莱德伯格

基因重组/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1959年度

塞卫罗·奥乔亚

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

亚瑟·科恩伯格

DNA聚合酶/核酸酶

1960年度

弗兰克·麦克弗兰·伯内特

获得性免疫/耐受性/免疫反应的特征

彼得·布赖恩·梅达沃

抗原与抗体/B细胞

1961年度

乔治·冯·贝克西

听觉/耳蜗/听觉传导通路

1962年度

詹姆斯·杜威·沃森

烟草花叶病毒/冷泉港实验宅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薛定谔/信使核糖核酸/转录/遗传信息

莫里斯·休·弗雷德里克·威尔金斯

x射线衍射/女科学家罗莎琳德·弗兰克林

1963年度

约翰·卡罗·艾克尔斯

生物电/突触后电位

阿兰·劳埃德·霍奇金

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

安德鲁·赫胥黎

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

1964年度

康拉德·E·布洛赫

乙酸

菲奥多·吕南

维生素D/缩聚作用

1965年度

弗朗西斯·雅各布

溶源性/阻遏物/复制子

雅克·莫诺

操纵子及操纵子基因/操纵子学说

安德烈·迈克·雷沃夫

调节基因/错过获奖机会的第四号人物

——巴尔德

1966年度

弗朗西斯·佩顿·劳斯

特瘤/疣

查理斯·B·哈金斯

前列腺及前列腺素/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1967年度

郎纳·格兰尼特

视觉/光感受器/运动神经

霍尔丹·凯夫·哈特兰

单眼与复眼/感受野

乔治·沃尔德

视色素/视紫红质/视黄醛/维生素A

1968年度

罗伯特·威廉·霍利

转移核糖核酸/旋光性

哈·G·科拉纳

种姓制度/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马歇尔·W·尼伦伯格

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破译步骤

1969年度

马科斯·德尔布吕克

变异/拉马克及其学说

萨尔瓦多·E·卢里亚

噬菌体/波动试验

阿尔弗雷德·D·赫尔希

寄生/噬茵体研究组

1970年度

乌鲁夫·冯·奥伊勒

神经递质与乙酰胆碱/突触间隙

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

肾上腺素/突触对信息的传递

巴纳德·卡兹

神经胶质细胞/郎飞结

1971年度

艾尔·威尔伯·萨瑟兰

荷尔蒙/环腺苷酸

1972年度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杰拉德·M·埃德曼

免疫功能/抗体与疫苗

1973年度

科拉德·洛伦兹

卡尔·冯·弗里希

尼古拉斯·丁伯根

实验行为学/铭印

1974年度

阿尔伯特·克劳德

切里斯顿·杜武

乔治·E·帕拉德

溶酶体/核糖体

1975年度

里纳托·杜尔贝科

乳多空病毒/RNA致瘤病毒

霍华德·马丁·特明

遗传物质/宿主

戴维·巴尔蒂摩

反转录酶/芷滋病

1976年度

巴鲁奇·S·布伦博格

澳大利亚抗原/血友病

卡勒顿·盖达塞克

苦鲁病/“食人俗”史

1977年度

安德鲁·沙里

罗吉尔·吉尔曼

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激素

罗莎琳·耶洛

放射性免疫检验术/心肌梗死

1978年度

维尔纳·阿尔伯

汉密尔顿·0·史密斯

丹尼尔·内森斯

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工程与生物工程/基

因转移与转基因技术

1979年度

阿伦·麦克劳德·科马克

CT/灰质与白质

戈弗雷·纽波尔德·豪斯菲尔德

CT扫描系统/CT扫描系统的发展史

1980年度

巴努·贝纳塞拉夫

免疫应答/周期性瘫痪/免疫活性细胞

吉罗格·D·斯奈尔

让·多塞

血型及其分类

1981年度

洛格·W·斯佩里

胼胝体/癫痫

戴维·亨特尔·休伯尔

托斯顿·尼尔斯·威塞尔

视网膜/视神经/光感受器细胞

1982年度

桑利·K2贝里斯特伦

前列腺素分类及其功能/花生四烯酸

本特·艾尔吉曼·萨米埃尔松

前列环素/血小板/血小板凝血机制/血

小板的产生和衰亡

约翰·罗伯特·范恩

阿司匹林/脑血栓

1983年度

芭芭拉·麦克琳托克

转座与转座因子/真菌

1984年度

乔治·J·F·科勒尔

单克隆抗体/骨髓瘤

尼尔斯·杰尼

免疫抑制/群体遗传学

塞萨·米尔斯坦

抗体结构/抗体基因重排

1985年度

约瑟夫·L·戈德斯坦

麦克·S·布朗

高血脂/胆固醇的转化

1986年度

丽塔·勒维·蒙塔契妮

斯坦利·科恩

生长因子/交感神经/表皮生长因子与化妆品/神经生长因子与癫痫

1987年度

利根川进

封闭抗体/人类基因组计划

1988年度

格特鲁德·B·伊莱昂

乔治·H·希钦斯

詹姆士·布莱克

清疡/痛风/化疗

1989年度

哈罗德·E·瓦慕斯

J·米切尔·毕晓普

原癌基因/反转录病毒

1990年度

约瑟夫·E·默里

移植/尿毒症

E·唐纳·托马斯

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机理/红细胞生成素

1991年度

埃尔温·内尔

贝尔特·萨克曼

离子通道/膜片钳技术

1992年度

爱德蒙德·H·费希尔

艾德温·G·克雷布斯

磷酸化/激酶/糖原

1993年度

理查德·约翰·罗伯茨

菲利普·艾伦·夏普

断裂基因/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

1994年度

马丁·罗德贝尔

阿尔弗雷德·G·吉尔曼

G蛋白/G蛋白与第二信使/细胞间通信/酒精中毒

1995年度

爱德华·B·刘易斯

平衡棒/同源框/同源染色体/人类和果蝇源于同一个祖先/“摩尔根家族”

克莉斯蒂娜·尼斯莱因一福尔哈德

埃里克·F·威斯乔斯

体节/发育

1996年度

彼得·C·杜赫提

钩端螺旋体/T细胞与细胞免疫

罗夫·M·辛克纳吉

主要组织相容抗原/脑膜炎/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症状及防治

1997年度

斯坦利·B·普鲁西纳

朊毒/疯牛病/脂肪组织的构成

1998年度

罗伯特·F·佛契哥特

路易斯·J·伊格纳罗

弗里德·慕拉德

阿尔茨海默症/万艾可/硝酸甘油/平滑肌

1999年度

冈特尔·布洛贝尔

细胞器/细胞膜

2000年度

保罗·格林加德

多巴胺/精神分裂症/感受器

阿尔维德·卡尔森

帕金森症/利血平

埃里克·坎德尔

第二信使/离子通道病变/家族性周期性

瘫痪

2001年度

利兰·H·哈特韦尔

保罗·M·纳斯

蒂莫西·亨特

细胞周期、/周期蛋白/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增殖细胞及非增殖细胞

2002年度

悉尼·布雷内

约翰·E·苏尔斯顿

H·罗伯特·霍维茨

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秀丽隐杆线虫/雌雄同体

2003年度

保罗·C·劳特布尔

彼得·曼斯菲尔德

磁共振与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

2004年度

理查德·阿克塞尔

琳达·B·巴克

嗅叶/嗅觉/嗅神经

2005年度

J·罗宾·沃伦

胃/胃炎

巴里·J·马歇尔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

2006年度

安德鲁·Z·菲尔

克雷格·C·梅洛

RNA干扰/基因沉默/位置效应/共抑制

索引

试读章节

            罗纳德·罗斯

罗纳德·罗斯(英国,1857—1932年)出生于尼泊尔阿尔莫拉地区。父亲是英国驻印度军官,母亲是印度人,罗斯年幼时随父母返回英国接受早期教育。虽然罗斯早年对艺术极感兴趣,但最终还是遵从父愿,进入伦敦圣巴罗缪医学院学医,并于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已是皇家海军军医的他前往印度,在蚊虫和疟疾肆虐的亚热带地区度过了7年时光。这7年的疫区生活,使罗斯目睹印度每年两百多万人死于疟疾,以及更多人饱受病痛折磨的惨状。罗斯回到英国,随E·克莱因学习细菌学,后又返回印度继续探寻疟疾病源。1894年,罗斯结识了积极提倡“疟疾由蚊子传播”的热带医学先驱者帕·曼森爵士。两人就疟疾传播途径的观点不谋而合,罗斯还在曼森爵士那里看到了由法国医生拉夫伦发现的疟疾原虫。深受鼓舞的罗斯于1897年从蚊子中分离出着色的疟原虫卵囊;次年又在患疟疾的鸟类血液中发现类似的着色卵囊,从而向成功证明蚊子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这一假说迈出了一大步。

不久,罗斯接受了英国利物浦大学医学院的聘书,前往英国上任。他在埃及亚历山大港靠岸时,得知疟疾在西非极为猖獗,便改变行程,率领一个探险队深入西非,继续研究疟疾的传染途径。在炎热的西非丛林,罗斯冒险进行了3个月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叮咬过疟疾病人的蚊胃中有疟原虫卵囊存在;其后又通过观察人疟及鸟疟原虫在蚊胃壁的发育变化,详细记述了蚊体内疟原虫的生活史,证实了人类的疟疾是由疟蚊传播的。疟疾的传播途径被确定,后续工作也就清楚了:只要扑灭疟蚊,就可以预防疟疾的传播!当时,世界上每年约有3亿人患疟疾,有300万人死于该病。罗斯研究获得成功,无疑对人类发展史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也因此成为当时的热带病学权威,被英皇封为享有巴斯勋位的上等爵士,不久又被授予享有圣迈克尔和圣乔治勋位的上等爵士称号。

罗斯的研究成果是近代微生物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他也是因研究疟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首位科学家。他所著的《疟疾预防》一书,出版后即被译成各国文字,成为一本遍及全球的通俗医书。

  

          尼尔斯·吕贝格·芬森

尼尔斯·吕贝格·芬森(丹麦,1860—1904年)出生于丹麦法罗群岛首府托尔斯豪恩。他父亲是冰岛人后裔,曾任法罗群岛地方官;母亲则是地道的冰岛人,因此,芬森得以先后在托尔斯豪恩当地小学和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接受基础教育。中学毕业后,芬森来到冰岛一个渔村度假,本打算在这里好好调养一下,却不幸染上了在当地渔民间极为常见,却也极为痛苦的棘球蚴病。

病痛时刻困扰着芬森,也让他了解到还有更多的人也忍受着同样或许更为强烈的病痛。因此,芬森立志从医,以拯救其他患者。经过7年的带病苦学,芬森于1890年获得了哥本哈根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留在母校任解剖学实验助教。2年后,为了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他辞去了母校的工作,开始研究光线对有机体的影响。

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其作用时间和强度均不同,芬森猜想其对有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通过实验,他发现自然光谱中被称为化学性光线的蓝紫光和紫外线等高折射率紫端光线,会促使天花病人高烧,皮肤发水泡,轻则留下麻点,重则失去生命;而光谱的另一端——低折射率的红光和红外线,属于热射线,其化学性影响极小,不仅能加快天花痊愈,还能预防正常光照所引起的并发症。于是芬森将天花病人安置在红光室内进行光辐射治疗,病人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也未留下天花康复后常见的麻点。1893年,芬森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为世界上众多天花患拳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

但此时,芬森的健康却每况愈下,下肢浮肿和腹水迫使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回到冰岛渔村休养。在疗养期间,芬森目睹渔民们遭受狼疮的折磨,便放弃疗养,又继续他的研究工作。自然,此次的课题是使用光辐射治疗狼疮。经过分析狼疮和天花的区别,芬森试着利用具有化学性的紫端光线医治狼疮。通过细菌实验,芬森证实聚焦的化学性光线的确具有杀菌能力;又经过在人体耳廓上反复寻找和验证该光线穿透皮肤的最佳条件,芬森发现只有将皮肤挤压得苍白无血,聚焦光线穿透杀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1895年,他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成功。次年,芬森创立了光学治疗研究所。他所开创的针对不同疾病的各式日光浴疗法,对世界医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芬森被称为揭开光线治病奥秘的先驱。

P5-10

序言

生理学(Physl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是指导医学实践的重要基础理论。其研究对象从结构最为简单的微生物、病毒,直到最复杂,也是人类最关心的自身结构。

医学(Medicine)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生物属性是医学研究的基础,传统医学多是针对人体组织、器官在解剖学上的研究,或是针对疾病在病理、病因、治疗方法上的研究和探索,是纯生物的医学模式。但是,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医学必然向人文社会科学渗透,形成了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心身医学、医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医学模式也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及医学研究始于17世纪。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首次以实验证明了人和高等动物的心脏即是血液循环的中心。之后,马尔皮基、笛卡几、拉瓦锡、伽伐尼、贝尔纳、路德维希、海登海因、赫尔姆霍兹等众多科学家在生理学及医学各研究领域做出了巨大努力。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是诺贝尔系列奖项之一。自1901年德国科学家艾米尔·冯·贝林因为“研制治疗白喉、破伤风的血清疗法”而首度获奖起,至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而获奖,一个世纪以来,已有186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们发明治疗皮肤病的光辐射疗法,发现了疟原虫及其致病途径,成功进行器官移植,发现神经元功能、中枢神经反射活动规律,发现胰岛素、维生素K、青霉素、链霉素、脱氧核糖核酸、胆固醇和脂肪酸,人工合成核酸,解释遗传密码,发现致癌基因等等,在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等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还为人类认识自身、认识生命、认知未知与未来世界找到了钥匙。

本书以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时间为主线,在对历届获奖者生平、学术理论进行深入浅出地介绍、解析的同时,拓展至相关的生理学及医学人物及其观点,解读世界生理学、医学、遗传学等学科发展史,以及由疾病所导致的各种灾难及历史变迁。让我们走近大师,感受他们最伟大的人格魅力,了解最尖端、最前沿的或者最普通的生理学医学理论,以便更清楚地认识并发现生命本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疾病或被改变中的生命史(全彩视图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生理学及医学研究的前沿报告图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莉//刘莉//黄亮//全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82108
开本 16开
页数 5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12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9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6.2
丛书名
印张 33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71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