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弈的诡计(取得绝对优势的最佳策略)
内容
编辑推荐

博弈是从一系列的生活事件中抽象提炼出来的行为规则,它可以教你学会策略性思维,以帮助你从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事物,最大限度地预测他人的反应,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合理的行动。如果不懂博弈,我们将会面临一系列的风险。张楚编著的《博弈的诡计》从各个方面介绍了博弈技巧,通过一系列深入浅出的分析,阐述了各种博弈的规则与理论,以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存的技巧和成长的智慧。

内容推荐

人生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博弈过程。张楚编著的《博弈的诡计》摒弃了市面上大部分博弈书那种枯燥的说理和说教,通过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剖析来讲述那些能够带你走出迷津的博弈论的[诡计],告诉读者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适应并利用世界上的种种规则、怎样在这个过程中确立自己的人格和世界观,并因此改变对社会和生活的看法,从而使自己以理性的视角和思路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事业和人生的大博弈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目录

Part 1 “囚徒困境”论博弈:选择正确策略保持优势

 严格劣势策略诡计:摆脱“背叛策略的困境”

 竞争优势策略诡计:避免“零和游戏的结果”

 制度约束策略诡计:解析“三个和尚没水吃”

 博弈循环策略诡计:杜绝“聪明反被聪明误”

 双赢合作策略诡计:走出“分销中的囚徒困境”

Part 2 “信息理论”论博弈:完整的信息影响胜败

 完整信息策略诡计:“提取和甄别信息”决定博弈胜败

 黔驴技穷策略诡计:完全信息的“精炼贝叶斯均衡”

 减灶诱敌策略诡计:“亦假?真”的信息导向作用

 知己知彼策略诡计:华容道的完全信息博弈

 归纳演绎策略诡计:不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捕捉信息策略诡计:可口可乐之战

Part 3 “纳什均衡”论博弈:理想的最优战略组合优势

 双赢对局策略诡计:“纳什均衡”或“非纳什均衡”

 让独木桥策略诡计:“混合策略均衡”与“纯策略均衡”

 帕累托型策略诡计:如何实现“帕累托最优”

 懦夫博弈策略诡计:“二桃杀三士”的胜利

 企业薪酬策略诡计:“可持续性的双赢投资”

Part 4 “智猪理?”论博弈:从天而降的免费午餐

 搭便车型策略诡计:“小猪坐享其成,大猪疲倦奔忙”

 有效激励策略诡计: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动性”

 借助外物策略诡计:避免做“出头鸟”——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具体分析策略诡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风险最小利益最大”

Part 5 “鱼与熊掌”论博弈:作对关键的选择与决策

 自我挑战策略诡计:要勇于作出改变与选择

 保存实力策略诡计:理性分析“海盗分金”

 相对思维策略诡计:“理性与非理性”的选择

 果断选择策略诡计:以“有限?性”求得“满意”结果.

 概率运用策略诡计:“频率主义”、“逻辑主义”与“心理主义”

 锁定目标策略诡计:轻松搞定“约会游戏”

Part 6 “公共知识”论博弈:打破均衡有助正确决断

 说谎均衡策略诡计:揭秘“皇帝的新装”

 对应镜面策略诡计:“谁的脸上有泥巴”

 智慧推理策略诡计:不断增加的“公共知识”

 辩论基础策略诡计:“每个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Part 7 “商业谈判”论博弈:要对方下单达到双赢

 优势互补策略诡计:双赢的最高境界

 动态博弈?略诡计:各方制衡下的“相对公平”

 灵活处理策略诡计:“先声夺人”或“后发制人”

 艺术博弈策略诡计众因素决定谈判成败

 最后通牒策略诡计与让步相反的方法达成正面效果

Part 8 “市场营销”论博弈:一场争取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

 选择市场策略诡计:远离“眉毛胡子一把抓”

 品质价格策略诡计:不要孤注一掷于价格

 包装促销策略诡计:“爱椟及珠”提升产品销售

 合作营销策略诡计:破解困境的最优策略

Part 9 “企业管理”论博弈:均衡此消彼长的“蛋糕”

 量化分析策略诡计:摆脱“绩效考评的困境”

 威慑警告策略诡计:“杀一儆百”的约束作用

 保健激励策略诡计:双管齐下,切忌“顾一舍其一”

 有效机制策略诡计:彻底解决“苛西纳定律”现象

 矛盾转化策略诡计:“弼马温效应”解决“问题员工”

Part 10 “商业职场”论博弈:良好的沟通机制可凝聚共识

 达成一致策略诡计:了解老板的期望

 跳卧取舍策略诡计:充分考虑必不可少

 善加利用策略诡计:学会与你的老板谈加薪

Part 11 “圆滑处世”论博弈:最大限度保?自身利益

 以退为进策略诡计:谁才是最后的胜者

 言而有信策略诡计:双赢的基础性前提

 利他主义策略诡计:送出去再换回更大的利益

 相助互动策略诡计: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看轻得失策略诡计:既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当机立断策略诡计:摇摆不定反而会错过机遇

Part 12 “人际交往”论博弈:互惠互利的合作

 正和博弈策略诡计:“宰相肚里能撑船”

 以心换心策略诡计:人际交往无胜败之分

 坚定信念策略诡计:切忌无端猜忌

 退让结局策略诡计:避免“负和博弈,两败俱伤”

Part 13 “生存之道”论博弈:时时刻刻在弈局中决策

 韬光养晦策略诡计:优秀的生存博弈策略

 相对制约策略诡计:取得平衡方能平稳

 寻求关注策略诡计: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多方博弈策略诡计:联盟制约,多方博弈

 多管闲事策略诡计:“邻居失火,不救自危”

 弃卒保车策略诡计:蜜蜂与农夫共赢共存

试读章节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是很多儿童都熟知的古代故事。那为什么和尚越多,反而?没有水吃了呢?原因就在于三个和尚陷入了囚徒困境,都是从自己最大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门瑟·奥尔森教授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无疑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奥尔森的最独特之处,在于他对研究集体行动问题的执著。他的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就是这方面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出版以前,社会科学家往往想当然地假设: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一定会为实现共同利益采取集体行动。譬如:住在同一栋楼里的邻居会提供公共楼道的照明;同一社区的人们会保持公共环境卫生;持同一公司股票的人会齐心协力扶持该股票的价格;消费者会组织起来与售卖伪劣产品的商家作斗争;同一国家的国民会支持本国货币的坚挺,等等。

但是,奥尔森通过研究发现,这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集体行动的结果,许多合乎集体利益的集体行动并没有产生。相反地,个人自发的自利行为往往导致对集体不利,甚至极其有害的结果。

因为,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公共性,所有集体的成员都能从中受益,包括那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而这些没有分担集体行动成本的成员采取的就是搭便车的行为。例如,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进了宫廷乐队。虽然他实际上没有参加乐队合奏这样一个“集体行动”,但表演时毫不费力的装模作样仍然使他得以分享“国王奖赏”这个集体行动的成果。

也就是说,当集体人数较少时,集体行动比较容易产生。然而,随着集体人数的增大,产生集体行动就越来越困难。因为在人数众多的大集体内,要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行动的成本是十分不容易的。而且人数越多,人均收益就相应减少,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搭便车的行为也越难被发现。

P10-11

序言

一提到博弈,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围棋、象棋,乃至各种各样的彩票游戏,在你来我往的对弈和较量中,总有胜者也总有败者。博弈要告诉我们的不是谁胜谁败,而是如何取胜,又是怎么落败的。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博弈的一点皮毛:博弈是一个过程,以及由这个过程直接导致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一个最终的结果。

“田忌赛马”是我们都熟知的故事:由于每次只能用一匹马比赛,而齐王上、中、下三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而输一次要付黄金千两,如果按照常规方法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那这个比赛就不用比了,田忌直接拿三千两黄金出来就结束了。田忌当然不愿意白白输掉三千两黄金,甚至他还想有所收获,那使用常规办法显然是办不到的,就需要打破常规,想个办法出来——用策略帮助自己在比赛的劣势中取胜。于是,田忌的谋士孙膑想了个好办法: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三千两黄金,相反还赢了一千两黄金。

从这个古老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在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采用的策略适当,就有可能在看似一定会失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孙膑助田忌赢得比赛的这个策略对田忌来说是最佳策略,而他们较量的整个过程就是博弈的一种体现。

由此,我们得出形成一个博弈需要的4个要素:

(1)博弈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比如齐王和田忌。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需的因素,那就是不能一个人在一个毫无干扰的真空里做出决策。比如一个单身汉,就不可能存在夫妻吵架的博弈,更不存在是否送花讨太太欢心的困扰。

(2)博弈要有各方争夺的资源或收益。比如赢一次会得到黄金千两。资源指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如矿山、石油、土地、水资源等,还包括了各种社会资源,如人脉、信誉、学历、职位等。

(3)参与者有自己能够选择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直接使用的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通俗地说,策略就是汁策,是博弈参与者所能够选择的手段方法,比如田忌最后赢得比赛的策略。

(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比如齐王三个等次的马都比田忌三个等次的马强。当然,有些时候,信息并不是完全的,比如今天是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气象台预报明天是“阴转小雨”,明天出门上班到底要不要带伞呢?这种情况下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人们决策的信息条件是不确定的。当然从经验上说,在实际生活中一般是要带伞以防不测的。

博弈论看似深不可测,但其思想极易理解。简单说来博弈论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问题。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那么,博弈与人们的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它又是通过什么来指导人们做出最优的决策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在交款的时候,有不同的队列,那么,选择排在哪个队列中能最节省时间,就是一种博弈。

从概率上来说,队伍的数量越多,你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就越小。面对这种排队的博弈,你会如何选择呢?或者说,要进行排队节省时间的博弈,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策略呢?是看现在哪个队伍后面的人最少就去排哪个,还是看不同队伍里面的人所提东西的多少,抑或是看收银小姐的动作的快慢?而这些就涉及博弈论了。

《论语·阳货篇》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由此可见,博弈就是用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困境或是困惑时的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搏斗,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并非永无出头之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弈的诡计(取得绝对优势的最佳策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26998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