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四光/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四光不仅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一生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科学遗产,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始终不渝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忠于共产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振兴中华、造福人民的宏大志气;正直诚实、自强刚毅的优良品质;谦虚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身教言传、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奋斗不息、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本书为“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系列之一,生动记述了李四光的一生事迹。适于广大青少年、大中学校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内容推荐

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

本书讲述了李四光的故事,诠释了科学精神,歌颂了先辈风范,展现了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本书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目录

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叶永烈

李仲揆——李四光

读书不忘救国

“再读十年书,准备一份力量”

在北京大学

边缘学科——地质力学的萌芽

打破洋人“权威”的偏见

风云变幻

庐山真面目

中国的希望

怀念祖国

春风送暖

“到现在,才找到了归宿”

攻坚

关怀

壮心不已

“责任交给你们大家了”

试读章节

李伸揆——李四光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的起点,有的童年是美好的回忆,有的却是痛苦的经历。今天,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儿童们,都像一株株破土而出的幼苗,得到了阳光的普照和雨露的滋润,在沃土上茁壮成长。然而,从旧中国走过来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则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下,他们很多人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国家的软弱、生活的贫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深深地打下了痛苦的烙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镇就是当时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

回龙山镇是一个农村小集镇,初春时节,稀稀拉拉的来往行人在仅有的一条又窄又脏的小街上行走。街道两旁几个摆小摊做买卖的人在高声喊叫,生怕自己的东西没人买;饭馆跑堂的站在门前生拉硬拽,生怕放过一个顾客,唯恐做的东西换不回钱来;卖艺的扯开场子,使出全身解数,累得汗流浃背,并不停地绕场向观众频频点头,用帽子接住观众丢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小钱。路旁的干树枝被冷风刮得嘎嘎作响,更增添了几分萧条、凄凉的景象。

这时,从一个街口走出两个背着背篓的八九岁的男孩,一高一矮。高的戴顶破毡帽,脑后露出一条辫子,穿一件补丁摞补丁但很干净的土布小棉袄,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特别有神。

“仲揆,你看咱俩今天到哪儿去打柴?”忽然,小个子开口向高个子问道。

“上南山去,虽然路远一点,可那里的柴好打。锁柱,你看行不?”

“行!”

两个孩子跑跑颠颠奔向南山打柴去了。

夜幕降临。白天打了一天柴火的李仲揆坐在油灯下,背诵爸爸每天教他的书。他念着念着,身不由己地打起盹来,头一低,嵫啦一声,面前油灯的火苗把前额上的头发烧焦一绺。顿时,一股焦味充溢屋内,正在做针线活的母亲急忙过来,抚摩仲揆的头,疼爱地说:

“仲揆啊,头发又烧了。白天干一天活够累的了,快睡觉去吧。”

“不,不背完我不睡觉。”李仲揆执拗地回答。

“你这孩子就是犟,一口能吃成个胖子吗?好孩子,听妈的话,快去睡觉吧。”母亲好不容易才把李仲揆说服去睡觉了。

李仲揆兄弟姊妹六人。父亲李卓侯是个穷秀才,以教书为生,在当地一座破庙里教几个学生养家糊口。穷人家的孩子理事早。李仲揆每天除了打柴外,还帮母亲干家务活,到了晚间他才能跟着父亲读点书。

光阴似箭,一晃几年过去了,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懂的事情也一天比一天多了。一天,仲揆的父母商量说:

“仲揆这孩子已经长大了,我看他学习很用心,别因家贫耽误孩子的前程,让他到武昌高等小学考一下试试,若能考上,咱们节衣缩食也供他上学。”

父母商量决定让李仲揆去武昌。李仲揆带着从邻居家借来的路费,穿着一件用母亲出嫁时的衣服改做的棉袄,告别父母兄妹乘船去武昌考试。

长江奔腾向前,滚滚波涛拍击两岸。李仲揆第一次乘船离家,因此,无时不被长江的自然景色吸引。在他的面前,展现了另一个天地。

他搭的这只小船,和李仲揆当时的处境很相似——在烟雾茫茫的长江上逆流破浪前进。老艄公用力地扳动船桨,李仲揆坐在船头朝着武昌的方向呆望。忽然间,由远而近传来了马达的轰鸣声。李仲揆抬头望去,一艘挂着外国旗的军舰,正朝着他们的这条小船冲来,越来越近。这艘军舰加足了马力,浪花四溅,一层层惊涛骇浪时而把小船推上浪尖,时而把它掷进浪谷。李仲揆,这个十三岁的孩子,蹲在船里,两手紧握着船舷,惊呆了。老艄公却是泰然自若地握住船舵,目视前方。只见小船随波逐浪,与惊涛骇浪周旋。

一会儿,浪小了,人们的心也平静下来,军舰摇头摆尾地远去了。李仲揆惊诧地向老艄公问道:

“老伯伯,那军舰为什么欺负人呢?”

“哎,孩子,你还小啊,第一次坐长江船吧?自从八国联军把中国打败后,像刚才这样的事在长江上是常有的。”老伯话语间充满了悲愤。

“那咱们为什么不揍他们呢?就让他们这样随便欺负?”

“揍他们?大清政府不管,咱们平民百姓能把他们怎样?”老艄公气愤地喘着粗气对李仲揆说。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刚才江面上发生的事情。这件事在他那颗纯真幼小的心灵里激起无数的浪花。刚刚离开家门步入社会的李仲揆陷入深思之中。

“喂!武昌到了。”老艄公高兴地拍了一下李仲揆的肩膀。

“孩子,到洋学堂好好学,学点真本事,长大了咱们自己也造军舰,替国人出口气。”李仲揆把老艄公的这些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他拎起自己随身携带的东西,辞别了这位慈父般的老人。

他一边走一边打听武昌高等小学的校址,在人们的指引下,他来到一个四合院门前。首先映人他眼帘的是大门两侧的石狮子,门上正中的横匾写着“国立武昌高等小学堂”几个大字。啊!这正是我要考的高等小学堂。李仲揆边看边往院内走去,他东瞅西望:大瓦房屋檐翻翘,油光碧绿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正中的两根粗柱上雕画着二龙戏珠的彩图。李仲揆顾不上多看几眼就赶紧报了名,办理了手续,等着考试。

当!当!钟声响了,参加考试的学生一窝蜂地进入考场。经过考试,李仲揆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了。

李仲揆第一次走进教室,首先看到的是墙上贴的课程表,上面标着国文、日语、英语、数学之类的课程。他心想:“这比私塾的课程样数多,老师肯定也比私塾的先生严厉得多。"最初上课的那位老师,一上讲台就郑重地告诫学生们说:“你们这些学生,能来到这个学堂里念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咱们学堂设的课程很多,大家一定要勤奋用功,努力取得好成绩,以报答国家、老师以及亲朋们对你们的期望。”

一段时间过去了,谁学习好,谁学习差,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有数了。有的同学功课不会就去找李仲揆。每当考试张榜公布成绩,李仲揆的名字都列在前面。李仲揆通过勤奋、用心、刻苦学习,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按照这个学校的规定,每月考试一次,名列前五名的可以得到官费出国留学的机会。可是两个月的考试,李仲揆都是第一名,却没有送他出国留学,这是为什么呢?他和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

“好!下次考试再看,如果我再考上前五名,还不送我出国留学,咱们再算账。”李仲揆更加用功复习功课,当公布第三次考试成绩时,第一名还是他。这次学校当局还是没有送李仲揆出国留学,他实在忍受不了这种不公平的事,一气之下跑出学校,打算离开这不讲理的鬼地方。学校知道后,派人把他追了回来,并威胁他说:

“好啊!你在我们这里读书,花了我们的银子,吃我们的饭,还想跑!跑也行,你把这三个月发的银子全部退回来。”

李仲揆气愤地说:“按规定每月考试成绩排在前五名的应送出国留学,我连续三个月都考第一名,为什么不让我留学?”学校管事人被李仲揆问得张口结舌,感到理亏,但却强辩说:

“出国留学,反正你先去不了,张知县的儿子还没走成,你就过几个月再说吧!”

压抑往往能使性格倔强的人增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被学校当局硬压一年不能出国留学的李仲揆,终于战胜了重重障碍,以优异的学习成绩、顽强的毅力赢得了留学日本的机会。

李仲揆高兴地来到留学报名处,从衣服口袋里翻出仅有的几个钱,买了一张出国护照表,护照表上印着姓名、年龄、住址等栏目,他激动地拿起一旁的毛笔,蘸饱墨,在纸上快速写上“十四”两个字。待心情稍稍平静下来后,定神一看,“哎呀!糟糕!”他叫出了声——竞把年龄填到姓名这一栏里了!再买一张表吧,可是没有钱了,怎么办呢?李仲揆细细地琢磨着。

“有了,‘十’字可以改写成‘李’字,我就叫‘李四’好了,又一想这个名字听起来太不庄重,又挥笔在后面加上一个刚劲有力的‘光’字,我就叫‘李四光’吧!”

P1-10

序言

谁都喜欢听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央求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

故事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魔力,是因为故事有着生动的情节、有趣的细节。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一再重印,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并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这些成功就在于这套书是一个专门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会”,是一位擅长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普通人的眼里,科学家仿佛总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测,总是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室里,是一群最没有故事的人。我曾经细细查看过《科学家辞典》,发现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学一博士一教授一贡献”。然而,《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却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来科学是那么有趣,科学探索如同福尔摩斯破案,科学发现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学之路如同密林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可以说,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

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用一连串的故事,诠释科学精神,歌颂先辈风范,展现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还道出一个真理:科学无世袭。科学摈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框框。科学的勋章可以奖赏给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初生之犊还是年已花甲,不论你是清贫子弟还是富家儿女,不论你是七尺男儿还是纤纤女子,不论你是无师自通还是学历高深,条件只有一个——用你的才智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科学无世袭,科学的皇位人人可坐。谁努力谁就可以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2009年4月4日于上海“沉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四光/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奚介凡//许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何哲生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46486
开本 32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49
丛书名
印张 5.11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171
123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