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手头明明有任务要做,为什么你却不停地玩游戏或者刷手机? 项目汇报发挥失常,你会不会在大脑中一次次重温那个尴尬的场景? 你是否会常常告诉自己,你不够优秀或者没有吸引力? 你是否有濒临崩溃、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 心智模式是我们对自身、他人和世界的认知方式和思考模式,深刻影响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 《金字塔思维》作者结合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效实现自我改变的金字塔模型,并从理智、信念、记忆、情绪、言语和行为六个心智层级出发,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指南,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心智的跃迁,打破固化型成长模式,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简介 弗拉德·贝利亚夫斯基(Vlad Beliavsky),人格心理学家,整合心理治疗师。 在人格理论(心智模型)和整合心理治疗方面进行跨学科开创性研究的研究者之一。 目录 译者序 从改变自己开始 前言 塑造心智模式的科学方法 第一章 金字塔模型 1 金字塔模型的来源 2 大脑记忆决定心智 3 创伤:当大脑某处失灵时 4 改变心智模式,重塑自我 第二章 顶部金字塔 5 掌控注意力:放弃执念,专注当下 6 掌控思维:用现实性思维看问题 7 掌控记忆:从过去中汲取经验 第三章 底部金字塔 8 掌控情绪:培养自我调节技能 9 掌控言语:创作建设性的自我故事 10 掌控行为:优秀是一种习惯 第四章 通向自我改变之路 11 从方法到实践:向内而行,循序渐进 12 融会贯通:成为更好的自己 致谢 注释 序言 从改变自己开始 几千年前,古希腊奥林 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庙里有 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认识 你自己”。这句话像是一句 警言,更像是一个神谕,激 励着我们在仰望头顶的星空 、在向外部无边的世界探索 的同时,也在向我们自己的 内心深处漫溯。从古希腊先 哲的内省和对自己的灵魂拷 问,到现代认知科学视域下 对于人类心智的跨学科研究 ,可以说,我们人类对于自 己的好奇心永远不会缺席。 但是心智对于大部分人 来说还是太过于抽象和玄奥 了,我们能否抛开那些难懂 的学科术语和纷繁的实验数 据,直接获得一本“心智使 用手册”呢?这听起来好像 有点异想天开,但是这正是 本书作者弗拉德·贝利亚夫 斯基博士想要奉献给我们的 礼物。 弗拉德·贝利亚夫斯基博 士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是 一位当代人格心理学家、作 家,热衷于心理治疗相关的 探索和实践。他继承了整合 性心理治疗的传统,以敏锐 的洞察力将创新性的研究与 传统的治疗方法相结合,创 立了名为“金字塔模型”的自 我心理护理方法,具体的理 论模型和操作方法正是在《 金字塔思维》这部新作中首 次呈现给读者。 这本书适合那些没有心 理学或心理治疗专业背景但 依然渴望自我了解或自我疗 愈的读者,更适合那些阅读 了不少相关书籍但是还是会 疑惑“我应该从哪里开始”的 读者。 弗拉德·贝利亚夫斯基博 士首先将人类心智分解为理 智、信念、记忆、情绪、言 语和行为六个相互区别又相 互关联的层级,以平实而幽 默的语言向我们解释每一个 层级的运作逻辑,提醒我们 每个层级都对我们的身心健 康、人际关系和日常表现发 挥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此 外,针对各个心智层级,他 还贴心地为我们打造出一套 “保姆级”训练计划,并配以 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和详尽 的行动指南。“易于理解, 易于上手,易于坚持”—— 这正是《金字塔思维》的独 到之处,也是区别于同类书 籍的最大优势。 如果您想了解如何掌控 自己的思维、情绪、行为和 记忆,想知道如何成长并成 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个人, 想知晓如何增强自信心和幸 福感,那便不必再花费时间 和精力去苦苦寻觅、逐个甄 别了,因为作者已经帮你找 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而这 些答案就藏在你手中的这本 书里。 作者的笔触是温暖而细 腻的,他不是絮絮叨叨的成 功学大师,更不是颐指气使 的教师爷,而是坐在午后香 气氤氲的咖啡厅里,满眼澄 澈地望着您,说到兴奋处也 会眉飞色舞的一位渊博而诙 谐的老友。为了证明自己提 出的金字塔模型,他会从亲 身经历出发,向你娓娓道出 综合格斗和心理治疗之间微 妙的共性;为了解释人类大 脑的运作机制,他也会将一 个个原本冷冰冰的案例和实 验研究讲得跌宕起伏、生动 有趣。 在训练自己注意力的时 候,他会提醒你时刻保持清 醒,让意识像太阳一样每日 升起,光芒四射,照亮自己 前进的脚步。在面对自己记 忆的时候,他会告诉你美好 的记忆就像美艳的花朵—一 看着它们就会不自觉地嘴角 上扬;而糟糕的记忆更像是 树木,一棵树的生长需要花 费更长的时间,但随着时间 的流逝,它也会为你结出果 实,给你提供赖以生存的氧 气和炎炎夏日里的阴凉。在 处理自己情绪的时候,他认 为不加控制的情绪就像野火 ,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和危险;而能够被自己掌控 的情绪更像篝火,可以用来 取暖、做饭,营造一种舒适 的氛围,吸引其他露营的人 …… 当然,让我们感动的不 仅仅是文字本身,还有一份 文字背后的赤诚之美和理想 之馨。弗拉德·贝利亚夫斯 基博士的祖国曾经饱受政局 动荡、民族矛盾的困扰,这 在他的心中早早地种下了悲 天悯人的种子,同时也赋予 了他一腔改变世界的热血。 如何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 界呢?作者也曾迷惑,也曾 彷徨,也曾求索,最终用《 金字塔思维》这本书给出了 回答——“想要改变世界, 先要改变自己”。那我们不 妨就跟随作者一起,先从改 善自己的心智做起,再来慢 慢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吧 ! 导语 作者根据其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上的的研究,将大脑分成六个部分,分别负责六种主要的心理功能——理智、信念、记忆、情绪、言语、行为。他将这一结构命名为“大脑的金字塔模型”,并使用双金字塔的形象来说明大脑的工作原理。将帮助读者快速掌握金字塔思维的核心要点。 本书作者具有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背景,研究重点是心理健康、心智功能、能力提升和人格完善,他以全新的角度和开创性的研究方法探索了极具价值的金字塔思维模型,已得到临床研究和咨询实践充分支持。 本书将理论和实操有机结合,既有理论指导性,所提出的练习方法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帮助当下的读者。 书评(媒体评论) 我发现身边优秀的人都 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 成熟的心智。可以说心智模 式决定了一个人的层次。该 书作者根据其在心理学和神 经科学上的研究,从理智、 信念、记忆、情绪、言语和 行为六个心智层级出发,提 供了一套重塑心智模式的行 动指南。如果你想人生有所 突破,那么推荐你读一读这 本书。 ——康妮 瑞利溪咨询公 司CEO、帆书讲书人 作者基于多年的经验和 对心理学的钻研,把多种心 理疗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提炼出一套关于心智的“金 字塔模型”,它能够帮助我 们了解自己心智的运行模式 ,更好地由内而外地改变自 己。 ——李睿秋Lachel 公众 号“L先生说”创始人,《打 开心智》作者 我们都知道心智的重要 ,却不知道它如何运作,更 没有能力管理它。英国人格 心理学家、整合心理治疗师 弗拉德·贝利亚夫斯基根据 其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上的 研究成果,提出了由六个心 智层级组成的“金字塔模型” ,让我们对心智的提升有足 够的抓手。 ——李海峰 DISC+社群 联合创始人 精彩页 金字塔模型的来源 科学家们公认,大脑是人类生理结构中最复杂的部分。大脑的某些区域可能承担着多项功能,例如思考、言语、行为、记忆和运动等等。此外,一些区域在特定情况下还能够实现角色变化。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了脑部创伤,他的大脑会努力实现代偿功能,去适应新的状态。 因为人类大脑极其复杂,人们也就千方百计想要找出一些简化的模型,去解释心智的组织形式,特别是那些心理学家,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隐喻、图解或者简化的表征来帮助大众以直观且实际的方式进行自我了解、开展自我护理或达到某种治疗的目的,而这比使用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脑部扫描要容易得多。 在本书中,我计划采用双金字塔的结构去理解我们的心智。这种金字塔模型包含了六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即理智、信念、记忆、情绪、言语和行为。 我个人把心智功能大体划分为六大核心主题。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划分方式并不准确,因为这并不是大脑实际的样子,不过它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实现特定的目的——清晰地呈现大脑的运作方式。 为清楚起见,让我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个金字塔模型的各个层级。 1.理智(又名意识思维)——理智负责实现高级心理机能,例如注意力、感知、意识、批判性思维、计划制订、决策、自控力等。意识思维同一切意识行为息息相关,例如拨打电话、计算、安排周末活动或学习瑜伽。 2.信念(信念系统)——这个层级包含你对自己和世界的信念与知识,你可以把它看作大脑中一个大型的文档系统。此外,这个信念系统能够让你自动地解读和评判发生的各种事件。你可以通过自我对话、背景思维,或在脑海中不时随机闪现的自动思维等方式去体会这个过程。 3.记忆——它储藏着你对往事的记忆。回想今天早饭你吃了什么、毕业那天发生了什么或者你第一次开车的场景等等,都属于这个层级。 4.情绪——这个层级包含了你的各种情绪、先天的情绪反应(例如急性应激反应)、后天习得性情绪反应(例如恐惧、情绪链)和欲望冲动。这个情绪系统赋予我们人生丰富多样的情绪,让我们体会到欢乐、惊讶、恐惧、哀伤、愤怒等等。 5.言语——这里包含着你的言语习惯,它使你能够与别人进行言语交流,例如发声、讲故事等等。 6.行为——这里存储着你所有的运动习惯。所谓习惯,指的是那些反复的、自动的、不刻意思索的行为,包括早晨几点起床、吃什么早餐、穿什么衣服、怎样走路、怎样坐立、多久看一次手机等等。 双金字塔 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把双金字塔当作我们的理论模型,对此我给出以下三点原因: 1.内部观察视角:意识与无意识。当你把自己的心智作为思考对象,即开始内省或者审视自己的想法、情绪、记忆等时,你会发现有些信息更加清晰,更容易被你捕捉到,而有些信息则有些模糊和隐晦。简单地说,这是因为理论模型的顶部金字塔包含了那些更清晰、更容易被我们意识到的心智层级,而底部金字塔包含的大多是不容易被我们意识到的部分(详见第2节)。 2.外部观察视角:可见性与隐蔽性。如果你想更好地了解别人,那就去留意他的行为和他表达自我的方式等,这时你就会再一次意识到并非所有信息都能被你无差别地捕捉到。但这一次情况恰恰相反:当我们观察别人时,底部金字塔的那些层级会更明显,更容易被我们察觉到,而顶部金字塔的层级大多显得比较隐蔽。 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别人的行为,我们也能够听到他们讲话,当别人表现出高兴、难过、惊恐、气愤这样强烈的情绪时我们也能够感知到,即便他们试图压抑或隐藏这些情绪也无济于事。 相较之下,若从外部观察,顶部金字塔的层级会显得更加隐晦,比如,我们看不到别人的记忆,以及他们生活中经历的那些事情,我们也看不到他们的知识和信仰。即使我们能够察觉到他们正在思考某事,有时还能做出有理有据的猜测,甚至能够猜中几次,但我们仍然无法百分之百地确认他们到底在思考些什么。 3.心理健康的不同维度;在双金字塔理论模型的指导下,训练有素的整合治疗师能够关照到心理健康的多个层级和维度(关于整合疗法详见前言部分),对治疗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做通盘考虑。换句话说,治疗师会考虑治疗对象的思考方式、感觉体会和行为方式,而认知、情绪和行为恰恰是影响我们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