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图书 | 毛泽东传(1893-1949)(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任何一个想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任何一个真正寻求被压迫民族解放的人,都无法回避“毛泽东”这个伟大的名字!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内容推荐 这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逄先知主持编写,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是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的比较翔实的信史。 本书重点介绍了毛泽东由出生至新中国成立这一阶段的经历。从一个师范生到共产主义者,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到确立在党的领导地位,一代伟人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目录 一、出乡关 二、师范生 三、五四大潮的洗礼 四、建党初期的实干家 五、在国民党内工作 六、走向农民运动 七、霹雳一声暴动 八、上井冈山 九、开辟赣南节 闽西根据地 十、反对本本主义 十一、不打南昌打吉安 十二、打破三次“围剿” 十三、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上) 十四、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下) 十五、长征 十六、奠基西北 十七、西安事变前后 十八、总结历史经验 十九、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一、从十二月会议到六中全会 二十二、反磨擦斗争 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二十四、皖南事变前后 二十五、建设边区,战胜困难 二十六、整风运动(上) 二十七、整风运动(下) 二十八、联合政府的主张 二十九、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三十、重庆谈判 三十一、和战之间的抉择 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三十三、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三十四、转入战略进攻 三十五、东移西柏坡 三十六、决战前夕 三十七、大决战的日日夜夜(上) 三十八、大决战的日日夜夜(下) 三十九、将革命进行到底 四十、筹建新中国 后记 试读章节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他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抱的一块狭长的谷地便是湖南省湘潭县的韶山冲。 一八九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韶山冲农民毛贻昌家出生了一个男孩,取名泽东,字咏芝(后改润之)。他们家的头两胎婴儿都在襁褓中夭折了。母亲生怕他也不能长大成人,便抱他到娘家那边的一座石观音小庙,叩拜一块巨石,认做干娘,还取了个小名,叫石三伢子。 韶山毛氏原籍江西。明朝开国时,始祖毛太华随军远征南澜沧(今云南省澜沧拉祜自治县内),在当地娶妻生子。明朝洪武十三年(一三八○年),毛太华年老移居湖南湘乡县。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又迁到邻近的湘潭县韶山冲。这里位于湘潭、宁乡、湘乡三县的交界处,地处湘江中游西岸四十公里,群山环抱,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从此,毛氏宗族在这里垦荒务农。到毛泽东这一辈,已传二十代,大约五百年了。 尽管韶山来历的传说是那样美丽,毛泽东出生时,这里的现实环境却同旧中国其他闭塞而贫穷的乡村没有多少两样。冲里住着六百多户人家。祖父毛恩普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因为家境窘迫,不得不把祖传的一些田产典当给别人。毛恩普只有一个儿子,去世的时候,孙子毛泽东长到了十岁。 父亲毛贻昌,字顺生,号良弼。十七岁开始当家理事,因为负债被迫外出在湘军里当了几年兵,长了不少见识,也积累了一些银钱。还乡后,赎回毛恩普典出去的土地,不久又买进一些,增加到二十二亩,每年能收八十担稻谷。湘潭有着在湘中很有点影响的米市。毛顺生善于经营,后来又集中精力去做稻谷和猪牛生意,资本逐渐滚到两三千元,还自制了一种叫“毛义顺堂”的流通纸票。在小小的韶山冲,可算是个财东了。 在旧中国,靠自身奋斗摆脱贫困的农民,大多克勤克俭,精明刚强。父亲的这种性格,自然对从小目睹这一切的毛泽东产生了影响。毛顺生和大多数走上坡路的农民一样,试图按自己的生活模式塑造儿子。毛泽东从六岁起就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识字后也帮父亲记帐。特别是十四到十五岁大约两年的时间内,他成天在地里跟家中雇的长工一同干活。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对父亲的严厉感受很深,后来回忆说,“他是一个严格的监工,看不得我闲着,如果没有帐要记,就叫我去做农活。他性情暴躁,常常打我和两个弟弟”,“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帐,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于是,犁、耙、栽、割,全套农活,他都样样在行。还常常跟长工争胜,抢重活干,养成了山区农家子弟的本色: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怕艰难,对农民的疾苦也体会很深。 毛顺生期望儿子将来成为同他一样生财有道的精明的人。一旦发现儿子的行为不合自己的准则,便用高压手段来管教,父子冲突就不可避免。对毛泽东来说,却促成了他最初的反抗心理。 一九○六年的冬至这一天,毛顺生设酒席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吩咐十三岁的毛泽东帮着招待客人。毛泽东不愿意做这些事,父亲生气了,就骂他懒而无用,为子不孝。他当着客人反驳道:“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毛顺生更加生气,举手就要追打。他便跑到家门前的一口池塘边,声称父亲再要逼近,就跳下水去。在母亲的调解下,一场风波才和平解决。从此,毛泽东悟出一个直观的道理:在压力下如果温顺示弱,反会遭受更多的打骂,只有用坚决反抗的办法,才能保护自己。 毛泽东对父亲最大的“不孝”,大概要算默默地抗婚了。十四岁那年,毛顺生给他包办娶了个十八岁的媳妇罗氏,实际上是为家里添个劳力。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从未和她同居。父亲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毛罗氏”作为毛泽东的原配妻子写进毛氏家谱。 同父亲比较起来,给少年毛泽东影响更大更深的是他的母亲。母亲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称文七妹。娘家在湘乡县唐家士乇(后改为棠桂阁),同韶山冲只有一山之隔,相距十余华里。文家也以务农为业,家境小康。七妹十八岁时和毛顺生结婚,共生五男二女,但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三兄弟。P1-3 后记 编写毛泽东同志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四年多的工作,建国前部分(一八九三年至一九四九年)已经完稿。考虑到建国后部分的完稿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先将建国前部分出版。 本书的主要依据是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同志建国前的文稿、电报、书信、讲话记录和他所参加会议的大量记录;同时,参考了同毛泽东同志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访问记录、回忆录和当时的报刊资料。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写出比较翔实的信史。 毛泽东传记的编写工作,在逄先知主持下进行。建国前部分由金冲及任主编,各章执笔人如下: 一——六:陈晋 七——十八:黄允升 十九——二十九:廖心文 三十——三十五:姚杰(军事科学院) 三十六——四十:毕建忠(军事科学院) 金冲及统一地对全书作了较多的改写和补充,并负责定稿。 李琦审阅了全部书稿。冯蕙对抗日战争部分作了认真的修改。黄允升选定书中的照片和插图。中央文献研究室办公厅的秘书处和档案处,中央文献出版社,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做了许多工作。 书中不当的地方,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以便在再版时改正。 一九九六年六月 本书出版已近八年,不少读者来信鼓励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这次趁重印的机会,改正了一些原来弄错的地方,并在几处做了补充,没有做大的修改。 二○○四年三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毛泽东传(1893-1949)(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金冲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160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8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750 |
出版时间 | 2004-04-01 |
首版时间 | 2004-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A752 |
丛书名 | |
印张 | 62 |
印次 | 5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8 |
宽 | 166 |
高 | 4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8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