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蔡礼旭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蔡礼旭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蔡礼旭文集)》收录了《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孝顺与行善》 、《说话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等三部分内容,在家庭教育方面为父母开启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

内容推荐

蔡礼旭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对弘扬传统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那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细讲<弟子规>》和《幸福人生讲座》,以及在世界各大学殿堂的精彩演讲早已深入人心。这本《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蔡礼旭文集)》则在家庭教育方面为父母开启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之路。

《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蔡礼旭文集)》收录了《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孝顺与行善》 、《说话的艺术》、《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等三部分内容。

目录

人生不能等待的两件事:孝顺与行善

 一、父慈子孝是超越时空的自然法则

 二、孝顺行善不能等

 三、改过迁善只在当下

说话的艺术

 一、总原则:主敬存诚

 二、存心

 三、时机

 四、态度:孝顺恭敬、贵和存敬

 五、方法

 六、明辨

 七、结语

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

 一、品德影响一生的幸福

 二、孩子的品德教育需要榜样

 三、《弟子规》是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心得嘉言录

试读章节

如何引导孩子尽孝道?所谓知恩者才能报恩,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总会跟孩子们谈到母亲从怀孕到生产,以及养育的辛苦历程,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的恩德。首先我们会跟小朋友讲一个故事。佛陀有一次经过一个地方,见到地上有一堆枯骨,佛陀就向这一堆枯骨顶礼。学生就问:“佛陀,您为什么给这堆枯骨顶礼?”佛陀就说:“这些枯骨可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或是前世祖先,所以我要恭敬礼拜。”拜完之后,佛陀就叫学生把这堆枯骨做分类,颜色较黑的分一堆,颜色较白的分一堆。学生就问:“这两堆枯骨,为何一堆比较黑,一堆比较白?”佛陀告诉学生:“较黑的骨头是母亲的骨。因为在怀胎的过程中,胎儿的营养都来自于母亲,因此母亲的钙质流失很多,而且养育的过程也十分辛劳,致使母亲日渐憔悴,所以母亲的骨头颜色比较黑,重量也比较轻。”

母亲十月怀胎,到最后身负几十斤的重量,非常辛苦。我们曾做过一个活动,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鸡蛋,让他们在当天保护好这颗鸡蛋。结果如何?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他们本应保护这颗鸡蛋,但是差不多三分钟就忘记了,渐渐就开始蹦蹦跳跳,鸡蛋就破了。我们借由这个体验对学生们讲:“你看,一颗小小的鸡蛋,你们一天都保护不了,而母亲保护你这么大的一个小孩,能保护十个月,所以非常辛苦。”母亲怀孕到了后期,怎么躺都不舒服,连觉都睡不好。十个月之后还要生产,那更是辛苦,也很痛苦。

生产的剧痛比癌症还痛。产床上有两根很粗的钢柱,为什么有两根钢柱?因为阵痛的时候可以拉住钢柱撑一下,把疼痛转移到拉力当中。相当辛苦。我们跟小朋友说:“那两根钢柱都已经弯曲了,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钢柱弯掉了?是妈妈生产时痛的力量把钢柱给拉弯了,所以这两根钢柱见证了妈妈生产的辛苦。”我们接着会跟小朋友讨论,妈妈生完孩子之后,有没有说痛死我了?或是当孩子长大之后,她跟孩子说,我生你的时候痛死了。有没有这样讲?都没有。纵使她经历了如此的痛苦,生产后的第一个念头还是想着孩子是否健康、孩子现在如何。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关怀,使她连这样的痛苦都能放下,这是母亲生产的恩德。

怀孕期间,许多孕妇因为身体不适,时常会呕吐,但还是勉强自己把食物吞下去。为什么?她想着要把营养吃下去,才能让胎儿更健康。孩子出生之后,母亲要哺乳,也是要摄取很多的营养供给孩子。所以,孩子生下之后,养育的工作更加辛苦,母亲会非常劳累。有一位家长告诉我们:“怀孕时,总希望赶快把孩子生下来。生产之后,又很想把孩子再装回去。”为什么?因为生下来之后更辛苦。

记得我的小外甥一岁以前常住在我们家,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吵闹,家里的人就轮番上阵抱他,一个换一个,我也成了这个行列中的一员,但常常抱不到半小时,我就撑不住了。所以母亲养育孩子的确十分辛苦。

我母亲生了三个孩子,我听爷爷说,母亲早上要教书,所以第二节课一下,就赶紧回家喂我们吃奶,之后又马上跑回学校上课。我母亲说,她在养育我们的时候,常常因为太累了,下课的铃声刚刚响起,人就趴在讲桌上睡着了。她说,不知道有多少节课,都是学生把她摇醒:“老师,上课了。”又要工作,又要当母亲,又要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好,确实相当辛苦。

我们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们理解到,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让母亲非常辛劳,要让他们感念母亲对他们的恩德。许多孩子在听的过程中很感动,甚至掉下眼泪。于是我们就借机更进一步:现在既然知道了妈妈的恩德,就应该懂得报恩——当一个孝子。如何当一个孝子?是不是长大之后,赚大钱给妈妈花?买大房子给妈妈住?这太遥远了。我们引导孩子,要让他从当下就开始,落实在生活中。即使拿一次拖鞋,也是帮妈妈一个忙。甚至于帮妈妈拖地,帮妈妈分忧解劳,这都是在尽自己的一分孝心。

教孩子落实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我们告诉孩子,只要做到《弟子规·入则孝》的一条,就是尽了一分孝心。从哪里开始尽孝?《入则孝》里的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对父母讲话的恭敬态度开始做起。

《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清。”冬温夏清,东汉读书人黄香的孝行是最好的模范。黄香九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因此他全心全力侍奉父亲。他很体恤父亲的生活起居。夏天暑热,他先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扇凉;冬天寒冷,他就先把父亲的被窝睡暖,再请父亲入睡。黄香点点滴滴都在观察父亲的需要,懂得去做这些事情。我们借此引导孩子:“诸位小朋友,父母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是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去做到的?”在教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去思考。有些孩子会说:“妈妈可能会饿,可能会渴。”这时我们要教导孩子:“妈妈会饿、会渴,所以我们要懂得倒杯水、拿东西给妈妈吃。甚至于爸爸、妈妈下班回来觉得很累,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按摩,替他们消除疲劳。纵使你的技术不是很好,但你有这份孝心,相信爸爸、妈妈一定会觉得很舒服、很安慰。”

《弟子规》说:“出必告,反必面。”为人子女不能让父母操心,无论去哪里,一定要告诉父母。我们的所作所为能让父母安心,就是在尽孝。《弟子规》又说:“事虽小,勿擅为。”我们常常问孩子:“哪些事不能擅自去做,做了之后会让父母担心?或者会让父母蒙羞?”小孩的反应都很快,他们会说,不礼貌的事不能做,会让自己有危险的事情不能做。透过我们的引导,孩子的孝行就会一点一滴落实在他的家庭当中,落实在他的生活之中,这才是把德行落到实处上了。所以,教导孩子孝道,绝非一两天的工夫,必须透过我们在生活中的引导与提醒。我们有很多老师教《弟子规》、教孝,都是坚持半年以上,让孩子整个行为都步入轨道,将这份孝心完全内化成他的存心。P6-8

序言

蔡礼旭老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对弘扬传统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那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细讲<弟子规>》和《幸福人生讲座》,以及在世界各大学殿堂的精彩演讲早已深入人心。现在,世界知识出版社将陆续出版他的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又一次给全国人民送来福音,值得称赞,值得祝贺!

“蔡礼旭文集”系列图书准备将蔡礼旭老师的历年精华作品整理出版,整套书包罗甚广,每部书又各有侧重。作者告诉我们:孝顺与行善,上可慰亲心,下可免灾殃,人生无常,行孝行善不能等,须速从当下做起。作者还讲了如何行孝、如何行善的方式方法,娓娓道来。作者尤其针对家长讲了如何让孩子接受品德教育。教育的成败是看孩子一生的成就,着眼在他的一生——家业能不能成就?事业能不能成就?更重要的是,德行能不能成就?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德行的根基得要早早扎下去才行。“蔡礼旭文集”的每本书、每个观点、每个例证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杰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之初,性本善。”所谓善,就是道德仁义,就是人的孝心、恭敬心、真诚心,是一个人本有的真心。“百善孝为先”,行孝是第一善,是大善。除此之外,还有中善、小善,都是善,都要修持,“勿以善小而不为”。作者在这套书中,要求我们从小培植自己的真心,做一个至善至美的人,这是真正抓住了做人的根本。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结果一定能够圆满。

中国传统文化丢弃了一百多年,中华民族因此而备受屈辱,吃尽了苦头。现在,中华民族觉醒了,举国上下出现了认祖归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从上到下,不论以什么方式、以什么语言倾吐心愿,人人都希望做一个光荣的中国人。以学习《弟子规》为中心内容的“做有道德的人”的大型公益论坛陆续在多个地方举办,教化一方,影响深远。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通过学习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经典,把被西方文化污染了的真心恢复起来,把长期忘失的真心、孝心、恭敬心以及关怀他人的仁慈之心找回来。此时此刻,“蔡礼旭文集”的出版,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好教材,我们一定要珍惜它,关爱它,认认真真地阅读它。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德要道。以人为本,首要的任务是把人教育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把人教育好了,一切皆好,社会和谐,百事如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我们的老祖宗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五千多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盛世,这些盛世的出现就是贯彻“教学为先”的结果。

人有德、才两个方面。对人的教育,应该以什么为主呢?中国的老祖宗一贯把德行的教育放在人的教育的首位。孔夫子的教学有四个科目,首先是德行,其次才是言语、政事、文学。中国古圣先贤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的德行教育呢?这是因为有没有德行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三个方面:第一,求食,以维持生命;第二,求偶,以延续生命;第三,求仁,以光大生命。求食、求偶,人与动物相同。求仁,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是没有的。一个人如果迷恋于食色,不修持伦理道德。那就同动物一样了。人以德为本,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没有德行的人,虽然披着人皮,实际上不能算是人了。

德以孝为本,说的是孝顺父母、尊重师长是德行的根本。孔夫子在《孝经》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就是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不孝,就是没有德,就是缺德,这是其一;其二,德行的教育要从行孝开始,“孝门开,百门开”。

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孝文化。以孝治天下,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治天下,这是可行的大道。“蔡礼旭文集”抓住了根本,其系列图书的出版正逢其时,功德无量。

二○一一年元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蔡礼旭家庭教育演讲录(蔡礼旭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礼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40074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3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53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03:40